一般意義上,我們講的阿維菌素系列化合物實際上包括三類:阿巴菌素、伊維菌素和埃瑪菌素。阿巴菌素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阿維菌素,伊維菌素主要用在獸藥上,埃瑪菌素的苯甲酸鹽就是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簡稱甲維鹽)。 阿維菌素、伊維菌素和甲維鹽有什么區別呢?其實阿維菌素開始主要是作為驅寄生蟲的藥劑,雖然它是一種優秀的獸用驅蟲劑,但是人們發現它經皮的毒性很低,但人畜口服的毒性較高,所以做成口服劑的話有一個矛盾:用量太低效果不好,用量太高安全性不好。為了改善這一不足,默克公司對其化學結構進行了改造,從中篩選了二個新的化合物即伊維菌素和埃瑪菌素。伊維菌素明顯地改善了人畜的急性口服毒性,所以現在獸用的阿維菌素驅蟲劑一般都是伊維菌素成份。埃瑪菌素則擴大了阿維菌素的殺蟲譜并克服阿維菌素對鱗翅目害蟲效果不好的特點。埃瑪菌素的制劑苯甲酸鹽就是甲維鹽。所以說伊維菌素和甲維鹽是原來阿維菌素的升級改良產品。伊維菌素的毒性更低,主要用在動物上(而且其結構更穩定,也是全球銷量最大的阿維菌素系列。)。甲維鹽的活性比阿維菌素高很多(胃毒毒性是阿維菌素的2146倍),而且對鱗翅目害蟲表現出極高的活性(阿維菌素對斜紋夜蛾等鱗翅目害蟲效果就不好,但甲維鹽對斜紋夜蛾是特效的)。這些就是它們之間的區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阿維菌素是一種幾乎能用于所有作物用來防止幾乎所有害蟲的一個效果很理想的藥劑,而甲維鹽是一種活性顯著高于阿維菌素的同類藥劑。 既然甲維鹽是阿維菌素的升級改進產品,其活性也遠遠高于阿維菌素,那么是不是在所有情況下使用甲維鹽都能取得比阿維菌素更好地效果呢?但事實卻不是這樣,比如在防治小菜蛾時阿維菌素的效果往往好于甲維鹽,這又是為什么呢? 這里涉及到阿維菌素系列的另外一個重要的性質,就是正溫度系數規律。簡單地說就是阿維菌素系列產品對害蟲的殺蟲毒力(特別是胃毒毒力)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甲維鹽與阿維菌素隨溫度升高而毒力增加的幅度并不一致。16℃時,相同含量的甲維鹽的活性是阿維菌素的2-3倍,從16℃到22℃,阿維菌素的毒力(均指胃毒毒力)增加6倍左右,而甲維鹽的毒力僅僅增加了2-3倍,就是說到22℃左右時相同含量(注意是相同含量)的阿維菌素和甲維鹽的毒力實際上是不相上下的。但是生產上使用的阿維菌素含量一般是高于甲維鹽(甲維鹽生產上大多是1%或0.5%,而阿維菌素一般是1.8%或2%的),稀釋倍數一般也是甲維鹽高于阿維菌素(阿維菌素1000-1500倍,甲維鹽2000-3000倍),這樣導致真正使用時阿維菌素的有效含量要大大高于甲維鹽,從而導致在22℃左右時阿維菌素的效果好像要優于甲維鹽。而小菜蛾最適宜的溫度恰恰是22℃左右,在這個溫度下小菜蛾才會大發生,所以在防治小菜蛾時,往往會出現甲維鹽的效果不如阿維菌素的情況。 但超過22℃,又會出現另一種情況。隨著溫度的升高,到25℃以上,甲維鹽的毒力大大升高,甚至可以提高1000倍以上,而阿維菌素的毒力增加有限(也就幾倍到十幾倍)。這個時候甲維鹽的優勢真正得到發揮。如卷葉螟的發生一般在28-30℃以上,所以防止卷葉螟時甲維鹽的效果大大好于阿維菌素;斜紋夜蛾的發生一般在高溫干旱的時候,也就是每年的7月-10月期間(盛夏),這時甲維鹽的效果更是好于阿維菌素。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甲維鹽與阿維菌素在使用上是有差別的,不可一概而論。這種差別主要表現在溫度上,在22℃(甚至25℃)以下,提倡使用阿維菌素,而在高溫條件(25℃以上)時提倡使用甲維鹽進行防治,以發揮兩種藥劑的各自優勢,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
|
來自: shirley007 >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