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出土的文物 中華網城市訊 (記者周艷濤)近日,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專家探明,位于澄城的居安墓地,墓葬總數量估計達到4000多座,這是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春秋時期秦人墓葬群。 居安墓地位于澄城縣馮原鎮居安村,據考古專家介紹,通過考古勘探,已明確居安墓地的范圍,南北長約1600米、東西寬約1000米,墓葬密集區位于北半部。居安墓地西北部發現早期灰坑,證明與此前發現的居安城遺址相連接,居安城遺址范圍可能進一步向北擴大;通過對居安城的調查發現,居安城是由東、南、北三面城墻與西邊自然溝合圍而成,面積約20萬平方米,根據城的地理位置、相關設施及城內建筑判斷,該城為沿溝而建,居險設守的軍事城池。 居安城在歷史上有記載:澄城古名“徵”,春秋時屬晉,晉文公三年,秦穆公伐晉,“取王官及郊”。王官即居安城。 去年考古人員共勘探居安墓地面積約50余萬平方米,新發現各類遺跡共1240處,其中墓葬1157座,灰坑66處,活土坑2處,房址2處,圍溝13處。其中,墓葬多為小型豎穴墓葬,面積多在10平方米以下,灰坑為早期遺跡。至此,居安墓地北部邊緣已經探清,已探明墓葬3211座,按照墓葬分布范圍及密集度計算,居安墓地墓葬總數量應該逾4000座,是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春秋時期秦人墓葬群。 在去年發掘的兩座墓葬中,其中一座還有殉人,該墓葬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東西向,口大底小。墓室南北各有一壁龕,各殉人1具,屈肢較甚。葬具為一棺一槨,仰身直肢,隨葬器物放于頭箱內,有銅、陶、玉、鐵、石及煤精制品等,器物有銅鼎、盤、簋等。 考古專家介紹,此次發掘出土的器物帶有典型的秦人文化特征,時代為春秋中晚期。發掘中還出土了帶有周人因素的陶鬲,這些發現對確定居安墓地的時代、性質及文化內涵提供了確切依據,也印證了歷史文獻資料中有關秦國擴張的記載。 (原標題:澄城發現最大秦墓群(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