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垂直電商企業聚美優品(Jumei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于4月12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首次公開募股)申請書。若成功上市,聚美優品將成為繼當當網、麥考林、唯品會、蘭亭集勢之后,第五家在美上市的電子商務公司。 上市文件顯示,聚美優品此次上市最多籌集資金4億美元,上市地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所之間選擇,股票交易代碼“JMEI”。高盛(亞洲)、瑞士信貸和摩根大通將為聚美優品提供股票承銷服務。 徐小平4年迎來600倍回報 聚美優品由陳歐、戴雨森等創立于2010年3月,專注于美妝產品的網絡銷售。創辦之初,聚美優品便獲得徐小平18萬美元天使投資,第二年接受了紅杉資本、險峰華興等幾家風投機構合計1200萬美元投資,其中徐小平追投20萬美元。截止上市前,陳歐為第一大股東,持有公司40.7%股份;聯合創始人戴雨森為五大股東,持股6.3%。此外,紅杉中國、險峰華興、徐小平分別持有聚美優品18.7%、10.3%和8.8%股權。
![]() 若按發行15%新股融資4億美元計算,新股本占發行后總股份的13.04%(計算方法:15%/(15%+100%)=13.04%),則聚美優品的估值最高達30億美元。以此推算,紅杉中國和險峰華興的賬面回報為4.88億美元和2.68億美元,投資回報率高達82倍和300倍;而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則將2.3億美元收入囊中,用4年時間獲得了600倍的回報。 美妝行業的 “唯品會” 聚美優品的商業模式與唯品會類似,采用“限時特賣”的方式在其網站上銷售美妝產品,其每天在網站上推薦十幾款熱門化妝品,并以吸引人的折扣低價限量出售。雖然,聚美優品與唯品會經營的商品品類不同,一個專注于美妝,一個主攻鞋服箱包,但兩者的目標客戶均是在都市生活的年輕愛美女性??梢哉f,聚美優品是美妝行業的 “唯品會”。 公開數據顯示,唯品會最新股價142.53美元,估值近80億美元;2013年凈營收16.98億美元,凈利潤5382.67萬美元。同期,聚美優品實現凈營收4.83億美元,約為唯品會的30%;凈利潤2500萬美元,相當于唯品會的二分之一。如此類比,預計聚美優品上市后的估值將在25億美元到30億美元之間。不過,聚美優品是否能持續保持盈利仍有待商榷,假貨和品牌侵權也是其一直未能妥善解決的問題。綜上所述,投資潮認為,若無意外,聚美優品將會順利上市,但整體估值或難達到30億美元。 業績靚麗:3年營收增長20倍 連續7個季度盈利 招股書顯示,2011年-2013年,聚美優品營業收入依次為2178.8萬美元、2.33億美元、4.8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80%;自2012年第二季度實現盈利以來,聚美優品已持續7個季度盈利,其2012年、2013年凈利潤分別810.4萬美元和2500.4萬美元。以下為聚美優品2011年-2013年部分財務數據:單位美元。
![]() 聚美優品2011年-2013年部分財務數據 仔細分析,聚美優品的營收之所以增長快速,是得益于用戶數和訂單數的大幅增長。2010年-2013年,聚美優品購買客戶人數分別為130萬人、480萬人和1050萬人;2013年總訂單數約3600萬單,而2011、2012年這一數字只有450萬單和1600萬單,每位活躍客戶的平均訂單量始終保持在3.4單左右。聚美優品的活躍客戶以年輕的都市女性為主,該客戶群體對美妝的重復購買率高。數據顯示,2011年-2013年其回頭客分別占當年客戶總數的53.8%、56.3%和62%;同期回頭客訂單占訂單總額的86.7%、86.6%和88.9%。 招股書顯示,聚美優品2012年和2013年的毛利率分別36.34%和41.41%,相比線下的50%毛利率,以及平均線上獨立品牌70%左右的毛利率來說,聚美優品的毛利率處在化妝品行業的中低端。而聚美優品卻早早實現了盈利,這里要歸功于其對費用控制有方,尤其是營銷費用和倉儲物流費用。 聚美優品令人難忘的是其獨特的營銷方式。陳歐頻頻出席諸多免費卻收視率較高的電視節目。而“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的系列廣告在網上的病毒式傳播,將品牌效應放大到極致。同樣微電影“女人公敵”也讓聚美優品火了一把,這些低成本的營銷方式大大降低了聚美優品的市場費用。由于品類特性決定,相比家電、3C和服裝,化妝品單位體積小,在存儲、分揀和運輸成本上均有節省優勢。招股書顯示,聚美優品2011年-2013年的倉儲物流費用率分別為54.4%、12.4%、12.3% 。 未來市場空間大 能否持續盈利待觀察 聚美優品前三年的靚麗業績想必給了投資人很大信心,而能否持續之前的盈利水平也是投資人十分關心的問題。對于聚美優品而言,要做到這點其必須在保持營收規模的快速增長的同時提高毛利率。 Frost & Sullivan報告顯示,中國美妝市場的零售總額將從2013年的370億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710億美元,平均每年有14%的增長空間;在線美妝銷售市場將從2013年的40億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60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33%。通過以上數據可知,中國美妝行業正在呈現上漲趨勢,而且用戶需求十分旺盛。 中國化妝品行業的整體增長,以及目標用戶群的高重復購買率特性,是聚美優品收入規模高速增長必不可少的因素。這些將繼續支撐聚美優品在未來幾年保持高速增長。 目前,聚美優品的毛利率在化妝品行業平均毛利率之下,仍有提高的空間。如何提高毛利率,聚美優品除了優化現有產業鏈外,還需推出自有品牌。但做生產商與做渠道商不同,自有品牌的誕生意味著產業鏈的延伸,聚美優品需面對一系列的問題,包括選擇代工企業、把控產品質量、品牌定位等等。不僅如此,自有品牌只能在自有的單一渠道銷售推廣,擴大規模不容易。對于在這方面沒有經驗的聚美優品團隊,能否做好自有品牌有待觀察。不過,在這點上聚美優品可以向樂蜂網學習一二。 成立四年開啟上市或為搶占窗口 在中國美妝在線零售市場,樂蜂網無疑是聚美優品的直接且有力的競爭對手,兩家更是明爭暗斗很多年。2014年2月14日,唯品會宣布收購樂蜂網75%股權,兩家的戰爭似乎暫時告一段落。彼時,陳歐在微博上稱:“戰爭結束,勝利,只是新的啟程”。 而值得注意的是,唯品會、樂蜂網和聚美優品背后的投資方都有紅杉資本。業界猜測,唯品會與樂蜂網聯姻極有可能是紅杉資本在其中牽線搭橋,最終促成交易。從表面上看,被控股的樂蜂網似乎上市無望,但以紅杉資本的資本運作能力,未來仍有可能獨立上市。畢竟優質的創業項目鳳毛菱角,若非迫不得已紅杉資本不會“放棄”這樣一個好項目。資本市場上也不乏控股收購后再獨立上市的案例,例如:百度旗下的去哪兒、金山旗下的獵豹移動。從這方面來看,聚美優品成立4年后便開啟上市進程,更像是在搶占IPO時間窗口,所謂先下手為強。 假貨和侵權或是大問題 “假貨魔咒”的原因不僅是電商之間的惡戰,也有市場不透明和化妝品廠商渠道格局等因素。目前國內化妝品市場不透明,從業企業良莠不齊,商品真假難辨。縱然電商企業使用各種制度首段以杜絕假貨,也是力不從心。此外,一線國際化妝品品牌在國內的渠道均采用線下渠道,基本沒有對電商企業授權,于是電商渠道出售的產品難逃假貨嫌疑。就目前來看,這一市場格局將在未來可預見的數年內不會改變。 長期以來,聚美優品面臨售假或者侵權等的指責,幾乎每天都能看到網絡上用戶對聚美優品銷售假貨的控訴。當然,不僅是聚美優品,其他中國大型電商網站,做到一定規模后,也無法完全避免假冒偽劣產品的存在。而聚美優品此次赴美上市,很可能因為銷售假貨的前科而面臨法律訴訟,進而影響投資人信心最終導致股價下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