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名方:“芪竹方”治療消化道腫瘤(胃癌)
早年師從孟河醫派傳人張澤生教授,花甲之年又拜國醫大師徐景藩教授為師苦學三載,兼收并蓄,博采眾長。擅長脾胃系疾病的診療,長期從事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的研究。創制了理氣和胃口服液、清幽養胃膠囊、和胃膠囊、仁術健胃顆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藥特色制劑。 主持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在內的省部級以上課題8項,獲得部省級獎項12項,取得國家發明專利和新藥證書各1項。主要論著有《中醫臨證與方藥運用心得》、《內科常見病中西醫綜合治療》、《實用中醫消化病學》、《孟河傳人:單兆偉醫療經驗集》等10余部。 組成:黃芪20克,玉竹15克,靈芝10克,法半夏6克,白花蛇舌草15克,仙鶴草15克,炒薏仁15克,莪術10克。 功能:益氣養陰,化痰祛瘀,清熱解毒。 主治:消化道腫瘤術后,尤其是行化療的胃癌術后氣陰兩虛者。 方解:方中黃芪、玉竹為君,益氣養陰,補虛扶正。炒薏仁、法半夏、靈芝為臣,其中薏仁、法半夏燥濕運脾,靈芝“療虛勞”助君藥扶正固本;現代研究表明薏仁主要的活性成分薏苡仁酯、薏苡仁油等有著很強的抗腫瘤作用。莪術、仙鶴草、白花蛇舌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此三藥均對多種腫瘤細胞有抑殺作用。《中藥親試記》認為莪術配合黃芪同用,可使瘀血之化較速,認為“通活氣血,其補破之力皆可相敵,氣血不受傷損”。本方至平至緩,共圖益氣養陰、化痰祛痰、清熱解毒之功。 加減:胃脘痛屬氣滯者,選配枳殼、枳實、木香、陳皮等,痛甚者用九香蟲;脹滿噯氣屬濕熱者,予炒蒼術、厚樸、陳皮等;惡心嘔吐者,改法半夏為姜半夏,或加用連蘇飲(黃連、蘇葉、吳茱萸、白蔻仁)溫胃降逆止嘔;泛酸者加煅烏賊骨、煅瓦楞子、浙貝母制酸護膜;內鏡下見吻合口黏膜糜爛出血,或黑便者,加三七粉、白及粉,以藕粉調服;脾虛泄瀉者,可酌加炒山藥、煨葛根、煨木香、荷葉等健脾升清之品;運化不力者,加焦六曲、炒山楂、炙雞內金消導助運;便秘者加萊菔子、決明子能行氣通便而不傷陰。
|
|
來自: 木立 > 《醫學 診斷 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