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省委要求,每個黨員干部都要對照焦裕祿精神,開展“六問”。學習了郭庚茂書記7月29日在省委黨校所作的《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做為民務實清廉表率》的專題輔導報告,深受啟發,深有感觸。郭書記的報告言真意切,語重心長。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一名文秘工作者,也不僅想“六問自己”。
一問自己:是否像焦裕祿那樣,把群眾當親人,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始終做到一心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感情深不深、信任不信任,關鍵看黨員干部是不是關心他們,能不能為他們著想、為他們辦實事。為人民服務的道理我們時常掛在嘴上,寫在紙上,天天講,月月講,但為什么我們的講話越來越多,講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卻越來越少?我們的文章好像寫得越來越好了,但老百姓真正聽得懂、喜歡看的有多少?我們動輒文件成堆,下筆千言,真正落實到群眾那里、深入到群眾心里的有多少?比如,有些文件講話,出發點是好的,但語言僵化、生硬,大話空話連篇,老百姓不想聽、不愿聽;平時寫材料時首先想的是對不對領導的思路,合不合上級的意圖,語言組織得好不好,口號提得響亮不響亮,但卻從來沒有想著群眾想知道啥、想聽啥。現在我們提倡轉文風,但優良文風應該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延安整風時期,毛主席批判“黨八股”文風“簡直是老鴉聲調,卻偏要向人民群眾哇哇地叫”。他說,我們的一切文章、講話,一切宣傳工作,都是為了“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宣傳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讓群眾了解和掌握。但講話、作文之前,想的卻不是群眾,群眾自然也就不會把這樣的講話、文章當回事。出現這些問題,歸根究底,還是沒有解決好什么是真正的“為民”、怎樣才能真正“為民”等問題。而只有象焦裕祿那樣,時時刻刻把群眾當親人,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始終做到一心為民,那樣的文章、講話群眾才愛聽。
二問自己:是否像焦裕祿那樣,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查實情、出實招、求實效,始終做到真抓實做。真抓實做的天敵就是形式主義。就文字材料而言,最大的問題是閉門造車,憑想當然,缺乏調查研究。來省廳工作兩年多,不說到縣、到鄉,深入老百姓,就是到地市去調研也是屈指可數;起草講話,總是看上級怎么講,文件怎么說,別的地方怎么寫,尋章摘句、照搬照抄,不了解基層實際怎么樣;寫總結,總是憑上報的材料、數字來掌握情況,真實程度到底如何無從知曉。久而久之,導致以數字定成績,憑匯報看工作,只要數字大、匯報材料好,就是工作先進、實績優秀。由于沒有查實情、知真情,寫出的材料也是無實招、無實效,不僅不解決問題,還會貽誤工作,損害形象。克服形式主義,就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真抓實做,首先要解決“為了什么”的問題,為材料而材料必然形式主義,而一切為了群眾、為了事業就不會搞形式主義。
三問自己:是否像焦裕祿那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始終做到敢于擔當。對一名干部而言,擔當大小,體現一名干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對于文秘工作而言,怕擔當也不可能寫出大文章。比如寫材料,講成績往往有聲有色、有條有理、有板有眼、有章有法,講問題則泛泛而談、遮遮掩掩,隔靴搔癢,不疼不癢,寫存在問題不敢直陳其事,直呼其名,而是用“有的”、“有些”“個別”“部分”“有差距”“有不足”等等代替,談工作差距總是什么“工作進展不平衡、工作力度不到位、組織安排不周密”等等,看似千真萬確,實則空話套話。出現這些問題,其根本原因依然是責任意識不強,不敢擔當。學習焦裕祿,就要學習他敢于責任、勇于擔當的精神。材料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職責。寫材料就要講管用的話,寫管用的文字,就要以大局為重、工作為重,丟掉私心雜念,拋棄名利得失,勇敢承擔起推動工作、為民造福的重任。
四問自己:是否像焦裕祿那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始終做到科學求真。文字工作被稱為以文輔政。所謂“以文輔政”,就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通過起草文稿、制發文件、處理公文、編發信息等形式為領導決策搞好服務,輔助領導履行使命,不斷助推事業發展。而我們考慮問題,思考工作,撰寫文稿,卻常常不是從實際出發,而是從領導的喜好出發,從材料的寫作出發。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文秘工作而言,無論是發布政令、報告情況、答復問題、交流經驗、通報信息、開會動員,等等,都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遵循規律,在科學求真上下功夫。唯如此,才能不走錯路、少走彎路,才能參到點子上,輔到關鍵處。
五問自己:是否像焦裕祿那樣,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勤儉辦一切事業,始終做到艱苦奮斗。焦裕祿一床被子用了幾十年,衣服、鞋襪補了又補。與焦裕祿同志相比,現在我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都有了根本改善,辦公室特別是文字材料方面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上,做的是好的,大家平時都有良好的節約習慣,但浪費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常明燈、常滴水問題,材料幾遍改、打印無數次,造成紙張浪費等等,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仍然有潛力可挖。抓節約,就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每個具體環節做起,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分電話費做起,長期堅持,以儉養德,形成習慣,真正使自己成為勤儉節約的宣傳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六問自己:是否像焦裕祿那樣,嚴格要求自己,無私奉獻,勤政廉政,始終做到廉潔奉公。焦裕祿嚴守黨紀黨規,從不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親屬和他人謀取好處,親自起草了《干部十不準》,規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越規定。辦公室文字工作雖然清苦、辛苦,但請吃、吃請問題不能說沒有,有時基層單位送一盒茶葉、給點土特產視為正常,加上在領導身邊工作,利用領導的影響力,辦個小事情、打個小招呼等現象也時有發生。這些看似人之常情、小事小節,但小洞不補、大洞尺五,一旦放松警惕,勢必釀成禍患。清則心境高雅,清則百毒不侵。做人如此,作文亦如此。只有加強黨性修養,提升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堂堂正正做人,實實在在作文,常修為政之德、為文之德,常懷律己、正己之心,即使不能完全做一個純粹的人、高尚的人,起碼也能做一個有品位的人或領導和群眾信任的人。
“六問”自己,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捫心自問,不禁羞愧,確實問到了靈魂,問到了黨性,也問出了自責,問出了一身汗,更問出了整改的內生動力。下步怎樣改,作為一名負責文字工作的同志,我認為主要應做到六點:
一是學習提升。要始終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特別是文字工作,更要加強學習。一要通過學習堅定理想信念。對文秘工作者而言,抓學習首先要明白大是大非,站穩政治立場,把握正確方向,解決好政治覺悟問題。鮮明的政治立場是文章的風骨。黨性原則內涵于文章的思想觀點,外形于文章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改文風,就要旗幟鮮明地把黨的“主義”講得更真,把黨的聲音放得更大,把時代主旋律唱得更響,把理想信仰的風帆揚得更高。二要通過學習更好地認識規律、把握規律。既要學習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用唯物辯證法看待問題、分析問題,也要在文稿起草上認識規律、把握規律、運用規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提升文稿水平。三要通過學習更新知識、提高能力,做到與時俱進。作為文字工作者,既要成為專家,也要成為雜家,既要學習老秘網各方面的專業知識,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又要結合工作需要,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習,唯有如此才能成為以文輔政的行家里手。四要通過學習提升道德修養、思想境界。修養和境界的高低決定材料質地的優劣高下。但道德修養、思想境界只有靠不斷學習來獲得、靠深入實踐來獲得。因此必須時刻加強黨性修養,加強品格陶冶,講操守、重品行,始終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二是想著群眾。我們的衣食來自于人民,一個人要有起碼的“良心”和職業道德,對得起自己的“飯碗”。當參謀、做文章,首先要主動去了解群眾想什么、盼什么,想問題、謀思路要始終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想著群眾還要主動走進群眾、融入群眾,向群眾學習,拜群眾為師,從群眾中汲取營養。特別是寫材料,更要向群眾學習語言。群眾的語言最生動,群眾的語言是真經。譬如,寫文章要開門見山,群眾說叫“一嘴啃到包子餡”;譬如做人要重品行、樹形象,群眾說叫“寧叫心受苦,不叫臉受熱”;譬如講話要靠歷練,群眾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譬如對于空話連篇的文章,群眾說“雜草多的地方莊稼少,空話多的人知識少”;我們講團結、講集體主義,群眾說“人心齊、泰山移”“攥緊的拳頭有力量”。等等等等,既生動形象,又充滿智慧。可以說,群眾的知識、經驗、智慧最豐富、最實際、最有用,是我們改進文風,提升水平永遠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是勇于創新。創新的文章都愛讀,創新的文章都愛存,創新的文章都愛記,創新的文章都愛用。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領導和群眾的要求在提高,如果我們“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身子在地球村,而腦袋還在自然村”,認識問題必定浮漂,寫出來的材料必定膚淺。寫材料,實際是在寫工作、寫經驗、寫任務,更是寫思想、寫能力、寫方法、寫創造。因此,作為一名文秘工作者,必須堅決反對人云亦云,抄抄寫寫,拼湊成章,要堅持積極借鑒,提煉升華,創新創造,不斷強化創新意識,突破思維定勢,樹立先進理念,寫出創新篇章。
四是務實重干。焦裕祿精神一個重要的內涵,就是務實重干。文字工作也需要務實重干,所謂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怎樣把文章寫實、寫精,也必須“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了解全局、開闊視野,站到最高點來思考、來謀劃、來構思;“立地”就是要立足實際情況,從客觀實際出發提筆行文。具體講,就是要站位全局謀大事,時刻緊盯事關全局的大事、要事,問情況、看進展、想辦法、定措施。唯如此,寫出來的材料才能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才能站位全局、把握高度、突出重點。要立足當前謀長遠。用唯物辯證法發展的、聯系的觀點看待問題,把握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既要高瞻遠矚有謀劃,又要立足當前抓落實。要積極主動搞服務。做到積極收集資料,主動研究問題,增強工作預見性,超前謀劃做準備,爭取材料主動權。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步伐,服務到位,也才有時間精雕細刻,精益求精,寫出精品。
五是廉潔自律。文字工作無小事,細枝末節見境界。文秘工作者雖無大權,但常在領導身邊,地位特殊,一舉一動事關單位形象、領導形象,必須始終做到警鐘長鳴,防微杜漸,做到廉潔自律。辦公室雖然是清水衙門,但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人情往來,但要時刻牢記人情之中有原則,交往當中有政治,交友當中有底線,絕不利用工作之便謀私利,絕不打著領導旗號辦事情,絕不在底線原則上出問題。
六是推動工作。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研究工作比研究材料更重要》。文秘工作者不是置身工作之外的工具,而是推動工作開展的一分子。寫材料最終是為了服務工作、解決問題。如果對大局中心不關心,對工作進展情況不掌握,對存在問題不研究,對思路對策不琢磨,不可能參到點子上,謀到關鍵處,也不可能寫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指導性強的文章。文章當合時,立言宜為事。材料作用的大小,最終源自于對工作的把握。思想的高度和思考的深度,決定了材料的高度和深度;對工作的關注度、融入度,決定了材料的適用度。研究工作,就是寫材料要始終以推動工作為出發點,時時圍繞中心、緊扣中心、緊貼中心,嵌入中心,一切圍繞中心轉,為了中心干,貼著中心寫。唯有如此,才能把握大局,站位全局,把話說透,把問題點準,寫出的材料才能切合實際,解決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