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13 |
建議、批評和意見內容 |
我市有多所高校,具有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資源優勢。高校和企業各有優勢,也都需要對方。高校的優勢是有很強的科研力量、專利技術和科技成果,缺的是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的資金投入和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能力。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實現優勢互補,作為高校解決了科研經費不足和科研成果轉化的問題,作為企業解決了缺技術缺人才研發能力落后的問題,還能使企業產品上檔次,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發展的后勁。總之,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轉化對雙方的發展作用都很大,建議市政府對校企合作作用成果轉化項目給予強有力的支持。 |
陳家鈞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支持校企合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建議”收悉,謝謝您對我市科技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現就您提出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目前,我市有各類高校39家,各種獨立科研機構120家,其中省屬理工科性質并具有一定科研實力的高校、院所23家。雖然,濟南市科研實力雄厚,擁有大批專利技術和科研成果,但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限制,很多科研成果沒有很快轉化為生產力,乃至產品。這是智力資源的浪費,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市企業技術革新,產品升級換代的速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局近年來非常重視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轉化工作的開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密切科技交流,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 從2004年以后,我市強化了與駐濟高校、院所的聯系,先后以濟南市政府和濟南市科技局的名義與山東大學、濟南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了更加緊密、穩定的合作關系。支持上述單位與我市企業橫向聯合、合作、成果轉化。 迄今為止,我市已經與中科院系統、清華大學和省內等十幾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關系。同時,我市各縣市區、企業也主動與科研單位建立多方面聯系,開展廣泛合作。例如山東省科學院就與高新區、歷下、歷城等7個縣市區及駐濟20多家企業建立了穩固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山東輕工業學院與大華廣濟、新峨嵋等9家企業聯合建立了產學研基地。特別是自去年以來,我市積極與“中科院沈陽分院-山東省科學院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兩院中心)開展合作交流,圍繞兩院中心的工作重點和濟南市的經濟科技需求,積極尋求合作,踏踏實實做了大量考察調研等基礎性工作。與濟南市多家企業和縣(市)區達成實質性合作,帶動了包括高檔數控機床國產化等20多項成果轉化項目的落地實施。 二、多措并舉,構建區域創新體系 產學研結合已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的有效措施。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結合,能有效地推動一個地區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這方面,我局著重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不斷拓寬合作渠道,與國內知名院所、高校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高校、科研院所,是高層次科技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是科技成果聚集的地方。為密切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關系,在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和山東大學等大院大所簽署科技合作協議的基礎上,通過科技信息、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共享,建立起長期、穩定、全面的科技合作關系。全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濟南共建研發中心、產業化基地、人才培養基地等工程,并在人力、物力、財力、土地、稅收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積極探索共建工程技術中心、聯合實驗室、聯合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研課題等合作模式。二是積極鼓勵企業與大院大所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依托院校的技術優勢,引進技術,引進人才,提高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我市在科技政策引導層面積極鼓勵創新、引導產學研合作,以成果轉化、專利實施和技術難題招標等多種措施、多種形式促進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進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同時,我市產學研合作平臺建設也取得重大進展,科技成果轉化和大型儀器共享這兩大平臺為企業和高校院所的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更加迅捷的途徑。2004年以來,我市每年召開一屆“中國濟南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展示交易會”。至今累計有全國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兄弟省市知識產權局攜30000多件成果和專利技術參展,成果轉化交易額30多億元人民幣,累計拉動社會投資150億元人民幣,科技成果轉化率大幅提高。中央電視臺、新華社、光明日報、科技日報、大眾日報等中央及省、市各級媒體先后對濟南市“科技展交會”給予了充分關注和報道,盛贊濟南市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濟南特色的產學研合作新路子。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更是明確提出了“產學研合作濟南模式”的概念。 三、牽線搭橋,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濟南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是依托國家、省著名大學及科研院所建立的,以促進高校、科研單位優秀科技成果在我市轉化的溝通交流平臺。平臺現已在網上累計發布大學院所科技成果12000項、推薦專家234人。平臺作為我市永不落幕的展交會,常年辦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登記和企業的科技成果查詢等業務。通過平臺的牽線搭橋,成果轉化平臺協助60余家企業與大學院所建立了長期密切合作關系,一批優秀的科技成果實現了就地轉化。2008年共實現科技成果轉化70項,項合同金額4000余萬元,預計新增收入11億元。2009年,我市將依托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重點建立“濟南都市圈技術創新轉移聯盟”,增強省會科技的輻射帶動作用,為駐濟高校的技術、人才向濟南周邊、向全省輻射發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撐和服務。 感謝您就進一步發揮駐濟高校、院所科技資源,提升我市科技實力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希望我們的回復能令您滿意,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并誠摯歡迎您蒞臨指導。 濟南市科學技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