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137)-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17)——遼宋夏金元時期(甲) 遼宋夏金元時期,中國從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走向統一。農業和手工業的重大發展,商品經濟的活躍,城市生活的豐富多彩和文化的高度發達是這一時期的特色。宋元海外貿易繁盛,與各國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古代中國·遼宋夏金元時期 褐釉雞冠壺 【遼(916—1125年),1956年北京市復興門外出土】 鎏金鳳冠 【遼(916—1125年),1986年內蒙古奈曼旗青龍山遼陳國公主墓出土,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銀絲頭網金面具 【遼(916—1125年),1986年內蒙古奈曼旗青龍山遼陳國公主墓出土,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鈞窯玫瑰紫釉鼓釘洗 【宋(960—1279年)】 木雕觀音像 行書《灼艾帖》 【北宋,歐陽修書,紙本,故宮博物院藏】 秦檜鐵跪像 【原在北京市崇文門外精忠廟】 秦檜(1090—1155年),字會之,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南宋權臣。秦檜主張與金議和,于1141年幫助宋高宗解除韓世忠、岳飛等抗金將領的兵權,后用“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父子,推動南宋與金簽訂“紹興和議”。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南宋,朱熹著宋咸淳元年(1265年)建寧府建安書院刻本】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宋理學家、教育家。他在哲學上發展了程頤等人的思想,建立了完備的客觀唯心主義理論體系,認為“理”、“氣”不相離,但“理在先,氣在后”,“理”是物質世界的基礎和根源。朱熹的學說一度被朝廷壓制,但在元明清三代,朱熹理學一直是官方哲學,對后世影響非常深遠。
【南宋,陸游書,紙本,故宮博物院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