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老影星之四十三銀幕硬漢達 奇他濃眉大眼,剽悍英帥,高大魁偉, 在眾多明星中獨樹一幟。 他發憤圖強、不斷求索, 既不妄自菲薄,又腳踏實地頑強奮斗。 他是這樣說的:“寧可在創新中經受痛苦和折磨, 也不要在守舊中安生!只有不斷的去走, 才能大有可為,才能創造奇跡! 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有的是──永無止境的激情!” ![]() 達奇,原名齊福君,1934年農歷3月18日出生在吉林省阜豐山下懷德縣的一個鐵路工人的家里,他在中學時代,閱讀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常將書中有趣的地方繪聲繪色講給同學們聽,從而鍛煉了他的講述和表演才能,為之后走上藝術之路打下了基礎。
![]() 1950年,達奇被學校保送到長春鐵路業務所學報務。翌年,到長春郵電高級職業學校學習。由于他是業余文藝活動的積極分子,經常參加一些演出。 1953年被調到列車段文藝車班工作。是年,剛剛成立的哈爾濱鐵路文工團(中國鐵路文工團的前身)把他選中了,十九歲的達奇從此成為專業話劇演員。 在鐵路文工團里,達奇接受了表演基本功的訓練,參加了《四十年的愿望》、《二七風暴》、《三千里江山》、《十二次列車》、《西藏的槍聲》等劇目的演出。隨文工團沿著鐵路干線巡回演出,跑過許多地方,不僅豐富了舞臺實踐經驗,而且使他有機會在觀摩其它的劇種中汲取營養,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生活。 1956年,長影著名電影導演林農執尋我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邊寨烽火》,他選中了達奇飾演男主角多隆,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勇猛剽悍,閃射著民族獨特光彩的景頗族小伙子的藝術形象。 從他的第一部電影《邊塞烽火》開始, “達奇”這個藝名就隨著《邊塞烽火》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當影片在第十一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放映后,受到評論家們的贊許,授予達奇以青年藝術家獎。 ![]() 1961年,達奇正式從鐵路文工團調到長春電影制片廠,在長影拍攝的影片《獨立大隊》和《景頗姑娘》中分別扮演中牯和文帥老人。
1969年,他被下放到吉林省舒蘭縣農村插隊落戶。 1975年,經過將近十年的生活磨難,他又重新登上了銀幕。在尹一青導演的影片《車輪滾滾》里,他成功地飾演了支前模范耿東山。
![]() 1977年和1978年,他又先后在影片《熊跡》和《漁島怒潮》中扮演老魏爺和王四江。
![]() 1978年,導演李光惠和齊興家,要把部隊作家陳立德的電影文學劇本《吉鴻昌》搬上銀幕,吉鴻昌這個藝術形象決定由達奇來飾演。
![]() 在飾演吉鴻昌這一角色的過程中,達奇使用了全身的解數來著意刻畫人物的性格,既細膩地表現了吉鴻昌追求真理,憂國憂民,從善如流,疾惡如仇這些性格的本質方面;同時也真實生動地表現了他固執粗暴、江湖義氣、簡單輕信等性格的另一面,準確地展示了一個國民黨的軍官轉變為共產黨人的思想性格的發展過程。 ![]() ![]() ![]() ![]() 1979年8月,彩色故事片《吉鴻昌》(上、下集)攝制完成后,作為國慶三十周年的獻禮片在全國上映,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在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中,被評為最佳故事片之一。
![]() 達奇一生都在不斷求新,嘗試各式各樣的角色,并涉及電視劇,他的紂王的形象給人形象頗深,至今許多電視臺還在反復播映《封神榜》。
八十年代中后期,達奇任福建電影制片廠副廠長并轉做導演等幕后工作,后移居澳洲,但仍然堅持藝術創作,在澳洲有自己的影視公司。
![]() ![]() 2005年六月中旬曾從澳洲回國,先后到福州、西安、上海等地,為他自己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勿忘悉尼》拍攝做籌備工作。 達奇是一位藝術上的有心人,他所走過的道路是一條發憤圖強、不斷求索的道路。他的不斷的成功是與他總是抱有信心,既不妄自菲薄,同時又踏踏實實地去頑強奮斗連在一起的。 ![]() ![]() 這是達奇的話:"寧可在創新中經受痛苦和折磨,也不要在守舊中安生!只有不斷的去走,才能大有可為,才能創造奇跡!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有的是──永無止境的激情!"
(資料來源于網絡,參考水沫博客,經過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