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ukgsw"><input id="ukgsw"></input></tfoot>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中國陶瓷之十

       獵鷹個人圖書館 2014-05-04

      中國陶瓷之十

      景德鎮窯
          在今江西省景德鎮,故稱景德鎮窯,實際上由數個窯口組成,故又稱景德鎮窯系。
          景德鎮(景德,宋真宗趙恒的年號。)原名昌南鎮,因北宋景德年間燒制的精美瓷器而稱今名。景德鎮窯自唐代起即燒制青瓷,至北宋時以燒制青白瓷為主。  
          其瓷釉色白而略帶青味,這種白中泛青、青中見白的色釉,為景德鎮窯的新創,其色調給人以清新爽快之感。青白瓷以光素者居多,亦間有刻花者。
          靖康之變后,隨宋室南遷,北方定窯的許多制瓷工匠也隨之南下,他們帶來了定窯瓷器制作技術,在景德鎮仿制定窯瓷器。所產瓷器,胎體釉色純白如粉,有粉定之稱。
          受其影響,景德鎮窯所燒青白瓷,裝飾逐漸為印花所替代。青白釉瓷器的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青白的瓷釉罩在刻花、印花的器皿上,紋樣的凹下處積釉稍厚而較青,胎薄的花紋在迎光下若隱若現,故又有影青、映青、隱青、罩青之稱。
          景德鎮窯青白瓷曾作為貢瓷,供御府使用,其品種有碗、盒、盤、注子、瓶等。造型上常作成瓜棱口、花瓣等形狀,紋飾有牡丹、 梅花、芙蓉、蓮花、鴛鴦、魚、鴨及兒童形象等,其裝飾方法為刻花、劃花、印花和貼花等種類。
          到了元代,景德鎮窯繼續發展,已成功地燒制出了青花、釉里紅、紅釉等品種,并逐漸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
          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獲得了空前發展,由于原材料的豐富和工匠技藝的高超,使所制瓷器在花色品種、器物類型,以及造型、裝飾等方面較之前代,均有極大的豐富、提高和創新,成為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鼎盛期。
          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瓷質“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中國陶瓷之十

            【瓷都-景德鎮】景德鎮位于江西省東北部,古稱昌南鎮。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歷史上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并稱為明清時期的中國四大名鎮。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因鎮產青白瓷質地優良,遂以皇帝年號為名置景德鎮,沿用至今。
          景德鎮是世界著名瓷都,制瓷歷史悠久。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陶瓷。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制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陶瓷工業非常繁榮。有十大瓷廠。



                     中國陶瓷之十

            【湖田古瓷窯遺址】是中國景德鎮窯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瓷窯址。在景德鎮郊湖田村,保護面積4萬平方米,窯業興起于五代,經宋、元至明中葉結束。五代遺物堆積在村東。宋、元遺物在村南,元明遺物以琵琶山為中心,窯具與碎片堆積以劉家塢、琵琶山最豐富,中心處厚達數十米,保存較好。
          湖田窯是我國宋、元兩代各大制瓷規模最大,延續燒造時間最長、生產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窯場,建有湖田古窯遺址陳列館。

      中國陶瓷之十

                                     景德鎮特色瓷樂演奏。

                  中國陶瓷之十

              【景德鎮陶瓷館】是國內第一家大型陶瓷專題藝術博物館, 1954年1月正式建館開放,占地面積1.2公頃,建筑面積4500余平方米,展廳面積2500多平方米。收藏著自新石器時代陶器和漢唐以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陶瓷名品佳作2萬余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鎮千年制瓷歷史長河中的代表品種,從裝飾上分有影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從造型上分有碗、盤、杯、碟、壺、瓶、罐、雕塑等,從工藝上分有拉坯、印坯、鑲坯、注漿、機壓等。此外還收藏不少外國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書畫等。特別是近現代和當代景德鎮陶瓷精品是景德鎮陶瓷館獨有。所有館藏年代可靠、品類豐富、科學價值及高,是收藏家、鑒賞家最具權威的斷代標尺,為陶瓷歷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實物依據。 
          第一展廳由五代、宋代和元代三部分組成。其中以宋代的影青瓷、印花瓷和元代的青花瓷、高溫顏色釉瓷最為奪目。
          第二展廳主要以明代官窯器為主,在這一時期的官窯器制作和裝飾手法主要有青花、青花斗彩、五彩、紅綠彩和顏色釉等。
          第三展廳展出的是景德鎮陶瓷史上最為璀璨的清代陶瓷。此時景德鎮陶瓷工藝已經是集天下之大成了,集中了如汝窯、龍泉窯、哥窯等各大名窯的陶瓷技術。而景德鎮特有的青花裝飾技法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分水法的使用青花裝飾達到了中國繪畫的效果。陶燒瓷煉技術的成熟在郎窯紅、鈞紅、裂紋釉等高溫顏色釉瓷中得到了體現。
          第四展廳是民國時期的陶瓷展。這個時期由于諸多的歷史原因造成了景德鎮陶瓷史上的一次衰退。整個陶瓷界只有在陶瓷繪畫領域一枝獨秀,出現了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一批陶瓷彩繪藝術家,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
          第五展廳是景德鎮現代陶瓷展。展出了自新中國以來的陶瓷精品。

      中國陶瓷之十

            館內景德鎮瓷器品種繁多,五花八門,琳瑯滿目,令目不暇接。

        【影青】遠在宋代,它就是景德鎮瓷器的主要產品,它的特點是瓷質極薄,釉似白而青,暗雕花紋,內外都可以映見,故有人叫它為影青、隱青或者叫它罩青。影青也是一種青瓷。北宋是“貢品”。

      中國陶瓷之十

          1.【北宋影青雕花罐】子口,外撇,內斂,圈足,腹陽刻花,釉兩道弦紋,釉青白色。
         子口:瓶﹑罐﹑箱﹑匣等器物上跟蓋相密合的部分。
         弦紋:古代陶器紋飾。紋樣是刻劃出的單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線條,排列在器物的頸、肩、腹、脛等部位。是古器物上最簡單的傳統紋飾,在青銅器上呈現為凸起的橫線條。出現于新石器時代,商周普遍流行。弦紋是作為界欄出現的。  
        
      中國陶瓷之十

          2.【宋 青白釉雙獅瓷枕景德鎮窯】
            【文物原屬】:宋代景德鎮窯燒制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15.5cm,長17.5cm。
         枕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枕面為如意形,其上刻纏枝花紋;中部雕塑雙獅作搏斗狀;下部為腰圓形,枕底胎厚重無釉。其整體施青白釉,釉色勻凈。
         青白瓷是宋、元時期我國南方地區生產的一種重要瓷器品種,是古代窯工仿照青白玉的外觀而制作的,又有“假玉器”之美稱,以景德鎮地區的產品質量最佳。
      瓷枕是我國古代的夏令寢具,它清涼沁膚,爽身怡神,頗受人們的喜愛。唐宋時期一度廣泛流行,宋代各窯曾大量燒造。這件宋代青白釉雙獅枕,不僅造型生動,釉色瑩潤,有玉的質感,且兼具實用與欣賞雙重價值,實為瓷中精品。

                             中國陶瓷之十

          3.【元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
            【文物原屬】:元代景德鎮窯燒制
            【文物現狀】:
         1955年出土于西城區定阜大街西口,現藏北京首都博物館“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的元代展廳,是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簡介】:
         這件瓷塑像高67厘米,姿勢為水月觀音常見造型。此尊觀音菩薩像姿勢自然優  
      美,呈觀水中月姿勢,故稱水月觀音。
         菩薩像頭戴寶冠,寶冠上有小化佛,已殘。額頭寬闊,雙目微閉,端莊慈祥,氣質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態優美。觀音上身穿袈裟,下身著長裙,胸前及衣裙上飾聯珠瓔珞,手腕戴臂釧,全身裝飾十分繁縟。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質潔白細膩。觀音的制作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種裝飾手法,將觀音菩薩自在安詳的宗教氣質和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體現了元代景德鎮高超的瓷塑水平。

        【紅釉】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純正、穩定的紅釉是明初創燒的鮮紅;到嘉靖時,又創燒了以鐵為呈色劑的礬紅。鮮紅為高溫色釉,礬紅為低溫色釉。
      者有寶石紅,朱紅、雞血紅、積紅、抹紅等。抹紅帶黃色的又叫杏子衫,微黃的又叫珊瑚釉,此外還有桔紅和棗紅。淡的一般稱粉紅,帶灰色的叫豇豆紅,灰而又暗的叫乳鼠皮;胭脂紅也是粉紅的一種。粉紅中最艷麗的叫作美人醉。

      中國陶瓷之十

             4.【景德鎮紅釉茶具】
        
                   
      中國陶瓷之十

                5.【景德鎮紅釉牡丹將軍罐】平口,頸內斂,腹向下內斂,圈足。

                             中國陶瓷之十

            6.【景德鎮紅釉粉彩花瓶】平口,高圈足。

         【景德鎮四大名瓷】青花瓷、青花玲瓏、粉彩瓷、顏色釉瓷。 

         【玲瓏瓷】是在瓷器坯體上通過鏤雕工藝,雕鏤出許多有規則的“玲瓏眼”,然后以釉燒成后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觀,被喻為“卡玻璃的瓷器”。因為“玲瓏”的本義就是靈巧,明徹、剔透,所以以玲瓏稱這種瓷器是非常確切的。玲瓏瓷也有很悠久的歷史,所以也是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之一。玲瓏瓷往往配以青花圖案,叫青花玲瓏瓷。這種瓷器既有鏤雕藝術,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樸、又顯清新。

           中國陶瓷之十

             7.【景德鎮玲瓏碗】

         中國陶瓷之十

                8.【景德鎮玲瓏五彩薰罐】用途:熏香。

              中國陶瓷之十

                  9.【景德鎮清康熙青花玲瓏龍紋盤】盤內邊飾回紋。

                            中國陶瓷之十

             10.【景德鎮青花玲瓏瓷】青花,盤口,內斂,頸有龍飾,鼓腹,雙耳,魚鱗葉足,托座四足。

        【粉彩瓷】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景德鎮窯四大傳統名瓷之一,是以粉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粉彩是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上,受琺瑯彩瓷制作工藝的影響而創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從康熙晚期創燒,后歷朝流行不衰。

                     中國陶瓷之十

            11.【清雍正粉彩蟠桃紋天球瓶】
               【文物原屬】清宮御用瓷器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50.6cm,口徑11.9cm,足徑17.7cm。
         瓶直口微撇,頸較短,渾圓腹,圈足。通體內外施白釉。瓶體上以粉彩描繪桃樹一株,枝繁葉茂,自瓶底沿腹部蜿蜒而上,八顆碩大飽滿的桃實壓墜枝頭。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化篆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天球瓶以形似天體星球而得名,此種器形始見于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流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兩朝,屬于陳設用瓷。后世所制粉彩蟠桃紋天球瓶多以雍、乾時期的制品為藍本燒造而成。雍正官窯粉彩瓷器上所繪蟠桃多繪八只桃實,而乾隆時則多繪九只桃實,因此有“雍八乾九”之說。此瓶彩繪構圖疏朗有致,釉色濃淡相間,繪畫精細工巧,堪稱雍正官窯粉彩瓷器的代表作。

               中國陶瓷之十

           12.【清乾隆粉彩開光人物茶壺】
        【文物原屬】 清宮御用瓷器
        【文物現狀】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12.6cm,口徑5.5cm,足徑6.3cm。
         此壺圓鼓腹,柄呈耳狀,壺蓋為覆缽式,上有蓮紋裝飾鈕。壺身以米紅色鳳尾錦粉彩團花為地,正、背面各有一開光。正面開光內以“雨中烹茶”為紋飾主題,用清淡的粉彩描繪出人物在庭院中烹茶的情景;背面開光內題墨書御制詩一首,詩曰:“溪煙山雨相空蒙,生衣獨坐楊柳風。竹爐茗椀泛清瀨,米家書畫將無同。松風瀉處生魚眼,中泠三峽何須辨。清香仙露沁詩脾,座間不覺芳堤轉。” 壺蓋與底均有描金。壺底中心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壺造型豐腴,線條圓熟,粉彩淡雅。紋飾取材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御制《雨中烹茶泛臥游書室有作》詩意,畫面構圖疏朗,描繪細膩,題詩書法精妙。乾隆是一位崇尚風雅的皇帝,一生所留詩稿豐富,從這件官窯茶壺中可見其文人情趣。
         開光:原是一種宗教儀式。為瓷器裝飾構圖方式之一,又稱開窗。即在器物的顯著部位以線條勾勒出圓形、方形等形狀的框架,框內繪各種圖案,起到突出的主題紋飾的作用。這種裝飾方法如同古建筑上開窗見光,故名。南宋吉州窯、金代耀州窯及金、元磁州窯等瓷器上普遍采用開光裝飾。元、明、清景德鎮瓷器上大量運用開光技法裝飾畫面,品種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等,官窯瓷器上更為普遍。開光裝飾技法使器物更具有整體性、連續變化的美感。

                      中國陶瓷之十

          13.【清乾隆粉彩開光鏤空花卉紋燈罩】
        【文物原屬】 清宮御用瓷器
        【文物現狀】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29.7cm,口徑10.8cm,足徑11.2cm。
      燈罩直口,長腹,圈足。形似燈籠,中空,口底相通。口、足上各繪黃地粉彩朵花紋一周,肩、脛均施抹紅鏤空變形蕉葉紋,腹部為鏤空綠地粉彩錢紋綴以紅蝠,四面各有一開光,開光內繪白地粉彩四季花蝶草蟲紋。開光四周施藍地粉彩纏枝菊花紋一周。
         這件粉彩鏤空開光花卉紋燈罩制作工藝高超,鏤空技術精湛,紋飾色彩豐富艷麗,畫面生動有趣,燭光透過空隙映照開光處的畫面,似一幅優美的國畫小品。這是一件既實用又具觀賞性的粉彩瓷器珍品。
          
             中國陶瓷之十

           14.【清雍正粉彩鏤空團壽蓋盒】
        【文物原屬】清宮御用瓷器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通高13.2cm,口徑21.7cm,足徑12.9cm
         盒呈扁圓形,上下子母口套合,蓋面隆起,蓋頂置寶珠形鈕,圈足。盒內設9格,外壁以粉彩描繪纏枝花紋。蓋面先鏤空纏枝蓮紋,蓮朵中心鏤空團“壽”字,再以粉彩描繪。口沿涂金彩,近足處繪雙重蓮瓣紋,圈足外墻繪回紋。足內施孔雀綠釉,外底中心青花雙圈內留白,以青花料篆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
         此盒以鏤空加彩繪技法進行裝飾,而且鏤空技法嫻熟,彩繪筆觸細膩,堪稱雍正粉彩瓷器中殊為少見的作品。但其裝飾較繁縟,應屬雍正后期景德鎮御窯廠之作品。
          
           
      中國陶瓷之十

          15.【民國黑地粉彩百花雙耳蓋罐】高10厘米,雙耳距19厘米,全品,畫工精美。

      中國陶瓷之十

           16【粉彩鹿松畫罐】平口,內斂,鼓腹,高圈足。腹上繪山、松、鹿戲圖。

               中國陶瓷之十

           17.【清康熙粉彩鐘馗醉酒像】
        【文物原屬】清宮御用瓷器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16.8cm,底長29cm。
         鐘馗依山石而坐,頭戴黑色軟冠,身穿朱彩描金海水云龍紋蟒袍,腰系黃色絲帶,足蹬白底黑靴。他左臂倚著一仿宋官窯酒壇,右手持杯,兩眼微閉,醉意朦朧,自得其樂,背后有一紅蝠紋瓶。山石后側刻陰文 “康熙年制”四字楷書款。人物生動傳神,釉彩濃淡相宜,華美自然。
         自古以來,鐘馗多以猙獰可怖的面目示人,常手持利劍,捉拿妖魔鬼怪。后來,鐘馗逐漸演變成為迎富、納福的吉祥神人。此瓷像的塑造風格與傳統的鐘馗形象不同,更富有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其醉態使人覺得和藹可親,詼諧可愛。彩瓷中的塑像以三彩居多,粉彩少見,鐘馗像更為稀有,此件為康熙彩瓷中的珍品。

                        中國陶瓷之十

           18.【清乾隆粉彩鏤空蟠螭紋象耳轉心瓶】
        【文物原屬】 清宮御用瓷器
        【文物現狀】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33.1cm,口徑7.2cm,足徑11cm。
         瓶敞口,束頸,垂腹,圈足。頸部兩側各有一象首為瓶耳。瓶外頸部飾黃地軋道粉彩折枝蓮紋,腹部飾霽藍描金蝴蝶勾蓮紋,四面圓形開光內鏤雕綠色蟠螭紋,足部飾黃地軋道粉彩云頭紋。全器在頸、腹處分為外套和內瓶兩部分。瓶頸與內套瓶相連,可以旋轉,套瓶白地粉彩繪嬰戲社火圖。瓶內壁施松石綠釉。底足內施松石綠釉書紅彩“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利用鏤空對器物進行裝飾美化是清代瓷器常用的手法,特別是康、雍、乾三朝大量將鏤空技法運用于轉心瓶和轉頸瓶上。由于鏤空器物的制作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成品率低,鏤空部位需精心設計,因而清代大量鏤空瓷器的燒制成功充分說明了這個時期瓷器燒制技藝的高超水平。
         轉心瓶:清代創制的一種瓶式。在一個鏤孔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上繪各種紋樣。轉動內瓶時,通過外瓶的鏤轉心瓶孔,可以看見不同的畫面,猶如走馬燈。 
         
                          
      中國陶瓷之十

            19.【清道光粉彩壽星童子扁方壺】瓶長方形,鑲金口,高圈足外撇。

           【顏色釉】景德鎮四大名瓷之一。在釉中加上某種氧化金屬,焙燒后,就會顯現某種固有色澤,故稱“顏色釉”。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在一定溫度與氣氛中燒成,會呈現不同色澤的釉,成為顏色釉。
          顏色釉五彩繽紛種類繁多。顏色釉的釉面,必須經過125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煅燒,才能顯現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紋若流云飛瀑的獨特魅力。
          青色的如:豆青、影青、粉青、龍泉天青等;
          紅紫色的如:祭紅、郎窯紅、均紅、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紅、火炎紅等。
          黃色的如:鈦黃、象牙黃、蟮魚黃、粉黃等。
          綠色的如:翠綠、孔雀綠、金星綠、哥綠等;
          黑色的如:烏金、鐵銹花、無光黑。

                                    中國陶瓷之十

          20.【雨過天晴釉搖鈴尊】
         搖鈴尊:是清康熙年間的流行器式。其特點為小口,細長頸,豐肩,弧形或筒式腹,淺圈足,平底,形似帶把的搖鈴而得名。由于此類器型罕見,存世量稀少,歷來身價不菲。

      中國陶瓷之十

           21.【豆青釉刻蓮瓣小水丞】
         水丞,又稱水中丞,我們通常多稱就是水盂。它是置于書案上的貯水器,用于貯硯水,多屬扁圓形,有嘴的叫“水注”,無嘴的叫“水丞”。制作古樸雅致,為文房一重要器具。水丞有玉制的,如清代青玉雕葫蘆水丞,兩水盂相連構成葫蘆形狀,周邊隨形雕刻枝葉纏繞,顯得清朗自然。玉水丞中以明代玉工陸子岡所制作品最為著名。也有銅制的、陶瓷制的,如官哥窯肚圓式、缽盂小口式等。

          中國陶瓷之十

             22.【隆豆青釉夔龍回紋雙耳尊】
         夔龍紋:古鐘鼎彝器等物上所雕刻的夔形紋飾。也稱夔紋。夔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奇異動物,似龍而僅有一足。
         夔紋始流行于商、西周青銅器及玉器上,商代的白陶因造型和紋飾均模仿當時的青銅器,因此也有印夔紋裝飾的。瓷器上的夔紋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鎮瓷器上。

         【鈞紅】常用名:鈞紅釉。高溫瓷種,中國四大名瓷(青花瓷、玲瓏瓷、粉彩瓷、顏色釉瓷)中的顏色釉。 
          因它最初為宋時河南禹州鈞窯(現河南禹州市)所燒造,故稱“均紅”,鈞紅釉瓷器屬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個銅紅釉品種,它的誕生,結束了當時青花瓷獨占鰲頭的局面,這在我國瓷業發展史上,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其意義深遠,不僅是鈞瓷工藝的一大創舉,而且開辟了陶瓷美學的新境界,為元、明、清時期出現的釉里紅、鮮紅、郎窯紅、豇豆紅、霽紅等名品奠定了基礎。

      中國陶瓷之十

          23.【鈞紅罐】平口,內斂,筒腹,圈足。

                   中國陶瓷之十

                   24.【鈞紅花瓶】平口,直頸,圈足。

          【祭紅】從明開始,景德鎮瓷工繼鈞紅之后,又創造了另一種高溫銅紅釉——祭紅,它妖而不艷,紅中微紫,色澤深沉而又安定,釉中無龜裂紋理,是顏色釉瓷中之珍品。 
          明清以降,瓷器被廣泛應用到祭祀用器之中,祭紅因“如朝霞霽色”又稱“霽紅”。據《景德鎮陶錄》載:“今廠器做‘霽紅’,而陶俗皆做‘濟紅’。其實‘祭紅’為是。蓋宣窯造此,初為祭郊日壇用也。”至乾隆時期,紅釉瓷器更以祭紅釉為大宗,佳品輩出。
          祭紅制作之難甚于其它顏色釉,傳統的制作方法可謂不惜工本,古代配方中不僅有珍珠、瑪瑙、玉石等還需摻入黃金,其配料之廣,價格之高讓后人驚嘆,但即使樣,在采用同一配方時,只要溫度、氣氛、時間稍有差異,也常燒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紅瓷歷來難燒,因此,它比其它名貴色釉瓷更為名貴。

              中國陶瓷之十

           25.【官窯祭紅蒜頭瓶】蒜頭口,內斂,圈足。

                   中國陶瓷之十

                 26.【官窯祭紅荸薺斂口瓶】高29.4厘米,口徑10.5厘米。

          

         【美人醉】又稱“豇豆紅”或“海棠紅”。清代康熙年間御窯廠燒制的銅紅釉,色調淡雅,猶如桃花,酷似豇豆的約色,并帶有綠色苔點。后人描述為“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釉色上乘者名“大紅袍”或“正紅”,遍體一色。明快鮮艷,潔凈無瑕;略次者,釉色如豇豆,含有深淺不一的斑點及綠苔,稱“美人醉”或“美人祭”;色調現淺者稱為“桃花片”或“海棠紅”、“娃娃臉”。此釉裝飾無大件,多在小型瓶尊及文房用具上使用。 

               中國陶瓷之十

           27.【仿清中期美人醉石榴尊】盤口,鼓腹,圈足。

           【粉青】青釉的品種之一。以鐵為主要著色元素,施釉較厚,入窯后經高溫還原焰燒成,釉色青綠之中顯粉白,有如青玉,故名。粉青釉為南宋龍泉窯制,清代雍正景德鎮窯的粉青釉產品十分成功。

                中國陶瓷之十

             28.【粉青釉八卦琮罐】平口,頸外撇,腹琮形,圈足。腹有陽八卦符號。

                 中國陶瓷之十

            29.【仿古粉青釉雕龍筆洗】寬約12.5厘米,高約4.5厘米。洗邊有一條龍。

         【斗彩】又稱逗彩,創燒于明成化時期,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斗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后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
          清朝斗彩瓷器的產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時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窯也有不少精品堪與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現了較大的器型。

                  中國陶瓷之十

             30.【斗彩蓋罐】罐蓋藍鈕,頸短,豐肩,腹內斂,圈足。腹繪魚、花紋。

              中國陶瓷之十

           31.【清乾隆斗彩團花卷草紋缸】
               直徑32.5厘米,敞口,微外撇,腹下斂,圈足。

                   中國陶瓷之十

              31.【清乾隆斗彩團花馬蹄碗】其狀如倒置的馬蹄而得名,胎體輕薄,釉色潔白滋潤,外壁環飾團花間綴石榴紋,綠嫩紅艷,諸彩上下相映,左右爭妍,色色亮麗,各得奇妙。此后,嘉慶、道光兩朝官窯仍見有制作。款識:“大清乾隆年”。

                 中國陶瓷之十

              32.【斗彩葫蘆瓶】平口,內斂,此瓶頸為一個小葫蘆,圓腹,圈足外撇。

          【五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種。所謂釉上彩瓷,就是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600-900℃溫度烘烤而成的一種瓷器。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種顏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種顏色,多于或少于五種彩的陶瓷,在習慣上也同樣稱之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兩代得到了發明和發展,其配方經過不斷的創新,并進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現以紅、黃、綠、藍、黑、紫等為主的彩瓷。  
          五彩為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的新品種,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明代彩料中無藍彩,需用藍色表現之處,皆以青花代之,稱“青花五彩”,成為獨特的時代特征,以嘉靖、萬歷五彩為代表。嘉靖、萬歷朝五彩施彩特點是:大量采用釉上礬紅和釉下青花二彩,釉下青花與釉上多種彩相結合,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線勾描紋樣輪廓,畫面濃重艷麗。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負盛名,除常用的紅、綠、黃、褐、紫彩外,還新配制了釉上藍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廣泛應用,使之色彩更為瑰麗多姿、濃艷奪目。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繪外,還在各色顏色釉器及各種瓷地上施彩,使得五彩瓷器別開生面,別具一格。雍正時期,粉彩盛行,五彩趨于衰落,所見多為小件器,畫意較精細,不似康熙五彩粗獷豪放。乾隆以后則基本上不見單獨的五彩瓷器,而多與粉彩、琺瑯彩等并用。

               中國陶瓷之十

           33.【康熙御制五彩人物盤】

           中國陶瓷之十

               34.【五彩渭水垂釣盤】盤中繪姜子牙渭水垂釣遇周文王故事。

                中國陶瓷之十

          35.【明代嘉靖五彩龍紋大罐】高50厘米,口鑲邊,短頸,鼓腹,內斂,圈足。
      腹頂釉“大明嘉靖年制”款。腹上繪龍紋。

               中國陶瓷之十

               36.【萬歷官窯五彩龍紋人面耳香爐】高 11.7 公分,直徑 14 公分。

                     中國陶瓷之十

               37.【清康熙青花五彩神仙人物蒜頭瓶】口徑:3cm  高:27.6cm 底徑:8.2cm,瓶蒜頭口,束長頸,豐肩,鼓腹至圈足內收,壁主題繪神仙人物圖,圈足。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中國陶瓷之十

         38.【清康熙景德鎮窯五彩麻姑獻壽盤】口徑25.2厘米,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康熙本朝。清康熙景德鎮窯五彩麻姑獻壽圖盤胎釉細膩,盤形規整。口沿以錦地花卉萬壽無疆紋裝飾,盤心以五彩繪麻姑捧爵而行,回望相隨捧壺侍女,人物形象生動,繪畫精湛,為康熙朝五彩人物盤之佳作。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綠、黃、茄紫三色而燒成。始于明正德年間,清康熙時繼續燒制。陶瓷界還有另外一種“素三彩瓷”的定義,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種之一,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瓷器,其實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紅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溫燒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劃好的紋樣內,再經低溫燒成。
         “素三彩”中的“素”可以歸結為兩種含意:一種為該器使用“素胎”(又稱“素燒胎”)燒制。“素胎”是陶瓷生坯沒有上釉前預燒的胎,它既可增強坯體機械強度,使其在搬運時不容易損壞,又可在上彩釉時不會因浸濕坯體而導致坼裂。出于以上原因,該工藝在陶瓷制作中經常使用。另一種是古代有“紅為葷色,非紅為素色”之說,該器所用色釉以“素色”為主,故名。

                 中國陶瓷之十

               39.【康熙素三彩海獸碗】盤口,弧壁,內斂,圈足。

                         中國陶瓷之十

                  40.【素三彩白鶴荷花紋蘋果瓶】

          40.【素三彩白鶴荷花紋蘋果瓶】

      【琺瑯彩】瓷胎畫琺瑯,即琺瑯彩瓷,是將畫琺瑯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瓷。
          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于犒賞功臣。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瑯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瑯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制的新瓷器品種。琺瑯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制,解運至京后,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琺瑯彩瓷創燒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初期琺瑯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后畫花卉,有花無鳥是一特征。康熙朝琺瑯彩瓷器多以藍、黃、紫紅、松石綠等色為地,以各色琺瑯料描繪各種花卉紋,其色彩、繪畫、款式皆同于當時的銅胎畫琺瑯。
          琺瑯:涂料名。又稱“搪瓷”。用石英、長石、硝石和碳酸鈉等加上鉛和錫的氧化物燒制成,涂在銅質或銀質器物上,經過燒制,能形成不同顏色的釉質表面。

                     中國陶瓷之十

            41.【清乾隆琺瑯彩雙環瓶】
        【文物原屬】 清宮御用瓷器
        【文物現狀】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14.1cm,口徑5.5cm,足徑6.4cm。
         瓶仿漢代銅壺式樣,敞口,短頸,溜肩,鼓腹,圈足,肩部飾金彩象首銜環鋪首。瓶內壁及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壁通體以金彩錦紋為地,上繪各色變形寶相花,從口沿至圈足以5道金彩弦紋相隔,愈顯富貴華麗。外底屬黑色琺瑯彩“乾隆年制”四字雙行篆書款。
         乾隆晚期的琺瑯彩多以百花圖案為地,并在色地上以軋道工藝裝飾出各種圖案,繼而采用仿鎏金效果的裝飾技法,風格繁縟華麗,精美異常。其圖案裝飾一改雍正時期琺瑯彩所表現的清秀風格,和同時期的粉彩瓷在裝飾藝術方面基本類同。

                    中國陶瓷之十

            42.【清雍正琺瑯彩松竹梅紋瓶】
        【文物原屬】清宮御用瓷器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簡介】高16.9cm,口徑3.9cm,足徑4.9cm。
         瓶直口,垂肩,圓腹,腹下漸斂,圈足。內外皆施白釉。外壁白釉上,以琺瑯彩繪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案,松樹蒼勁,翠竹挺拔,梅花秀麗,綠葉襯托紅花,畫筆委婉細膩,此瓶不失為雍正時期官窯的絕美佳器。圖案上方墨書“上林苑里春常在”7字,筆法自然流暢。在詩句的上、下方分別用胭脂彩畫成印章式款,分為“翔采”、“多古”、“香清”三組。底足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款。
         此瓶造型呈橄欖狀,又稱“橄欖瓶”,造型秀美,工藝精細,胎體輕薄,似半脫胎。釉質瑩潤無瑕疵,彩繪紋飾精湛,是清代雍正瓷器中的杰出之作。
      這件器物是在江西景德鎮御窯中燒成瓷胎,解運入宮后,在宮中造辦處按照雍正皇帝批復的畫樣,由琺瑯彩畫師用琺瑯料繪畫,再入低溫爐中烘燒而成。此器不僅反映出制瓷技藝的精湛也表現了高超的繪畫技法。

                     中國陶瓷之十

               43.【清雍正琺瑯彩開光雙戟小瓶】
        【文物原屬】 清宮御用瓷器
        【文物現狀】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8.9cm,口徑1.4cm,足徑1.6cm。
         瓶小口微敞,長頸,溜肩,橢圓腹,圈足外撇,頸部飾雙貫耳。口、頸及雙貫耳繪藍彩卷草紋,肩部繪一周紫紅地蓮瓣紋,腹部以綠彩卷枝紋為地間飾四開光。一組開光為橢圓形,內以琺瑯彩繪騎牛牧童和母子牛;另一組開光為圓形,內以胭脂彩繪山水風景,表現高山村舍、老翁獨釣。圈足外墻繪一周變形如意紋。外底藍料彩署“乾隆年制”雙行四字楷書款。
         乾隆時期開光技法在各類器物上的使用較為頻繁,構成主次、疏密、虛實等多種變化,極大地豐富了藝術表現力。此瓶小巧精致,裝飾手法新穎,兩兩對應的開光構成不同的畫面,別具一格。

              中國陶瓷之十

           44.【清康熙黃地琺瑯彩牡丹紋碗】
               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中國陶瓷之十

            45.【雍正御制琺瑯雙耳龍紋方尊】

                    中國陶瓷之十

                46.【琺瑯彩開光鑲寶石金壺】紅寶石蓋鈕,頸四面開光,鼓腹四面開光,方腹四面開光,鑲金雙層花紋足,金流、把,腹鑲紅、綠寶石多處,此壺極為名貴,是宮廷器物。

                          中國陶瓷之十

              47.【乾隆琺瑯彩松石綠釉描金十二生肖花鳥紋浮雕抱月瓶】
                  露錦雞梅花面。

              中國陶瓷之十

           48.【乾隆琺瑯彩六棱料筆筒】高:14.5cm   口徑:8cm。
         形制六棱,口沿繪如意紋,通體繪山水人物庭院紋、牡丹錦雞圖更是錦上添花,畫風頗具皇家風范。圖案有立體效果,采用傳統技法,彩料凝重,品質完美,風格優雅,色澤鮮艷靚麗,山水、人物、花鳥兼繪,精致生動,西洋畫風和傳統水墨手法相結合,惟妙惟肖,用色和諧,料胎溫潤如玉,為乾隆宮廷造辦處琺瑯彩密作御用筆筒,具有典型的宮廷藝術風格。底繪“乾隆年制”藍料款四字楷書款

                  中國陶瓷之十

           49.【黑地琺瑯彩牡丹纏枝天球瓶】平口,內斂,鼓腹,圈足,黑釉。

      中國陶瓷之十

           50.【琺瑯彩開光西洋人物碗】

      中國陶瓷之十

           51.【民國銅胎掐絲琺瑯彩蒜口瓶一對】高18cm。
          景泰藍,亦稱“銅胎掐絲琺瑯”,它是一種特種工藝品,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在銅制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瑯點填在花紋內,經燒制、磨平鍍金而成。外觀晶瑩潤澤,鮮艷奪目。

          中國陶瓷之十

           52.【琺瑯彩開光長形爐】口鑲金,足鑲金,開光,繪山水、鹿、鶴、松。

                            中國陶瓷之十

           53.【雍正御制琺瑯彩大雁、梅花、牡丹弦紋小棒槌瓶】
         【規格】此瓶通高19.1 cm,口徑5.1cm,足底直徑4.6cm,撇口,束腰,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尖圓滑,足底部施白釉,落藍料款“雍正御制”四字方章。
          主題紋飾為琺瑯彩繪大雁梅花牡丹圖,畫面布局疏朗,畫工精細,色彩艷麗,立體感強。大雁棲立于松石之上,側旁牡丹梅花盛開、玲瓏洞石相襯。墨彩題詩“翠袖逢春自平寒,湘江云散水漫漫”,書法束張欹正飄逸瀟灑,為精美的畫面增添了風采。上有橢圓形迎首章“佳麗”,左下角有方形落印“古壽”、“清香”(迎首章及方形落印與香港佳士得3252.41萬港幣03年秋拍的雍正年制琺瑯彩題詩過墻梅竹紋盤一致)。溶畫、詩、書,印于一爐,樣樣精美,正是雍正琺瑯彩的風格特色,題詩與畫面相得益彰”。 

                        中國陶瓷之十

                      54.【琺瑯彩貫耳瓶】

                     中國陶瓷之十

                     55.【雍正琺瑯彩】蒜頭口,內斂,頸頂鑲金,直腹,圈足。

                  中國陶瓷之十

                    56.【琺瑯彩齒口花卉鑲金足杯】齒口,內斂,筒腹,外斂,腹下內斂,鑲金葉紋圈足,外撇。

                           中國陶瓷之十

              57.【琺瑯彩佛塔】火焰頂,鼓腹,蓮花臺座,圈足。

      中國陶瓷之十

            58.【琺瑯彩居和堂香具五供】

          中國陶瓷之十

             59.【雍正御制琺瑯彩雙龍耳瓜棱花瓶】
         【規格】高36.8cm,口徑11.4cm,底徑13cm。
         【簡介】胎質潔白細膩,顯糯米稀狀。遍體施烏金釉,描金繪以金枝纏花,金獅滾繡球,皮球花富貴圖案。盡顯皇家之尊貴!花瓣內填琺瑯料紅白二彩,高出釉面并有細小開片。底部施白釉,見橘皮紋,紅料雙框書“雍正御制”。整器釉下不見氣泡,唯底部白釉見稀少小氣泡。是雍正皇帝最喜愛黑釉瓷器。

              中國陶瓷之十

                

                             60.【琺瑯彩瓷器】
                    
           【景德鎮窯現代瓷器】


      中國陶瓷之十

         61.【景德鎮窯白釉沙家浜人物瓷塑】
        【規格】 高29厘米
        【簡介】瓷塑描寫的是文革時樣板戲《沙家浜》中最經典的“智斗”場景,為陶藝家全手工雕塑,阿慶嫂、刁德一、胡司令三人的形象刻劃入微、生動傳神,人物表情既真實又夸張,可謂技藝超群。瓷塑通體施景德鎮著名的白釉,釉水均勻滋潤,胎質細膩,手感較重,器底露胎,既是政治時代的產物,又是文化藝術的杰作,為紅色收藏之典型器物。

      中國陶瓷之十

              62.【景德鎮窯旗袍模特瓶】青花點紅,盡顯女性之曲線美。

                中國陶瓷之十

               63.【景德鎮窯變花瓶】平口,內斂,直頸,鼓腹,圈足。

                  中國陶瓷之十

               64.【景德鎮異形窯變荷葉形烏龜缸碗】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免费AV手机在线观看片|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 亚洲av男人电影天堂热app| 一区二区三区鲁丝不卡| 欧美性XXXX极品HD欧美风情| 色爱综合另类图片av| 青青草国产线观看| 国产天堂亚洲国产碰碰| 国产精品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成人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 国产玩具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頻 |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综合|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国产二区三区| 久久WWW免费人成一看片| 日本熟妇XXXX潮喷视频|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 久久99精品久久水蜜桃| 国产草草影院ccyycom|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噜噜噜噜私人影院|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国产成人欧美日韩在线电影|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日本怡春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 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 亚洲精品55夜色66夜色| 第一精品福利导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