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針對老百姓普遍反映的醫生大處方、大檢查行為,為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與管理,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6日聯合發布了《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明確禁止收受回扣、收受患者“紅包”等行為。為什么會形成醫生收紅包的局面?衛計委推行“九不準”能否從根本上規范醫療機構及人員行為? 衛計委:推行“九不準”,違反機構及人員將受嚴懲 12月26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了《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明確禁止收受回扣、收受患者“紅包”等行為。具體內容如下: 1. 不準將醫療衛生人員個人收入與藥品和醫學檢查收入掛鉤; 2. 不準開單提成; 3. 不準違規收費; 4. 不準違規接受社會捐贈資助; 5. 不準參與推銷活動和違規發布醫療廣告; 6. 不準為商業目的統方; 7. 不準違規私自采購使用醫藥產品; 8. 不準收受回扣; 9. 不準收受患者“紅包”。 通知同時指出,對違反“九不準”的醫療衛生機構,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情節輕重,給予其通報批評、限期整改、降低級別或等次等處理;需要給予行政處罰的,依法給予警告、責令停業直至吊銷執業許可證的行政處罰。對違反“九不準”的醫療衛生人員,由所在單位給予批評教育、取消當年評優評職資格或低聘、緩聘、解職待聘、解聘;情節嚴重的,由有關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依法給予其責令暫停執業活動或者吊銷執業證書等處罰。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對吊銷執業證書的醫療衛生人員,國家衛生計生委一律在全系統通報,并向社會公布。建立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不良記錄,按規定對列入不良記錄的藥品、醫用設備和醫用耗材生產、經營企業予以處理。 為什么會形成醫生收紅包的局面? 現在有多少比例的醫生在收受患者的紅包?從來沒有精確的統計。但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這個比例肯定不低。盡管也有少數醫生堅持不收紅包,但收紅包在醫療行業相當普遍,這一點幾乎是全社會的共識。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收紅包幾乎都集中在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的醫生普遍不收紅包。是民營醫院的醫生道德水平普遍比公立醫院的醫生高嗎?顯然不是。區別就在于,民營醫院的醫療服務價格是市場定價,而公立醫院不能盈利,醫生的收入被人為低估。我相信,如他們能拿到合理報酬,大多數醫生的道德不會如此“差”。其實,在現有體制下,收紅包是不合理制度之果,而非醫德敗壞之因。 其實,在紅包的態度上,真正能做決定的并不是醫生。如果衛生部門和醫院真的立場鮮明堅定,嚴格禁止醫生收取紅包,收紅包者百分百處理,紅包根本就沒辦法在醫院扎根下來。也正因為監管者首先自己就搖擺不定,才會出現像現在這樣的結果。不反對其實就等于默許,這是一種普遍心態。那么,為什么不大刀闊斧地禁止?因為紅包是補償不足的產物。 醫生臺面上的收入少得可憐。一個剛畢業的小醫生,收入和普通工人差不多。而培養一個醫生,成本是很高的,本科就比其他專業多一年,而且有數不清的考試,這還只是入門階段。相比其他職業,醫生的工作量更大。住院醫生,一周7天,每天早上都要查房、開醫囑,和病人交待各種事宜,休息時間非常少,這也幾乎是所有醫生的共同感受。而且醫生的另一個特點是高風險。現代社會,生命變得越來越重要和珍貴,患者的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強。與此同時,這意味著醫生要承擔的風險和負擔也更重大。攤上醫療事故這樣的意外,即使是一些小意外,某些不講理的患者也會揪住你不放,甚至和你對簿公堂。 高成本的培養、高支出的工作,收入卻和價值不匹配,怎么辦?這時候桌子底下的交易就會跑出來了。對此,管理者往往也無可奈何。醫生也要生存要吃飯,如果一刀切把這種灰色收入全砍掉,醫生就沒法干活了。你不可能讓一個人干著高難度技術活、拿著藍領工資,還和別人談理想道德。分配機制不公平,就是最大的不道德。 衛計委推行“九不準”能否從根本上規范醫療機構及人員行為? 這些年政府對醫生收紅包、醫院藥品的不規范加成屢屢打擊,但收效卻十分微弱,為什么?就在于紅包雖然不合法,但醫生和醫院卻應該得到更高的收入。紅包和藥品加成,不過是通過不合法的方式,幫助醫生和醫院獲得了相對合理的收入而已。市場的力量如此的強大,你可以不尊重它,卻無法改變它的規律。 如果不能建立起陽光化和公平合理的分配機制,醫生總是拿藍領水平的工資,桌子底下的交易很難清除干凈,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若想從根本上規范醫療機構及人員行為,除了制定“九不準”政策并嚴格執行外,同時還要制定醫務人員薪酬制度及分配制度。 (環球醫學編輯:常 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