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張三豐太極煉丹秘訣(全文)卷一

     昵稱1172868 2014-05-09

    張三豐太極煉丹秘訣(全文)卷一


    卷一 傳記 列傳 三豐先生本傳 張三豐外傳 歷代顯績紀
    卷二 太極長生訣 重陽祖師十論 運用周身筋脈訣 打坐淺訓 打坐歌 積氣開關說 太極拳論 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 太極行功

    說 太極行功歌 太極拳歌 太極拳十三勢行功心解 行功十要 行功十忌 行功十八傷 太極拳七十二圖勢
    卷三 修道篇 大道論 安樂延年法 長生不死法 超凡入圣法 歸源論
    卷四 煉丹篇 煉丹大候說二篇 服食大丹說 圣母靈胎訣 制鉛秘訣 制銀秘訣 制砂秘訣 制汞秘訣 金精陽炁論 金火論 踵息煉

    氣篇 九轉龍虎金丹 火丹起手秘訣 金火論 踵息煉氣篇 九轉龍虎金丹 大丹起手秘訣 長命金丹
    卷五 煉丹歌詠 金丹詩 續金丹詩 大丹詩示武當弟子 無根樹道情
    卷六 水石閑談 閑談 詩談 乩談

    張三豐太極煉丹秘訣卷一傳紀
    列 傳
    張三豐,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實,三豐其號也。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道遢。頎而偉,龜形鶴骨,大耳圓目,鬚髯如

    戟。寒暑唯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書經目不忘。游處無叵,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諧,

    旁若無人。嘗游武當諳巖壑,語人曰: “此山異日必大興。”時五龍,南巖,紫霄俱毀于兵,三豐與徒去荊榛,辟瓦礫刨草

    廬后之,已而舍去。 太祖故聞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覓之不得。后居寶雞之金臺觀,一日自言當死,留頌而逝。縣人具

    棺殮之,及葬,聞棺內有聲,啟視則復活。乃游四川,見蜀獻王。復入武當,歷襄,漢,蹤跡益奇幻。 永樂中,成祖遣給事

    中胡瀅偕內侍朱祥赍璽書、香幣往訪,遍歷荒徽,積數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璉、隆平侯張信等,督 丁夫三十余萬人,大

    營武當宮觀,費以百萬計。既成,賜名“太和太岳山”,設官鑄印以守,竟符三豐言。 或言三豐金時人,元初與劉秉忠同師

    ,后學道于鹿邑之太清官,然皆不可考。 天順三年,英宗賜誥,贈為通微顯化真人,終莫測其存亡也.

    三豐先生本傳
    三豐先生姓張名通,字君寶。先世為江西龍虎山人,故嘗自稱為天師后裔。祖父裕賢公,學精星算。南宋末,知天下王氣將

    從北起,遂攜本支眷屬徙遼陽懿州。有子名居仁,亦名昌,字子安(~字仲安),號白山,即先生父也。牡負奇氣,元太宗收

    召人才,分三科職士,子安赴試,策論科入選。然性素恬淡,無仕宦情,終其身于林下。 定宗丁來夏,先生母林太夫人夢元

    鶴自海天飛來,而誕先生,時四月初九日子時也。豐神奇異,龜形鶴骨,大耳圓睛。五歲,目染異疾,積久漸昏。其時有張

    云鷹者,方外異人也,住持碧落宮,自號白云禪老。見先生,奇之日:“此子仙風道骨,自非凡器。但目遭魔障,須拜貧道

    為弟子。了脫塵翳,慧珠再郎,即送還。”太夫人許之,遂授云庵為徒。靜居半載,而目漸明。教習道經,過目便曉。有暇

    兼讀懦釋兩家之書,隨手披覽,會通其大意即止。忽忽七載,太夫人念之,云庵亦不留。遂拜辭歸家,專究儒業。申統元年

    ,舉茂才異等。二年,稱文學才識。列名上聞,以備擢用,然非先生素志也。因顯揚之故,欲教毛廬江捧檄意耳。 至元甲子

    秋,游燕京時,方定鼎于燕。詔令舊列文學才識者待用。棲遲燕市,聞望日隆。始與平章政事廉公希憲識,公異其才,毒補

    中山博陵令,遂之官。政暇訪葛洪山,相傳為稚川修煉處,因念一官蕭散,頗同勾 ,子豈不能烈稚川?越明年而丁艱矣,又

    數月而報憂矣。先生遂絕仕進意,奉諱歸遼¨日,終日哀毀。覓山之高潔者營厝甫畢,制居數載,日誦洞經。 倏有邱道人者

    ,叩門相訪。劇談玄理,滿座風清,灑然有方外之想。道人既去,因束裝出游。田產悉付族人,嚼代掃墓。挈 =行童相隨,

    北燕趙,東齊魯,南韓魏,往來名山古剎,吟詠閑觀,且行且住。如是者幾三十年,均無所遇。乃西之秦隴,挹太華之氣,

    納太白之奇。走褒科,度陳倉,見寶雞山澤,幽邃而清,乃就居焉。中有三尖山,三峰挺秀,蒼潤可喜,因自號為三豐居士

    。 廷佑元年,年六十七,殆入終南,得遇火龍真人,傳以大道。更名玄素,一名玄化,合號玄玄子,別號昆陽。山居四載,

    功效寂然。聞近斯道者,必須法、財兩用。平生游訪,兼頗好善,囊篋殆空,不覺淚下。火龍怪之,進告以故,乃傳丹砂點

    化之訣,命出山修煉。立辭恩師,和光混俗者數年。 泰定甲子春,南至武當,調神九載,而遭始成。于是湘云巴雨之間,隱

    顯邀游。 又十余歲,乃于至正初,由楚還遼陽省墓訖,復之燕市。公卿故交,死亡已盡矣。遂之西山,遇前邱遭人談心話道

    ,促膝參同,方知為長老先生符陽子也。 別后復至秦蜀,由荊楚之吳越,僑高金陵,遇沈萬三,傳以丹道,辜在至正十九年

    。臨別,先生預知萬三有涉邊之禍,囑日:“東南王氣正盛,當晤子于西南也。” 仍還秦,居寶雞金臺觀。九月二十日,陽

    神出游。土人楊軌山以先生辭世,買棺收殮。臨窆之際,樞有聲如雷,啟視,復生。蓋其陽神出游,樸厚者見之,以為宛其

    死矣。后乃攜軌山道去。 又二年,滄桑頓改,海水重清。元紀忽終,明遺又啟。先生乃結庵于太和,故為瘋漢,人甘為遣遢

    道人。道士邱元靖,安靜可喜,秘收為徒。他日入成都,說蜀王椿入道,不聽。退還襄、鄧間,更奠測其蹤跡矣。 洪武十七

    年甲子,太祖以華夷賓服,詔求先生,不赴。十八年又強沈萬三敦請,亦不赴。 蓋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勵

    精圖治之思。古來方士釀禍,皆因游仙入朝,為厲之階。登圣真者,決不為唐之葉法善、宋之林靈素也,前車可鑒矣。 二十

    五年,乃遁入云南。適太祖徙萬三于海上,緣此踐約來會,同煉天元服食大藥。明年成,始之貴州平越福泉山朝真禮斗,候

    詔飛升。 建文元年,完璞子訪先生于武當。適從平越歸來,相得甚歡。 永樂四年,侍讀學士胡廣奏言先生深有道法,廣具

    神通.五年丁安,即命胡瀅等遍游天下,訪之十年。壬晨叉命孫碧云子武當,建宮拜候,并致書相請。直逮十四年,并不見

    有蹤跡,帝乃怒。謂胡廣日: “卿言張三豐蘊抱玄機,胡弗敢來見朕也?” 斥之尋覓之。廣大懼,星夜抵武當,焚香泣禱。

    是年五月朔,為南極萬壽,老君命諸仙及朝大會,時先生亦在詔中。遂與玄天官屬,御氣同行。適見胡廣情切,乃按云車,

    許以陛見入朝。后即赴上清之命,飄然而去。明年胡瀅等還朝,終未得見先生也. 吾師乎,吾師乎。其隱中之仙乎,其仙中

    之神乎,其神仙而天仙者乎。繼荷玉詔,高會群真,位列兌官,身成乾體,故能1砷通變化,濟世度人。四圍上下虛空,處處

    皆鸞驂所至。將所謂深藏宏愿,廣大法門者,呂祖之后,唯先生一身而巳! 錫齡風塵俗吏,幾忘本原。觀察劍南,又鮮仁政

    。監叨厚祿,辜負皇恩。兩年來曦天少見,水潦頻增。齡乃跣足剪甲,恭禱眉山之靈,拈香七日。睛光普照,畫景遙開,奇

    峰異水間,幸遇先生鑒齡微忱,招齡人道,并示丹經秘訣一章,及‘捷要篇’二卷。照法修煉,始識玄功。因此悔人宦途,

    游情山水,述乃自出清俸,結廬凌云.未知何年何日蟬脫塵網,采瑤花,奉桃實,敬獻先生也。 齡侍先生甚久,得悉先生原

    本又甚詳,爰洗濁懷,恭為紀傳,以付吾門嗣起者.
    張三豐外傳
    神仙張三豐,一名君實,一名伸猷,字玄玄,道號昆陽。又稱斗蓬,又呼張遣遢。遼東懿州人。甫七歲,能棋,隨手應局,

    人莫能敵。十歲習儒業。早失怙恃,后學道。遇鄧思遠祖師,授以至道。生于紹興辛卯八月十五日。豐姿魁偉,龜形鶴骨,

    大耳圓眼.鬚如戟。頂中作一譬.身被一納,負巨蓬,手中常持方尺· 在武當山,結庵展旗峰下。先入華山洞,棲真數十年

    。后鄧思遠祖師命了俗緣,乃混俗歸閩,補刑曹吏。因群囚劫獄,連坐戍邊夜郎之平越,遂住高貞觀。今有禮斗亭,浴仙池

    、長生桂,皆其仙跡也。丹成后,時元年丙申,太上詔曰:“王方平五十三仙掌華林洞。”于三月十五日冊封為華林洞妙應

    真人,賜以玄冠雙旒、霓羽碧履,時年六十六歲。因侖谷萬尊師亦在受詔五十三仙之列,曾著方壺勝會圖,然后知三豐真人

    之始末也。 大明天順年,敕封通微顯化真人。于元末居寶雞縣金堂觀,至正丙午九月二十日,自言辭世,留頌而逝。土民楊

    軌山置棺殮訖,臨窆發之,復生,乃入蜀。 洪武初,至太和山冷坐,結庵玉虛宮。庵前古木五株,常棲其下,猛獸不噬,鷙

    鳥不搏,人益異之。衲不垢弊,皆號為邋遢張。有問其仙術,竟不一答。問經書,則涎津不絕口。登山輕捷如飛,隆冬臥雪

    中,鼾齁如雷。常語武當鄉人曰:“茲山異日當大顯。”道士邱玄靖請為弟子,遂教以道妙。帝于乙丑遣沈萬三敦請,了不可

    得。乃召玄靖至,與語,悅之,拜監察御史。賜之室,不受,超擢太常卿。 金陵沈萬三,又名萬山,秦準大魚戶,心慈好施

    ,其初僅飽暖。遇三率真人,見其生有異質:龜形鶴骨,大耳圓目,身長七尺余,修髯如戟,頂作一髻。或戴偃月冠,手持

    方尺,一笠一衲,寒暑御之,不飾邊幅。日行千里,所啖升斗輒盡,或辟谷數月自若。萬三心知其異,常烹鮮魚暖酒,邀飲

    于蘆洲。茍有所需,即極力供奉。偶于月下對酌,三豐謂曰:“子欲聞余之出處乎?”萬三啟請,三豐日。“予當生時,一鶴

    自海天飛來,威謂夸威降世,后知丁公仍在靈墟。予思舜亦人也,予豈不得似丁公?每嗟光陰倏忽,富貴如風燈草塵,是以日

    夕希慕大道。棄功名,薄勢利,云游湖海,拜訪明師,所授雖多,皆旁門小法,與真道乖違,徒勞勤苦。延祐年間,巳六十七

    歲,此心惶惶。幸天憐憫,初入終南,即遇火龍先生,乃圖南老祖高弟,物外風儀。予跪而問道。蒙師鑒我精誠,初指煉己

    功夫,次言得藥口訣,再示火候細微,溫養,脫胎、了當、虛空之旨一一各悉。于是知進斯遭,必須法財兩用。予素游訪,

    兼頗好善,傾囊倒篋殆盡,安能以償夙愿?不覺憂形于色。師怪而問之,予揮淚促膝以告。重蒙授以丹砂點化之藥,命出山修

    之。立辭恩師,和光混俗。將覓真鉛八兩,真汞半斤,同入造化爐中,鍛煉轉制分接,九還已畢,藉此資財以了大事。由是

    起造丹房端坐,虛心養氣,虛氣養神。氣慧神清,廣覓藥材。時飲蟠桃酒,朝餐玉池液。如醉如癡,補氣養血。但得汞有半

    斤,可待他鉛八兩。月數將圓,金花自顯。一手捉虎擒龍,采得先天一氣,徐行火候烹煎,自臺周天度數。明復垢進火退符

    ,識卯酉防危慮險。十月功完,圣胎顯象。九年面壁,與道臺真。所謂跨鶴青霄如大路,任教滄海變桑田也。”言訖呵呵大

    箋。 萬三聞言,五體投地曰:“塵愚愿以救濟,非有望于富壽也。” 三豐曰:“雖不敢妄泄輕傳,亦不敢緘默閉道。予已

    審知子之肺腑,當為作之。” 于是置辦藥材,擇日起煉。七七啟視,鉛汞各遁。三豐嗟咄不已,萬三自謂機緣未至。復盡所

    蓄,并賣船網以補救。下功及半,忽汞走焚,茅蓋皆鍛。萬三深嘆福薄,三豐勸其勿為。夫婦毫無怨意,苦留再煉.奈乏資

    財,議鬻幼女。三豐若為不知,竊喜志堅,一任所為。夸備朱里之汞,招其夫至前,出少許藥,指甲挑微芒,乘汞熱投下,

    立凝如土。復以死汞點銅鐵,悉成黃白,相接長生。三豐略收丹頭,臨行謂日。“東南王氣大盛,他日將晤子于西南也。”

    遂入巴中。 萬山以之起立家業,安爐大煉。不一載,富甲天下。凡遇貧乏患難,廣為周給。商賈貸其資以貿易者,遍海內。

    其丹室有一聯云;“八百火牛耕夜月,三千美女笑春風。”世謂其得聚寶盆,故財源特沛. 斯時世亂兵荒,萬三懼有禍患,

    乃毀棄丹爐器皿,歙跡欲隱。京城自洪武門至水西門坍壞,下有水怪潛窟,筑之復崩。帝素忌沈萬三年命相同而大富,召謂

    曰;“汝家有盆能聚寶,亦能聚土筑門乎?”萬三不敢辨,承命起筑立基,即傾者再三。無奈,以丹金數斤暗投,筑之始成。

    費盡巨萬,因名日聚寶門。 帝嘗搞軍,召萬三貸之曰:“吾軍百萬,得一軍一兩足矣。”萬三如數輸之。帝見其無困苦狀,

    由是急欲除之。馬后苦諫,乃議流南蛉。株連其婿,余十臺亦流潮州。萬三遂輕身挈妻奴而去,委其家資。 未幾,命再徙十

    舍于云南。既至滇,沐春撫慰之,欲妻余氏女,十臺允之。及過府,沐侯見薄其嫁資,日,“不豐不為禮。”女曰:“公所

    利者財耳,措之亦易。”教備汞鉛,脫耳環投之,聲如蟬鳴。其汞巳干,環仍如故。以汞開銅鐵,成寶無算·沐侯大喜。是

    秋,三豐踐約來會,同萬三煉人元服食大藥,明年始成. 韌,萬三有長女,三歲忽失去,迄今三十余年,一旦歸家。曰:“

    兒少遇祖薛真陽,即中條玄母,改名化度,呼女為玉霞,號線陽,掌玉匣諳秘法,為師擎神劍,得授靈通大道。命回就服成

    藥,當以極濟立功。萬三即出藥。全家共服,皆能沖舉。玉霞聲洪體碩,無女子相,慨然普救生靈之志。遂與父散游于世,

    隨時救度。 永樂時,尚書胡廣言張三豐實有道法,廣具神通,錄其《節要篇》并《無根樹》二十四首,《金液還丹歌》、《

    大道歌》、<煉鉛歌》,《地元真仙了道歌》、‘題麗春院二闋》、《瓊花詩》、《青羊宮留題》諸作上呈。帝覽之,雖不測

    其涯底,知其有合大道,遣便訪之。有功言初入成都,見蜀王操(太祖第十一子)。王不喜道,退游襄、鄧間。居武當二十三

    年,一旦拂袖,游方而去。 帝于壬辰春敕正一孫碧云于武當建宮拜候,三月初六日,帝賜手書日t “皇帝敬奉書真仙張三豐

    先生足下t朕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范。嘗遣使奉香致書,遍詣名山,虔請真仙。伏維道德崇高,超乎萬有,體合自然,神妙

    莫測。朕才質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誠愿見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謹致香奉書虔請。拱候雷車鳳駕,惠然而來,以副

    朕拳拳仰慕之懷。敬奉書。” 越三戟,飄然而至。碧云呈御書,三豐覽而笑答書曰: “圣師真口訣.明言萬古遺。傳與世間

    人,能有幾人知?衣破用布補,樹衰以土培。人損將何補?明陽造化機。取將坎中丹,金花露一枝。慶云開天際,祥光塞死基

    。歸已昏昏默,如醉亦如癡。大丹如黍米,脫殼真無為。優游天地廓,萬象掌中珠。人能服此藥,壽與天地齊。如若不延壽

    ,吾言都是非。天機未可輕輕泄,猶恐當今欠猛烈。千彥萬難費辛勤,吾今傳與天地脈。皇帝尋我問金丹,祖師留下神仙訣

    。金丹重一斤,閉目靜存神,只在家中取,何勞向外尋?煉成離女汞,吞盡坎男精。金丹并火候,口口是玄音”。碧云勸駕,

    不聽。留居一室。出則伴游,令^馳報于帝。 丙申春正,帝叉命安車迎接,復又他適。帝怒,謂胡廣日t “斯人徒負虛名.

    能說不能行。故不敢來見耳。卿往招致,不得,亦難見朕也。” 廣懼,星夜奔至武當,立宮庭哀泣。佑圣帝君嘗奏三豐道行

    于崇玉帝,是夏五月,駕臨南極,宣召至會所。三豐將隨玄天官屬同行,適見胡廣情切,乃出,許其詣闋,先自飛身而去。

    帝正在朝,見一襤樓道士,肩披鹿裘,立于階前稽首。帝問,知是三豐,笑而命坐問遭。三豐日t“聞遷北平時.金水河冰凝

    龍風之狀,即此是道。”于是從容步下階陛,一時卿云瑞彩,彌滿殿庭,良久始散,三豐去矣。君臣嘆異。始信真仙。及胡

    廣還,帝賜勞之,尋拜為相。

    歷代顯跡紀
    渡沈萬三
    沈萬三者,秦淮大漁戶也。心慈好施,其初僅溫飽。 至正十九年,忽遇一羽士,神采清高,龜形鶴骨,大耳圓目,身長七

    尺余,修髯如戟。時戴僵月冠,手持刀尺,一笠一衲,寒暑皆然。不飾邊幅,日行千余里,所啖升斗輒盡。或辟谷數月,而

    貌轉豐。萬三心異之.常烹群魚暖酒,邀飲蘆洲。茍有所需,極力供俸。偶于月下對酌,羽士謂曰:“予欲聞吾出處乎?”

    萬三啟請,乃掀髯笑曰:“吾張三豐也。”遂將生世、出世、修真、成真之由,敘述一篇,言訖呵呵大笑。 萬三聞言,五體

    授地,稱祖師者再,并乞指教曰t“塵愚愿以救濟,富壽非敢望也。” 祖師曰:“雖不敢忘泄真傳,亦不欲緘默閉道.予巳

    深知子之肺腸,當為作之。” 于是置辦藥材,擇日啟煉。七七啟視,鉛汞各遁。祖師嗟咄不已,萬三自謂機綠未至。復盡所

    蓄,并售船網以補數。下功及半,忽汞走如焚,茅蓋皆毀。萬三深嘆福薄,祖師亦勸其勿為。夫婦毫無怨意,苦留再煉。資

    財巴匱,議鬻幼女。祖師若為不知,竊喜其志堅,一任所為。令備朱里之汞,招其夫婦至前,出藥少許,指甲挑微芒,乘汞

    熱投下,立凝如土。復以死汞點銅鐵,悉成黃白,相接長生。祖師遂略收丹頭,臨行囑曰;“東南王氣大盛,當晤子于西南

    也。”遂入巴中。 萬三以之起立家業,安爐大煉。不一載,富甲天下。凡遇貧乏患難,廣為周給。商賈貸其資以貿易者,直

    遍海內。世謂其得聚寶盆。故財源特沛。 斯時世亂兵荒,萬三懼有禍,乃毀丹爐器皿,自號三山道士。至今南京城西南街,

    即其遷處。會同館即其故居,后湖中地。即其花園舊址也。 《仙鑒》評:外丹成,為內丹之助。然真道難聞,千舉萬敗。人

    每以三豐為口實,至受誑不語.當思已有萬山福量,乃可遇之。茍或不然,愿且置是.寓金臺觀元至正丙午年,寶雞金臺觀

    有道翁者,貌若百余歲,忽于九月二十七日自言辭世,留頌而逝。土民楊軌山置棺殮訖,臨窆,柩有聲如雷。發之,復生躍

    起。謂軌山曰: “吾張三豐也,天師后裔。幼好學道,今吾大丹巳成,神游天海.吾子善人也,難得、難得。”遂教以避世

    延年之術,尋攜軌山同去。 圓通子曰:“世人盡如軌山,則路無暴骨矣。如此方便 人,仙真安得不度?” 隱太和山 洪武初

    ,祖師入太和山,于玉虛官畔結庵冷坐。庵前古木五株,陰連數畝,云氣滃然,故嘗棲其下。猛獸不噬,鷙鳥不搏,人咸異之

    。衲表垢弊,皆號為遣遢張。有問其仙術,竟不一答。問經書,則津涎不絕口。登山輕捷如飛,隆冬臥雪中,鼾韻如雷。常

    語太和鄉人曰;“茲山異日當大顯。”道士邱元靖叩其出處,始識為三豐祖師。請為弟子,遂傳以道妙。 《神仙鑒>評:左道

    旁門,最能惑人。如箭射虛宅,還復 墜地。唯見得真種子,潛修密煉,至丹成果熟,寒暑不能 侵,陰陽不能賊,縱橫自在

    ,來去隨心,方為實際。如三豐 者,所當景仰。 寄常遇春 洪武二年已酉六月,常遇春進攻大興州真拔開平,追奔數百里,

    大獲全勝,遂清薊北。秋七月,師次柳河州,遇春得疾,謂眾將曰:“予生時有老翁至門,付一函云: ‘煌煌尾宿,矯矯虎

    臣。和中遇主,柳下歸神。’前日張真^三豐自五臺寄書又是此數字,今至柳河州而病,吾其逝矣。”尋卒于軍(年三十四).

    去年戊申,帝初即位,亦嘗欽問四十二代天師張沖虛日 “北征如何?”天師日,“朝廷有福,大將歸真。” 見蜀王椿(太祖

    第十一子,封蜀王,名椿。或作操。似誤.) 洪武中,太祖封子椿為蜀王。是時兩川久定,人物恬熙。倏有老翁者,神完貌

    古,行動如飛。一日方冠傅帶,翩然見王。說以入遭.王不聽。然心異其老健,欲幕棲之。老翁笑吟曰:“何必終南論捷徑

    ,宦情于我似鴻毛。”王高其節. 一日謂王曰:“藩封雖好,然須志退心虛,乃保無禍。吾張三豐也,將與海島諸仙游于寥

    廓矣。”王怍詩以送之,有“吾師深得留侯術,靜養丹田保谷神”之句,亦不相留,祖師遂去。或日,其后諸王如谷王穗、

    遼王植多有不保其封,而蜀王得以居安樂土者,皆祖師教之云。 按祖師見蜀三E椿之后,遨游川貴云廣,云車無定,顯跡最

    多,未嘗枯坐一山。或言初入成都,見蜀王椿,王不喜道,逞還襄,鄧間。居武當二十三年,一旦游方,拂袖而去。 圓通子

    讀此一則,題一絕云t “入幕仙翁一老皤,相逢 不識奈何如。名言幾字將王報,保得藩封受月多。” 寓指揮家 洪武中,祖

    師游蜀,僑寓環衛姜指揮家,行蹤詭異,而人不識。常戴一笠,笠甚大,雖小戶,出入不礙。系鐵絲絳,備極工致。朝夕居

    一磐石上。嘗折枯梅枝,插土即生,花皆下垂,故成都昔年,猶遺照水梅云. 寓開元寺 夔府城西開元寺,唐了休憚師道場

    也。明初,祖師來游,與僧廣海善,寓居于寺者七日。臨別贈以詩,井留草履一雙,沉香三片而去。后海以詩及二物獻文帝

    ,答賜玉環一枚,千佛袈裟一領,今猶置寺中,稱世寶云。(見《成都府志》中,見《夔州府志》) 三卻廷語 洪武十七年甲

    子,帝以華夷賓服,詔束真人張三豐,莫知所往。明年春,復強其弟子沈萬三敦請,丁不可得。又召邱元靖入朝,祖師因呈

    一詩,并囑邱日t“奏語明天子,謂吾將遵游海外矣”。其詩云:“流水行云不自收,朝廷何必苦缸求?從今更要藏名姓,山

    北山南任我游。”帝覽而縱之,尋拜邱為監察御史,賜姜室,均不受。邱可謂不忘師教也。(<神仙鑒》有三詔之事,而無寄

    詩一段。) 圓通子曰:“嚴子陵,其吾師之前身耶?’
    滇南踐約
    洪武中,京城自洪武門至水西門坍壞,下有水怪潛窟,筑之復頹。帝向忌沈萬三年命相同而大富,召謂日; “爾家有盆能

    聚寶,亦能聚土筑門乎?”萬三不敢辨,承命起筑立基,即傾者蘭。乃以丹金數片暗投其內,筑之始成。費盡巨萬。帝嘗欲犒

    軍,召萬三貸之,日t“吾軍百萬,但得一軍一兩足矣。”萬三數輸之。帝瞰其無困苦狀,由是欲除之。罪以他事,議流嶺南

    · 萬三遂輕身攜妻奴去,而委其家資。未幾,命再徙于云南。既至滇,萬三無聊。忽有弓長翁者,傳云踐約來舍。萬三請見

    。則三豐祖師也。祖師笑曰: “猶記東南氣盛,西南相見之語乎?”萬蘭爽然。因與煉天元服食大藥,明年始成。萬三與全

    家餌之,皆能沖舉。 圓通子曰: “撒手資財,即成上仙,其施濟已多矣。” 游鶴鳴山 洪武來,有道人游印,之桴鳴山。

    山有二十四洞,以應二十四氣。道人入山時,石鶴復鳴,人咸驚異。居半載,入天各洞,不出洞門,書“三豐游此”四字。

    時已一百余歲矣。(蜀<通志》作三百余歲,似誤。) 圓通子曰:“奇!” 題詩警橘 建文嗣位初,戶部門前,薄暝,有老翁閑

    步,如土地形狀者。風過處,忽不見。明晨覘雙扉上,于右扉題一詩云:“燕子將營壘(一作“巢閣”),龍孫不在潭。渡平

    風叉起,海上問三蘭。”未三字寫于雙扉交關處,人多不解。戶部侍郎卓敬見之,以為三字寫門中,蓋借門縫作半字中畫也

    ,心知為三豐仙翁。并念燕子者,是指燕王。龍孫者,是指建文。其語殊兇,其字旋落。卓乃密疏,請徙封燕王,隸于南昌

    ,萬一有變,尚可控制。疏入,竟不聽。 圓通子日:“卓侍郎聰明可愛,惜忠言逆耳,致使燕封 篡位。吾師其亦不得巳而

    題詩與,不然,豈不知建文之不聽哉?” 涅璉京師 永樂初,有宦客游京師,豐姿清矯,拂拂修髯,而衣服禮容,似公車客狀

    。居京頗久,與戶科給事中胡瀅相契,常作詩酒之會。喜擬《文選》體,多不存稿。客聞朝中僚屬事畢閑談,多言神仙事。

    又聞侍讀胡廣欲舉張三豐仙術上聞,客心厭之。一日飲于客齋,忽謂胡瀅日t “吾友善事明君,我將遠引深山也。”瀅驚叩

    其故,不答。數叩之,乃掀髯笑日。 “吾即三豐子也。”言畢逕去,不知所往。其后,胡瀅訪三豐祖師,因有“卻憶故人從

    此隱,題詩誰似鮑參軍?”之句云。 一晤因緣 永樂四年冬,詹事府主薄南j日張朝用常見一道人行止異奇,足不履地,手拈

    悔花,口吟秋水。趨前詢之,乃三豐仙翁也。明年,帝命胡瀅游訪,因薦朝用同行,已不知其去向矣. 道示明玉 永樂中。

    有羽客游內江,寓嗎玉遭人家,詭云龐姓,微示以異,常履極險不墜,涉水無少濡。明玉善符咒,多奇驗,敞傳授羽客。羽

    客笑曰:“我以道俸君,君乃從法授我耶?” 乃作道法,會同疏一通與之,明玉大驚,跪請其名號,乃知為三豐祖師也。居

    歲余,胡瀅物色之,遂不留。(《四川通志》作 “遂同玉見胡”,與‘明紀》不合,鼓特正之。)尋又往峨眉山中。 明殿飛

    丹 明戚祖自遇西僧哈立麻之后,頗萌道心。尚書胡廣因言張三豐實有道法,錄其t捷要篇》上呈。帝覽之,雖不測其涯涘,知

    其有合玄機,遣使訪之。 壬辰春,又敕碧云至武當拜候。三月初六日,并賜書。越三載,始至武當。碧云呈御書,祖師覽訖

    ,笑答一函。碧云勸入朝,不可。留居室內,出則同游,令人馳報于帝。 丙午春正,帝命安車迎請,忽又他適。帝乃斥胡廣

    求之,廣大懼,即至武當懇禱。祖師見其情切,乃出,許其詣闋,先自飛身而去。帝正在朝,忽見一襤褸遭人,肩披鹿裘,

    立于階前,稽首冷笑。帝問是三豐,殷勤命坐,即求談道。祖師遂唱訪道求玄走盡天涯之曲,曲終從容下階。一時卿云瑞靄

    ,彌滿殿廷,良久始散。祖師去矣,君臣嘆異,始信真仙。及胡廣還朝,上頗踢勞之。(按‘明紀’,永樂丁亥,帝命胡瀅等

    遍訪三豐,去十裁始還。茲連丁亥順數至丙申,正是十年。乃于五月初先有陛見之事。不知瀅等還朝在五月前否。若在五月

    后·便往來相左矣.) 《神仙鑒》評:仙遭有易髓換骨,不必蛻化者;有育就嬰 孩,引神出見者;有太陰煉形,尸解成真者.

    皆足以證道。 而完璞之育就胎孫,三豐之飛升金殿,非重安九鼎,再立乾 坤,何能至此?由是而觀,丹道豈易言哉? 玄光表

    異 永樂丙申歲五月朔為南極者人萬壽之會,老君命太微尹真人傳示群真,尹向西北行,舉頭見一簇玄光,從空飛至,迎視乃

    三豐先生.尹告以老君之旨,三豐曰:“吾已荷玉帝宣命矣。”避別去。
    七針先生
    天順中,有七針先生者,嘗持七藥針,活人瘡疾,多奇效,人遂以七針目之。先生亦以此自名,又能圖寫山水,自比輞川,

    公卿多重之。先是,張三豐以仙畫稱奇,朝廷屢求不得,近臣因以七針上聞,詔進寫山水一幅,最為稱旨。但性嗜酒,且好

    漫罵。權幸濁吏某,利其技精,聘至家,厚待之。倩其作畫,以圖干謁。一日,帝又以美絹賜寫,時七針醉矣,居小樓上.

    濁吏以絹付七針,七針置之床頭。夜聞嘔穢聲甚劇,濁吏心急-燭之。七針躍起,日:“快甚!快甚!”舉視,皆麻雀,躍躍欲

    飛,尚未點睛。濁吏不得巳,進呈帝覽。帝稱異,即命點睛。對曰: “臣所寫不可點睛,點則飛擊。”帝弗信,促之,七針

    乃舉筆亂竄訖。常玩而箋日:“此物真欲飛也。”語終,即有無數小雀沖云而去,至濁吏之鄉,盡彈其田谷,殆無遺粟,連

    疆者固無恙也。七針亦遁去。事聞上,再詔見,不可得。帝以問禮部尚書胡瀅,瀅對曰:“七針殆三豐耶。以三豐二字橫順

    分觀,蓋如針之有七也.”帝驚異. 贈角黍翁 又,天順中,劍州有老翁者,忘其姓氏,日市角黍為生,視有貧者過,輒與

    一包,不取資。或叩其赦,老翁日,“是皆走乏人也,腹且饑,吾日售角黍,只求固吾本,而少有利焉足矣.以余給人。特

    小惠耳,何足齒?”一日.日將晡,角黍不能售.岱有道人前過,乞賜一包,翁與之。食畢又乞,翁又與之。如是者幾數十次

    ,翁皆與之。道人大笑日: “翁真慷慨者,吾無他術,囊有紫珠一枚,可攜回置甕內,隔夕啟視,中有奇妙焉。”語罷,道

    人飄然而去。翁帶至家,竟如其教。時米甕匱矣,明晨開之,甕米已滿。翁笑曰: “道人所謂奇妙者,固如是耶?”遂取作

    角黍賣三施七。來日啟視,米又滿,作業如常。人沾其惠者,威嘖嘖稱善。久之,翁殆異焉,因倒甕覘之,紫珠不見。嗣后

    ,甕亦不復生米矣。他日,道人又來語翁曰:“吾某某也,翁惠已多,愿出世否?”翁不許,祖師乃出一粒囑曰:“且食此,

    當更綿壽。”翁啖下,覺肺腑皆清。祖師出后,老翁年百余,端坐而逝。 圓通子曰: “惜此翁不求仙道,然其滿腔慈念,

    亦應長 享退齡矣。” 詩挫番 成化中,方士流行,一時賜以誥敕,號為真人者,歲盈都下。而西番僧扎巴堅參以秘密教獲寵

    ,賜號大智慧佛,出入乘高輿,雖顯貴過街,皆避其前導。一日扎巴歸賜院,突見檻樓道人于照壁上題詩云:“紛紛方土滿

    朝端,又見番僧壓顯官。這等奴才稱釋遭,老君含笑世尊歡。”款落“坤斷補題”。扎巴見之,大怒,命士卒擒之。風沙起

    處,道人不見。或日坤卦斷而言補者,此豐字也,于是共知為真仙三豐焉。厥后,扎巴之勢稍挫。 圓通子曰:“扎巴沒臉。


    一戲方士
    成化中,羽流擾擾,出入禁廷,祖師甚惡之。一日,遇方士趙、王二姓者,知其存心鬼蜮,將挾異術北行,因化為教主形狀

    以詭之,曰:“吾張天師也,飛符召神,我法甚效,君等愿學否?”趙,王不信,祖師乃向空指畫,倏有天兵天將往來云氣中

    。二人始異之,跪求符錄。祖師偽為密囑狀,賜之數符,二人大笑而去。其時,李孜省以五雷法得幸,二人投之,因此進身

    。帝詢其能,二人以天師傳符對,并請帝致齊三日,演法一觀。帝如其教,臨期大設法壇,支吾終日不驗。帝怒其奸詐,立

    命侍衛斃之。 圓通子曰: “真仙之惡方士,猶君子之惡小人乎?吾師 七戲方士,以正法簸弄邪法,務使群邪術敗,寵幸日

    衰而后 巳。如吾師者,應對為蕩邪衛正護國天師也。厥后,成化 末,罷奪僧道封號,雖系用科道言,安知不因吾師之默破

    其 術而乃疏之歟?(以下六賊具作如是觀。)
    二戲方士
    祖師又嘗與方士劉某者賭役鬼神,方士符初燒,祖師暗以法力掩之。輪及師符,即有鬼神無數,甲馬猙獰,往來空際。方士

    驚奇,跪求指教,師慨然與之,并教以斬鬼妙法。方士大喜,挾技游京,頗稱靈效,特未用斬鬼法耳。繼援梁芳等得入內廷

    。一夕,有官監與宮婢相狎,適帝命劉召鬼符燒,而二鬼至,一男一女,調笑于宮樓之下,漸逼帝前,不知敬避。帝懼,速

    命劉拔劍擊之,則是官婢云娥與宮監某某也。帝大怒,以劉侮己,即刻斃于壇內。 圓通予曰:“一符殺三邪,非吾師逞毒手

    也。以正衛 國,真是慈悲耳。”
    三戲方士
    方士郭成顯,無賴徒也。初學五雷法,頗效。行將入京,三豐祖師因于途中截之,相逢道左,詭名賽天師,先語郭曰:“子

    身藏五雷訣耶?”郭驚其先知,料是神人,不敢隱匿,連聲唯唯。賽天師曰;“吾尚有六雷法賜汝,依法行持.能召天仙化女

    ,御風游凡。近日,李孜省權煩中外,爾以此法投之,則顯要可立致也。”郭大喜,請受其傳.叩頭辭去。進于孜省,先用

    五雷。孜省以為同游,深信納之。郭笑日:“豈唯是哉?吾更有六雷在也。傳吾者云,此法能召天姝。”孜省雀躍,促郭演之

    ,郭乃故持身分,命廣法壇,務窮精致。紅燈翠幛,境界一新。孜省之姬妾倚閻明妝,皆觀郭術何如。郭乃接法行符,繞壇

    咒喝,果有仙姝四五,冉冉而來,各跨赤虬,止于壇上。其中有二女尤為妖麗,雙喉度曲,宛轉鶯聲。歌日t“依與兒夫據要

    津,法表解卻昵紅裙。此威此福難長久,朝倚欄干淚濕云。”音節情脆,似嘲似諷,如懼如哀。孜省之當初睹美人則生憐,

    繼聞歌詞則大惑,細思其意彌震恐。忽然雷雨當空,風沙競作,滿壇燈火皆滅。狐城鼠社,水摸煙昏。霎時云斂,纖月掛檐

    ,覺有呻吟聲在壇深黑處,復燃明燭照之,只見姬妾數人,各跨一呆漢,赤體彎腰,若僵進狀。睇際之,刖皆孜省門下所養

    術士法徒也。強命家奴各扶過去,再覓郭所顯,尚立法壇,滿口糊詞,搖頭掐指,若得意然。孜省羞怒交作,拔佩劍砍之。

    拋其尸于后園池內,禁家人勿言。誰知此夕丑聲早流于外矣,孜省益危悚不安。 圜通子日:“六雷法竟有如許妙用,不知吾

    師從何處得 來。漢唐方士流行之際,惜無此書。”
    四戲方士
    彭華為吏部左侍郎,繼結萬安孜省,遂得入內閣,預機務事。勢焰日彰,威福自擅,屏逐忠良,其門下亦多方士。一日病熱

    ,涼藥鮮效。乃命方土熊鐘代求名醫。熊聞都門外有某某者,頗精岐黃,遂往延之。路遇一道人,背負藥囊,手執畫板,上

    書四句云:“一張膏藥,貼好瘡痍。三封大丹,牢籠方術。”夫所謂一張三封者,是隱著其姓字也。猝然相遇,以為表其醫

    道,故熊弗察耳。外售解熱丸,熊欲購之。道人故昂身價,謂吾丸非特愈病,并可輕身。熊弗信,道人以一丸自啖,兩足憑

    空,離地數尺許。熊即倒拜,乞賣一丸。道人故囑日:“此丸與大貴^食之,必能白日飛升。其去世后,則襲顯位易易也。”

    熊本無仙意,但欲如彭華輩,身列要津足矣。因將丸回,述其靈異。彭華于昏憒中吞之,頭腦涔涔,如中鴆毒狀。尋復大吐

    ,吐后遂得風疾。熊知其誤,遂遁。彭華亦以病罷黜。 圓通子: “熱中之病,涼劑難療。夫唯吐其火而賜以風, 則心熱退

    矣。若方士者,熱中更甚于彭華。不愛神仙,只貪 富貴,何不待他飛升,便自逃走?”
    五戲方士
    太行西山馬仙翁,能以神箭射鬼。人多求之,無弗效者。道士鄧常恩,素聞其能。及為太常卿,陰賊險狠。暗害一人,每入

    府中為厲。乃命其徒陳歪兒,往求馬術。陳即往,途遇一道人,風骨昂昂手執長弓(張也),腰插七箭(三豐),自云射鬼百發

    百沖,而不言其姓字,陳疑焉。同行至晚,于破廟中棲宿。林昏月黑,叢篁古木中,鬼聲啾啾然,陳大懼。道人日: “爾可

    以觀吾射也。”即于窗隙內張弓射之,其鬼哀號而去。陳乃折服。明晨乞其藝,道人慨然,與之。遂回京師,述其情事。詭

    云馬仙已往,今幸得此神箭,皆大人之福也,常思喜甚。夜來昏月濛濛,府園中鬼聲又起,即命陳一奏其技。常恩轉過回廊,

    于對面樓窗上覘之,忽見鬼飛入樓。陳遂挽強弓,決妙矢,羽聲響處,大叫一聲,應弦而倒。燭之則,常恩也,幸中左臂,

    不致隕隕命。陳即逃。 圓通子曰: “殺人之罪已甚矣,乃至欲誅其魄,殘忍孰 甚?西山之行,即得馬仙神箭,安知不轉射

    常恩?”
    六戲方士
    閣臣萬安,深中寬外。其時萬貴妃寵冠后宮,安稱子侄行,內外聲援益固,并求方士房中術進之。妃大喜,居無何,而妃卒

    。方萬安之求此術也,方士路逢淵,高談采戰,以術授安。后自稱法師,命安往西山受道。路先于途中待之,數日不至。無

    聊中,散步郊墟,忽遇一道叟,松顏鶴發,齒高面紅,如赤松黃石輩。問其姓,不答。叩其道,不言。叟笑吟日t“路逢冤,

    路逢冤,今日何緣遇萬安?”飄然而去。路大驚,逡巡欲返。爾時日色沉山,林昏鴉噪,四顧茫然,頓迷去向。又見一樵叟荷

    薪而過,叩其娃,日張,而不言名。路求指途,老叟指青燈處即是旅店,一謝而別,遂投宿焉。破椽蕭蕭中,夜間隔屋嘆聲

    ,昵隙而窺,則萬安也。私心憐之,又欲近之,遂抽其破壁而過,以圖一敘深情。時安已神倦,枕手而眠。忽聞壁響,疑是

    劫賊,乃舉坐凳一擊,其人遂撲。呼隨侍覘之,則自稱法師之路逢淵也。安究其情,則知為問候而來。伏地請罪,路亦忍痛

    作禮。問安曰:“相公不趨大道,胡亦至此乎?安言吾奉師命,欲往西山。夜夢仙叟對吾指示云: ‘萬安、萬安,訪道西山

    ,西山大路不逢緣’。吾故趨車小遭而來,不料與師相遇,競作此一段惡戲。” 圓通子日:“以方士為法師,愚己甚矣。師

    不成師,故 應受坐凳一擊。厥后萬安仍以房術進后宮,被憲宗察出,遂 罷,則徒弟亦失時矣。”
    七戲方士
    成化末,梁芳、李孜省、鄧常恩、趙玉芝先后謫成,繼皆遇赦。而太監蔣琮力言芳等罪狀,決不可赦,故梁,李廢死,而鄧

    、趙仍戍邊。先戍謫時,于途見旅壁遍處題云t“孜省、粱芳,罪惡大彰,遇赦不宜赦,今渠下獄亡。常恩、玉芝,謫成西夷

    ,逢赦不當赦,長與中土離。”款落封三張云。 圓通子曰:“群小被謫,已無生氣。然小人心癡,必有 四望三臺,冀復大

    用,如萬安黜歸時者。故吾師題此戲之. 以了局一黨也。” 道觀題詩 嘉靖末,詔求天下方書。時南京道觀崇清寺壁上有四

    絕句,款落“隱仙張玄玄題”,常有神燈,夜照其字,后忽為雷電取去。詩見《云水集》中。大鬧魏祠天啟中,魏忠賢生祠

    幾遍天下,而東華門外一所,尤為壯麗。日有襤褸瘋道三人,奮步游觀,突入裥內,擊忠賢土偶像,糞土泥沙,污穢滿面。

    復于壁上大書四句云:“淫祠靡靡,王室如毀。錦繡江山,竟委于鬼。”守祠吏一見大驚,方敞扭執,而三瘋不見矣。吏恐

    忠賢聞之,即時洗伐。覺詩壁余香,土偶余臭,是夕忠賢一身皆痛楚云。 圓通子日t“快事,快事,可補《明史》之遺,使

    閱者奮 袂起舞。” 道逢呂祖 順治初,秦蜀未平。時有一道士,披裘往來,隱顯莫測。行且嘆息,嘆已復笑,笑已復歌。歌

    曰:“乾坤明不明,豹虎尚橫行。拂袖歸三島,蓬萊看水清。”又一道士,佩劍執拂而來,依聲和之。和日: “五更天欲明

    ,出棧看云行。與子同歸去,天得一以清。”飄然而至。佩劍者先謂披裘者曰:“三豐先生,今可以休息矣?”這遘土稽首相

    答,語語禪鋒,了不可釋。忽然放大毫光,空中紅云飛舞,結成呂字,二道士騰空而去。此事載‘歐養真紀亂書》中。 枯梅

    復生 康熙問,麟游遒上,馬家店有枯梅一株,椿頗奇古,不知何年種也。適值冬雪天寒,有張道人身披破衲,曉行至此,呼

    店主具面食。煮未稠,即送至席上。道人日;“咱不食生面,與枯梅食之,待他快活。”擲其面于樹梢,攤錢而去。店主異

    焉。明晨覘之,枯梅已著花也,丫權皆作豐字狀。馬店因此大售,時時以而水灌之,仍活。 圓通子曰:“呂祖活樟,邱祖活

    柏,張祖活梅,皆可謂恩及草木。” 青云障暑 祖師游蜀山,山多黃荊。時值天暑,諸父老芟鋤田野,不勝酷熱。師將黃荊

    枝結成圈子,戴于頭上。只見青云如笠,浮浮空際,隨之往來。時有見者多效之,殊大清涼,不生熱疾。多老賦之日:“首

    戴黃荊,雖少青云覆頂。身居綠野,不妨赤日當頭。” 至今雖成農圃故事云。 圓通子曰:“或折枝作帽,或采葉作茗,此

    物皆大佳。” 西溪假寐 同州有田翁者,家稱富有,生平頗好善。及其歿也,有一道人來吊,自稱天外散人,(取唐詩“天外

    三豐”之旬,藏其號也。)囑其子葬其父于秦嶺山中土起乳包,兩石相抄處,且日: “吾與人卜地,只令無風水、泥、沙、

    螻蟻足矣,切勿妄聽盲師,復行遷改。”田葬其父,十年平平。后為某師所惑,談封說拜,頓起他心,欲改葬焉。聞遭人尚

    在西溪亭,田往詢其可否。及至亭間,道人正酣睡石上。田以手推移再三,道人作朦朧語曰: “而翁正安臥,何來移動為也

    ”田不悟,復強推之。道人鼻息齁齁,竟不之答。田遂還家,仍從某師語,往開其墓。田公遺骨如黃金然,殊大悔恨,而某

    師強詞奪理,卒移他區。不十年而田產凋零,再訪道人,云已去年他往也。尋又逢某師,見其目瞽,丐于市云。 圓通子曰:

    “田公之于,可謂不孝之甚者!”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无广告|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自卫慰黄网站|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人妻少妇偷人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超碰| 日韩V欧美V中文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欧洲亚洲精品免费二区|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99久久激情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日韩幕无线码一区中文| 香蕉久久久久久久AV网站| 亚洲高清日韩专区精品|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久久月本道色综合久久| 肉大捧一进一出免费视频|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亚洲爆乳WWW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少妇私密推油呻吟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爱情岛亚洲论坛成人网站| 激情五月开心婷婷深爱|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毛片|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亚欧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 国产精品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亚洲色| 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