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面粉200克、酵母2克、溫水100克、糖10克。 【做法】 1、糖用30克左右的溫水化開,將酵母溶于50克溫水,倒入面粉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 D.面團要用力揉透,揉至光滑,并盡量使面團內部無起泡,必且要達到三光,手不粘面,面不粘案或缸、盆。 E.用做饅頭的面團要稍許硬一些。 2、蓋保鮮膜發(fā)酵至兩倍大。 3、擠出空氣,加些面粉,揉勻成稍硬點的面團。 二氧化碳氣泡。用鼻子聞可以聞到與鮮酵母相似的香氣和略微的酸味。 B.氣孔不均勻就是因為沒有經過壓面的程序。---導致:饅頭里邊有蜂窩狀氣孔不均勻。 4、分成大小均勻5塊,整形成圓形。 A.揉好的面搓成圓柱,再滾圓,捏合褶皺處封口,將饅頭封口處朝下放搓圓。 B.用手罩在面板上將面塊旋轉、輕揉,便能制成圓形饅頭。 5、放置溫暖濕潤處發(fā)酵20分鐘。 A.蓋上保鮮膜,第二次發(fā)酵(20至30分鐘左右)。 B.醒發(fā)過度,會導致上籠蒸時已經塌陷了。 6、涼水上鍋,大火燒開,轉中火,20分鐘。關火悶2分鐘,出鍋。 A.蒸鍋中加入適量的涼水,在蒸籠中鋪上濕的屜布或者油紙,將整理好的饅頭放在屜布上,中間要有一定的間隔。---導致:饅頭全部沾黏在一起。 B.蒸煮后不要立刻掀蓋,因為,鍋內的熱氣瞬間與外面冷空氣接觸因熱漲冷縮導致死面團。---導致:饅頭干扁縮水。 C.不要燜饅頭。因為在蒸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蒸氣,熄火放置冷卻后,蒸氣在蒸龍中凝結成水珠,滴落回滲到饅頭中,讓饅頭像泡過水一般,因此破壞了口感。冷卻后的饅頭拿取時發(fā)現(xiàn)表面濕濕黏黏的,整顆好像泡過水一樣,吃起來口感極差。---導致:饅頭表面濕濕黏黏。 (1)用手輕拍饅頭,有彈性即熟; (2)撕一塊饅頭的表皮,如能揭開皮即熟,否則未熟; (3)手指輕按饅頭后,凹坑很快平復為熟饅頭,凹陷下去不復原的,說明還沒蒸熟。 【甜蜜滋味】分享~ 制作的饅頭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 1.表面易塌陷 1、蒸饅頭怎樣才能不粘屜布: 2、發(fā)面的最佳溫度: 3、蒸饅頭判斷生熟有以下幾種方法: A、用手輕拍饅頭,有彈性即熟; B、撕一塊饅頭的表皮,如能揭開皮即熟,否則未熟; C、手指輕按饅頭后,凹坑很快平復為熟饅頭,凹陷下去不復原的,說明還沒蒸熟。 教你識別“問題饅頭” 一、怎樣鑒別加有洗衣粉的白饅頭 1.看外觀:摻有洗衣粉的白饅頭、大餅與油條感官上看較虛、軟,表面特別光滑,體積大、分量輕。 2.看質地:摻洗衣粉的饅頭,斷面上氣孔比正常的要多,而且大許多。 3.氣味和口感:摻有洗衣粉的饅頭、大餅和油條,口感平淡,沒有手工面食的香味。 4.用水浸泡:摻有洗衣粉的饅頭較易松散。 二、饅頭等面制品中添加色素的鑒別 一看二聞三水泡。一看饅頭的顏色,如果顏色光亮則說明饅頭是添加色素做成的;由于玉米粉比面粉粗糙,如果掰開饅頭發(fā)現(xiàn),“玉米饅頭”與普通面粉饅頭一樣光滑的話,這種玉米饅頭就有可能有問題。二是聞饅頭的氣味,用面粉做成的“玉米饅頭”沒有玉米的香味。三是用水泡,即將饅頭弄碎泡入水中,觀看水的顏色,如果水的顏色變得與饅頭顏色一樣,那就是色素饅頭。 三、如何鑒別使用硫磺熏蒸的饅頭 掰開饅頭,如果外白里黃,那就說明堿放多了,饅頭皮是用硫磺熏白的。還可以聞味道鑒別,新鮮的饅頭應帶有清香和發(fā)面的味道;而使用硫磺熏蒸的饅頭帶有硫磺味兒,皮是白的,里面是黑的。 一般來講,正常的面粉顏色為白色略帶黃色,而添加過化學物質的面粉會顯得很白。因此,不要以為饅頭越白越好,顏色過白的饅頭很可能用硫黃熏過,或者含有超量的過氧化苯甲酰;如果饅頭個頭特別大,特別白,摸起來很松軟,吃上去松軟得像面包,很可能是添加了膨松劑,添加了膨松劑的饅頭從外觀和手感上是能辨別出來的。 在購買饅頭的過程中,市民最好留個心眼,查看一下屜布的材質,用草墊蒸出的饅頭、包子和各種糖糕的底部,是呈連貫的線狀條紋,塑料編織袋蒸出的面食底部則紋路相對較淺。對于外皮光滑、沒有任何破損的饅頭,尤其是底部有短短的橫線、小小的圓點、隱約呈現(xiàn)出編織袋紋路的饅頭,就更應該提高警惕了。 蒸饅頭時摻入少許桔皮絲,可使饅頭增加清香。 蒸饅頭堿放多了起黃,如在原蒸鍋水里加醋2~3湯匙,再蒸10~15分鐘可變白。 蒸饅頭的面一定要揉均勻,放入適量發(fā)酵粉,等它發(fā)了之后就做形,成形之后不能馬上入鍋蒸,也要讓他"醒"約半小時才蒸。 蒸好饅頭有哪些竅門? (1)蒸饅頭時,如果面似發(fā)非發(fā),可在面團中間挖個小坑,倒進兩小杯白酒,停10分鐘后,面就發(fā)開了。 (2)發(fā)面時如果沒有酵母,可用蜂蜜代替,每500克面粉加蜂蜜15-20克。面團揉軟后,蓋濕布4-6小時即可發(fā)起。蜂蜜發(fā)面蒸出的饅頭松軟清香,入口回甜。 (3)冬天室內溫度低,發(fā)面需要的時間較長,如果發(fā)酵時在面里放點白糖,就可以縮短發(fā)面的時間。 (4)在發(fā)酵的面團里,人們常要放入適量堿來除去酸味。檢查施堿量是否適中,可將面團用刀切一塊,上面如有芝麻粒大小均勻的孔,則說明用堿量適宜。 (5)蒸出的饅頭,如因堿放多了變黃,且堿味難聞,可在蒸過饅頭的水中加入食醋100-160克,把已蒸過的饅頭再放入鍋中蒸10-15分鐘,饅頭即可變白,且無堿味。 (6)蒸饅頭時,在面粉里放一點鹽水,可以促使發(fā)酵,蒸出的饅頭又白又宣。 怎樣把饅頭蒸制得既松軟、又有筋力? 竅門如下: 1、夏季用冷水和面,冬季用溫水和面,冬季和面、發(fā)面應比夏季提前1~2小時。和面時要慎加水。 2、和面要多搓揉幾遍,促使面粉里的淀粉和蛋白質充分吸收水分,表成的面筋真心性好。和好的面團要保持一定的溫度以30℃為宜。 3、當面已漲發(fā)時,要掌握好發(fā)酵的程度。如見面團中已呈蜂窩狀,有許多小也,說明已經發(fā)酵好。蜂窩狀面體的眼子越大,說明酵發(fā)得越老,甚至要發(fā)過頭了。 4、饅頭上籠蒸煮前,要經過餳面。冬季餳面約15~20他鐘,夏季則短些。饅頭上籠時,鍋內的水必須大開,10分鐘要見大氣。 5、籠屜與鍋口相接處不能漏氣,有漏氣處須用濕布堵嚴。用鋁鍋蒸時鍋蓋要蓋緊。 6、蒸饅頭時,鍋內須用冷水加熱,逐漸升溫,使饅頭坯均勻受熱。切忌圖快一開始就用熱水或開水蒸饅頭,因這樣蒸制的饅頭容易夾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