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雅文 伯牙撫琴抒懷于琴臺。樵夫鐘子期能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遂視子期為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這樣的際遇,可遇而不可求。 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行將干涸的水洼中吐沫互相潤濕,這種茍延殘喘的相互扶持固然令人感動,但各自游向大江大湖汪洋恣意,才是一種大自由、大智慧。 孔子曰: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與正直誠實、心胸寬廣、見多識廣的人交往,對個人會有幫助。這樣的朋友,方為益友。 儒家宗師的理念影響深遠。多數(shù)情況下,人與人相交,通常是雙方各有所得,雙方同步行進于同一個方向,在精神層面上彼此感到快樂滿足,如此,才能有加深友情的可能。如果人際關系是刻意計算的結果,則多半是物質朋友,赤裸裸的交易令雙方在心靈深處都感到尷尬,這不是理想的朋友。 理想朋友始于不以回報為目的的交往。在彼此的好感中互動互應,繼而是關注、共情(讀出對方內心感受),再是幫助、奉獻,友情關系由此層層遞進。有的人觀察能力很強,卻因為沒有進入到對方的內心世界,讀不出對方的真實感受,也就不可能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幫助,自然也就不能進入更深一層的關系。所以,理想朋友要合眼緣,氣場要相近。 理想朋友是靈魂之交,文藝說法是愿為對方奉獻,是后天的親人;通俗說法是俠骨柔情,能為朋友挺身而出兩肋插刀。在職場上,他們許多時候比先天親人更指望得上,更容易實現(xiàn)交流系統(tǒng)的無縫對接。隨著生態(tài)的改變、階層的落差,先天親人有可能面臨從價值觀到認知度漸行漸遠的尷尬。先天親人不能選擇,后天親人則可以選擇,他或她比朋友的含義更有濃度和厚度,是彼此對抗歲月風霜、對抗現(xiàn)實艱難的堅強后盾,不僅可以談笑風生地聊天,更能攜手共赴各種養(yǎng)心健身愛好,找到滋養(yǎng)彼此生命的共振點,在人生的修行中共同成長。 A和B都涉獵廣博、興趣寬泛。A尤愛音樂,喜歡交響樂,B則注重美學,對美有相當鑒賞力。于是,A帶著B去音樂廳聽音樂會,B則嘗試著領A看美展。他們互相引領,帶著對方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嘗試許多個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聽交響樂、第一次上色彩課、第一次報紙發(fā)表作品……互相喚醒彼此心中的莫扎特、莎士比亞、畢加索。人生的愛好不一定每個同步,因為這并不影響兩人之間友情的維系。理想的友情,既允許稟性差異的存在,也需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胸懷。對于別人的優(yōu)點,要學會發(fā)現(xiàn),更要懂得欣賞。至于有否一致的興趣愛好,抱寬容之心,有之我幸,無之我也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不過,在投緣的靈魂之交背后,理想友情其實也有理性成份,是雙方處世理念、人生觀價值觀的一致。而真正理性的人,對于每一種關系,不僅有深刻的認識,更懂得自我反省反思,更通情達理,在行為上,也會更豁達寬容。 理想朋友常互相尊重、互相感恩,互做加法。如此一來,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友情也能在良性發(fā)展中不斷進階。但若某一方修行不夠,不能在心靈上互生共長,又或者一開始就差距太遠,人生方向南轅北轍,不懂感謝,遑論感恩和尊重?說不定將朋友的謙遜低調、彬彬有禮作為自己放肆索取的理由。 愈是道德水準自我要求高的、精神世界充盈之人,內心愈不屑于以物質浮華自大自負之徒,道不同不相為謀,疏于與其為伍。一旦察覺對方熟不拘禮至無禮,胸懷差距不在一兩個等量級,有修養(yǎng)之士通常會退后一步觀察,拉開一些距離,在原有關系上做減法。這緣于一種擔心,所謂“慈悲出罪惡,方便出下流”。慈悲也是有底線的,絕不能合理化自我降格,任由別人踐踏內心。而不知感恩和尊重的肆意索取,最終會超越慈悲底線,其結果就是逼迫對方逐級降低朋友關系的層次,直至拉黑清零。失去方知珍貴,如夢初醒后已是覆水難收,于雙方皆是憾事。 人生路上,如果有人懂你,精準看清你的真正本質,甚至你的種種缺點,卻依然愿意理解你、信任你,并且愿意和你互相扶持著前往一個共同的方向。這是何其幸哉!找到他們,需要時間和誠意。與他們相處,更需要尊重和感恩。如果這種后天親人的親情都不珍惜,我們還能奢望什么樣的理想友情呢? 理想朋友,后天親人。相識容易,相處不易,一旦遇上,是上天饋贈,且行且珍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