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蔚然 指導專家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 張 燕 主治醫師、醫學博士 【核心提示】 據媒體報道,自4月28日至5月8日,先后有新華社安徽分社副社長、總編輯宋斌、《都市快報》副總編徐行、湘鄉市廣播電視臺副臺長賀衛星、深圳報業集團晶報原編委、廣告部總經理張敬武自殺離世。他們正值青壯年期,卻英年早逝。這是為何呢?他們都曾稱壓力大、常感抑郁。 對此,精神衛生研究專家為患者支招。 【現象】 陰雨天,是情緒的“抑郁季” “菜花黃,瘋子忙”,此時陰雨綿綿,是情緒的“抑郁季”。從氣候來講,氣溫多變,氣壓較低,引起人體內分泌不穩定,導致情緒波動大,易引發精神類疾病如抑郁癥等,也叫缺失陽光性抑郁癥。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臨床主要特征是,明顯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抑郁發作的主要表現,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患者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嚴重者認為前途黯淡悲觀,出現自傷自殺的觀念或行為。病程持續至少2周。 面臨巨大壓力的職場人士,如果出現以上癥狀,不要以為只是一時的負面情緒而回避就醫。張燕提醒,當發現自己壓力大,煩躁、抑郁感嚴重時,應及時、主動求醫。其實,很多抑郁癥病人的自殺,只是客觀、主觀環境結合,一時情緒低落的行為,當其病情得到改善后,便不再會有這種念頭。 【溫馨提示】出現情緒低落或煩躁、焦慮時,要意識到這是人體季節性情緒波動,要有心理準備。并注意多休息,適當減少工作量。多親近大自然,閑時約朋友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也可在室內、辦公桌上養些綠色植物。 【觀點】 心靈的“感冒”,并不可怕 “郁悶”、“沒興趣”這些詞,在我們工作、生活中常聽到,是一種抑郁情緒。張燕指出,抑郁情緒與抑郁癥是有區別的,情緒問題通過宣泄、疏理可以改善,因此別亂給自己貼“抑郁癥”的標簽。 目前,抑郁癥雖然較常見,但也沒那么可怕,就像感冒,每個人都會得,也會在用藥后痊愈。感冒發燒怎么看醫生,同樣的,抑郁癥就怎么看醫生。遇到抑郁癥患者,我們該怎么做? 不要試圖要求抑郁癥患者“振作”起來。避免說“放松點”、“你要開心些”、“你該珍惜生命”……,事實上,患者的低落情緒完全身不由己,一味要其振作根本做不到,不要強迫患者做不愿做的事。 不要埋怨批評。抑郁癥患者十分敏感,一句不“中聽”的話,可能在其心中掀起大浪,甚至將其推入更加絕望的境地。 不要對病人說,你的痛苦是“空想”出來的。在抑郁癥患者看來,這種痛苦是真實存在的,甚至時時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 不要輕信患者的承諾。不少患者的家屬,就是相信了病人的“我絕不會自殺”,從而放松了監護,導致悲劇發生。記住,抑郁癥患者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 【溫馨提示】抑郁癥是一場心靈的 “感冒”,只要能科學應對與治療,并不可怕。然而,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我國抑郁癥識別率僅為30%,識別出來就醫的患者也只有30%,就醫率不足10%。臨床表明,80%的患者如果規范治療,可以實現治愈。 【對策】 大笑,是釋放心理壓力的良方 張燕認為,目前,大多數人開始重視身體的健康,吃保健品、做體檢、搞鍛煉,而面對心理疾患如心理壓力,既不正視,也束手無策。當感覺自己心理壓力很大時,我們該怎么辦? “開懷大笑,每天笑50次。”張燕介紹,這是美國斯坦福醫學院的一位精神病專家的觀點,認為當你大笑時,你的心肺、脊背和身軀都得到了快速鍛煉,胳膊和腿部肌肉都受到了刺激。大笑之后,你的血壓、心率和肌肉張力都會降低,從而使你更放松。 此外,積極運用心理應付機制,如: 1.調整目標,讓自己增加成就感和愉悅感。 2.學會調節,遇到挫折時,轉移注意力,適當安排些健康的娛樂活動,如大學生在感情上受挫后,將精力轉移到學習中去,這是積極的應對方法。 3.學會管理,進行積極自我暗示。憤怒時,立刻離開當時的環境和現場;苦惱或悲傷時,看韓劇,干脆痛哭一場;受了委屈想不通時,最好找聰明的朋友傾訴。 【溫馨提示】如果以上都不管用,就要找專家,準確判斷是否患上抑郁癥,其次再找心理咨詢醫生。研究發現,有75%~80%的患者多次復發,這需要進行預防性治療。發作3次以上應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服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