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產的四百多種中成藥配方,大部分都是經過多次試驗,配方合理,劑量合適,療效高。在進貨方面,清代后期,北京有天匯、天成、隆盛、匯豐等四大藥行。這四大藥行都和同仁堂交買賣,而且都是先用貨,后付款。同仁堂是藥行中的大戶,用貨量大的四大藥行都是盡先由同仁堂選用。大山參、鹿茸等去營口藥店采購,麝香就去河南挑選。同仁堂在炮制方面,一貫遵循“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有些藥燥氣盛,存放的時間越久,燥氣越少,藥味就越純,藥效也就越高。如虎骨酒要在缸里存兩年再賣,再造丸要密封好,存一年賣。這種作法,不僅積壓成本,而且還要多占用設備及庫房,小藥鋪沒條件這樣作,只能現制現賣,自然療效無法與同仁堂比。 清朝末年,同仁堂樂家有所謂四大房,即:樂孟繁,樂仲繁,樂叔繁,樂季繁弟兄四人。1921年,樂孟繁這房開了宏仁堂藥店,樂仲繁這房開了頤齡堂藥占,樂叔繁這房開了宏濟堂藥店,樂季繁這房開了達仁堂藥房。解放后,同仁堂生產實行了機械化,中藥提煉廠的建立。同仁堂在北京大學的幫助下,試制銀翹解毒片、香蓮片、黃連上清片、女金片成功。后來又相繼制成舒肝片、藿香正氣片、祛暑片等,有詩道: “都門藥鋪屬同仁, 丸散人人道逼真, 縱有岐黃難別味, 笑他若簡述通神” 同仁堂與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有貿易往來,同仁堂的丸散膏丹在海外深受患者歡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