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于助人是人生的大智慧(5月4日)
關鍵詞:人際經營
當你看到一個落魄潦倒的人企求你的救助,你是會慷慨解囊,會冷漠拒絕,還是落井下石?事實證明,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冷漠拒絕的態度。雖然不至于落井下石那般的殘忍,但最終也大抵不會抓住慷慨解囊的機會。 在賈春寶看來,妥善地處理別人的求助是人生之大智慧,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坎坷的時候是否游刃有余,能取得何等輝煌,在很多時候都取決于面對求助時候的態度問題。 珍惜別人向你求助的機會,特別是當你的生存壓力沒有太大,當你的生活水準比對方高,你所遇到的是重感情、重義氣的人的時候,更是不要輕易放過幫助別人的機會,敏銳地識別可以幫助別人走出艱難的機會并抓住,如此才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空間。
每個窮人都會結交幾個跟自己不是同一個階層的人,其實與那樣的人為伍,對窮人內心而言是巨大考驗,因為要時刻感受到內心的落差,而且能保持尊嚴不諂媚,也是需要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至少那些相對弱勢的人在內心更敏感,情感更細膩的,更會用各種方法偽裝自己的脆弱。 在殘酷無情的社會,絕大部分人都不想展示自己的脆弱。都習慣于自強,即使那強大是虛的。當你看到并感受到那種脆弱,或者說明TA對你很信任,不設防,或者是真到了山窮水盡的窘境。從哪個角度對你們之間的關系與情感經營都是難得的機遇。 你需要了解其虛強的本質,或者是怕被人看不起,讓自己的尊嚴受到傷害,或者是更渴望得到尊重。但對TA最恰當的尊重,絕對不是需要你的援手的時候你卻袖手旁觀,即使你沒有落井下石,并招致對方的仇恨,也會完全就此失去讓你們之間友誼更上臺階并發生質變的機會。
吝于施以援手的人往往是善良的,因為善良,所以也曾經慷慨解囊,不吝于提供援助,因為那在他們看來是舉手之勞的微薄之力,但也恰恰如此,而讓自己的利益受損,感情受到傷害。原本有希望得到維系的關系成為一種雞肋。 畢竟并不是每個人都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甚至反而由于受到雪中送炭的幫助而認為別人幫助自己是應該的,是明智的,是有所圖謀的。 其實當我們從困境中走出來,發現困難會讓人更強大,但你是無法指望那些走出來的人對你的冷漠感恩的,因為TA知道,在TA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卻拒絕施以援手。雖然或者TA會理解,感覺其實你的冷漠也是有苦衷的。 你把一個人留在痛苦的折磨之中而無所作為的時候,你在TA心中的形象已經倒掉了。即使你所竭力營造的形象是值得信任與依賴的。實際上你也并沒有別人平日看上去或者感受到的那般強大。 形象一旦倒下,再重新塑造起來需要投入更多,其難度相當于把一個同樣漠然的陌生人拉近,并成為盟友,甚至相當于奢望一個沒有好的體驗的客戶重新提交訂單。
有的人可同甘卻未必會共苦,有的人會共苦卻未必會同甘。同一個階層的人之間會有友誼,但基本都會比較空泛,不同階層的人或者有難以逾越的鴻溝,或者會是知心換命的忠誠。 一個從來都對你無所求的人,也不會對你有特殊感情。人與人之間,從仇敵結怨到相逢一笑泯恩仇,從模式到莫逆之交,從虛偽的應合到知心換命的諍友,并不是所有的人際關系都可以并由此機緣而發生質變的,而那有天意的成分,也有內心的取舍。 要知道每個人在尋求幫助的時候,都是相對弱勢的,不管是相對于別人(包括你),那是相對于TA在平時刻意的表現,在這樣的時候,提供幫助的時候,有意識地讓TA感覺不到你的為難,讓TA感覺你舉手之勞就可以把TA擺脫困境。這是另一重境界,TA即使不把你供成心中的神,也會倍加珍惜你們之間的患難與共。
得到對自己忠誠,在自己危難之間挺身而出、救主護駕的人,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資源。在中國歷史上,也不乏流傳千古的佳話,比如楚莊王的“絕纓會”以及曹操在官渡之戰之后焚毀部下那些與袁紹的那些勾結的信件,都被證明是取得了忠勇之士的效果。 如何得到死忠之士,而不單純是利益之分享,這是極大的人生智慧。如果沒有死罪的冒犯,沒有赦免死罪的豁達心胸,也就沒有后來的死忠的勤王救命之恩,更不會有流芳后世的美名。那不僅需要有智慧,而且需要有階層的客觀差異。
如果一個人不是走投無路或者眾叛親離,那么是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懇請同一個人幫助的。習慣于袖手旁觀是人是不會得到自己未來鼎力相助的人,當然前提是有一雙慧眼,讓你識別哪些人值得幫助,哪些人在幫助了之后卻恰恰是引火燒身。 理性地對待你所面對的,看不清的人與事,你多一些防范,讓自己免受損失也是應該的。 識人的眼光是一種天賦,有多大的力量助人更多的是可以理性度量的物化指標,而機遇稍縱即逝。眼光很重要,假如你無法識別哪些人是忠勇之士,哪些人難測心機,有不臣之心,哪些人是不值得相信的,無法知心換命的人,甚至會恩將仇報。假如是在助紂為虐,無疑會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
在別人困窘的時候提供援助,就會讓自己在未來孤立時不會無援,舉目時不至于無親,如是觀之,很多因緣際會,與其是天意不如說是人為,在一個瞬間中的決斷。 基于對某個人而言如白駒過隙,只是直覺的判斷,然后便人各殊途逐漸陌路的,但切實的是,沒有人會斷言自己不會有山窮水盡、窮途末路的時候,到潦倒的時候再回首,必然會在祈望有人施以援手的同時,也會反思有多少人曾經給過自己機會,而自己的舉手之勞。
賈春寶 2014年5月4日星期日
電話:13301122671,(010)89581930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價值中國專欄http://bekings./ 新浪網專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