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幾篇關于光福顧野王與“墨泉”的事,和我知道的有些不符,所以寫一些我知道的,以供研究人員參考。有書說:“在吳中形勝之地光福,則有鎮上虎溪邊之銅觀音寺,相傳曾是顧野王第宅。顧野王舍宅為寺,至今傳為美談。寺旁有“墨沼”,傳說顧野王曾在此著書洗硯。寺旁建祠堂以祭祀。”這是本文中關于顧野王之“墨沼”, 我小時候經常在塔山上玩,就沒有見過現在這一汪水池的“墨泉”。但是我所知的關于顧野王寫字、洗筆的地方是另有它地,我今年70多歲了,就住在那里30多年,吃了30多年的“墨泉井”水,這口井現在還在繼續使用。我在小時候聽老人說:顧野王寫字用水、洗筆的是“墨泉”,它是一口井,小時候聽說了這口井真有太多的故事?,F在還在光福下街21號,(以前是21號,房主是凌家,不知現在的門牌是幾號,西隔壁是申子佩家房屋)在普安橋堍——凌家原來廚房邊的小弄內。墨泉井是為雙孔井,中間隔有一垛墻,井的一孔在凌家墻內,井圈是青石的,埋在地中,井圈上面與地面相平,另一孔在原來凌家的后院內(現在后院是不屬于凌家范圍了。當時在院外井邊地面上有井圈外還有一塊很大的青石硯臺,(本來在瓦礫堆中,只露出一只角,現在可能還在這里旁邊的瓦礫堆中,因為體積比較大,不大可能運出去的)。以前地方上的善男信女經常來取墨泉井來看病煎藥、養生的。來的人很多,房東凌家見了也很是怕煩,就在自己的院墻外特地新挖了一眼雙井圈的井,取名“墨泉寶井”,也就是在申子佩家后門外右邊的,也就是老沈看見和拍照的雙眼井,實際上老沈還要往人家里面走就到了。就能看見真的“墨泉井”了,井圈上好像沒有字,但是有旁邊的青石大硯臺為證。有了后面的“墨泉寶井”,后來一般不知情的人就不到凌家里面來求墨泉水了。還有一段后話,在文化大革命中,房主凌家璉家產被抄,家中有三個孩子有殘疾,他不堪重負就在一天的晚上投入家中的“墨泉井”自盡了,后來我們就請人把井水吊干,把井里面的碎石塊都清理了一下,一直清理到下面井底的一塊大木板為止。后面的假墨泉在文化大革命中,旱橋弄的趙瑞元也自盡于井內。 201405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