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竹林逸客 于 2011-10-20 21 ![]() 真法第一步功“呼氣注意心窩部”及第三部功“調息凝神守丹田”等都好理解,大多數(shù)功友都能正確的掌握其練功方法,這里就不說了,主要說說真法的第二部功“意息相隨丹田趨”。第二部功很重要,它能降心火、疏通任脈。由于任脈處于體前正中,它所通過的范圍包含了人體的三焦,三焦是個大腑,它能反映整個臟腑的綜合功能。所以,當任脈中有真氣流通時,真氣必然會作用于人體臟腑,這樣,臟腑的許多病癥都能得到治療或緩解,有些淺層次的病癥還能治愈。特別是心火得降,就避面了一些陽癥,諸如口腔潰瘍、口干、發(fā)燥等的發(fā)生。所以,在這里要特別的提一下,以供功友們練習參考。 在真法原著中第二步功“意息相隨丹田趨”的練功方法是這樣說的“當?shù)谝徊焦Ψ蜃龅矫恳缓魵饧从X心窩部發(fā)熱時,就可以意息相隨。在呼氣時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地一步步自然向小腹(丹田)推進。不可操之過急,如果用力過大產生高熱也不舒服”。實際操作是呼氣時,用意念帶著氣感一點一點的下沉,即每次練功都下沉一點,用距離來說明就是下沉時不超出一厘米,并且,下沉到的部位必須有很明顯的氣感才算。只有這樣,一點一點的,有明顯的氣感下沉到丹田后,任脈才算真正的疏通了。很多人在練第一步功感到心窩部氣感明顯時,由于真氣觸動而感到丹田有反應時,就直接把意念放在丹田上,認為二步功已過,直接進入了第三步功的練習。這種練習方法是錯的,一是任脈沒疏通,一二步的功能沒發(fā)揮出來。二是給以后的通任脈帶來一定的困難。三是一些練功者因心火沒降,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陽癥病狀。希望練功者們注意這個問題。 對以越過第二步功的練習者,因第二步沒練好,可進行補過練習。即每次練功時都從第一部功開始,當心窩部有氣感時,按上述方法進行第二步功的練習。其實,練功者不管已經練到了哪一步,每次練功都可以從第一步開始,然后進入到自己已達到的功境。 在2010年版的真法書中刪去了第二部功中“在呼氣時延伸下沉的功夫········”這段話,我個人認為這不是李老的原意。真法的每個練功步驟應該是很嚴格和規(guī)范的,也是在長期的功理實踐過程中驗正過的,不應前后不一、任意改動。所以,覺得這應該是傳人或編者(非著者)搞的。這種做法有違李老原意,我們練功者應以老本為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