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友之道 A friend for friendship’s sake文:曉雪 圖:數米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不少朋友在轉類似的帖子,說的是兩種朋友觀:一種是強調“圈子”文化,大意是: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就要和什么樣的人做朋友;另一種鼓吹要“清理”社交圈,那些看起來沒用的、浪費時間的“酒肉”朋友,應統統清理出去,要將自己有限的社交時間投入到創建最有價值的社會關系上,云云。 以上觀點,特別不敢茍同。 耳邊一直都響著“世風日下,人心功利”的抱怨,其實,想讓周圍的人不那么功利的最有效方法,是自己首先做一個不功利的人。換個角度看,功利心并不是一副壞心腸,人往高處走,憑努力爭取到的功勞和利益都不是壞東西。只是,交朋友這事,初心最好沒什么目的性,才是性情之道。 身邊有兩個女朋友,一個是娛樂圈的女精英,爽直女漢子;一個是小有名氣的女藝術家。偶然看到朋友圈里的小聚照片,才知道她倆竟然是好友。后來再見面,她們不約而同說對方是自己惺惺相惜的“酒肉朋友”。她們一個不懂藝術,一個不通娛樂,在一起沒有業務可談,也無任何工作上的交織碰撞,只是彼此喜歡,又都好個美酒佳肴,相聚純為胡侃,每每盡興到一醉方休,然后盼著下次再聚。 世界杯即將開鑼,約上幾個這樣的哥們兒姐們兒,抱著啤酒、啃著雞爪,熬夜看球并對著電視大放厥詞,彼此high 起的過程無疑是這個夏天最好的放松方式。 幾年前,拜博客時代所賜,我有了很多網絡上的朋友。沒機緣見面,只憑幾年里彼此留言互動成為熟知。前幾天,微博上有個叫“老陳都”的留言說:“曉雪,你還記得我么?我跟朋友打賭,朋友說,你現在這么有名了,不會再回復我留言的,我能贏嗎?”我看到后馬上回復他:“記得您,必須讓您贏!” 這位老哥,是當年每天看我博客,幾乎每一篇都認真留言的網友,很多留言曾經讓我感動。我不知道“老陳都”的職業,只依稀記得他在博客留言中曾說過自己是西南小城“一介草根”。很感恩這樣的朋友,雖陌路卻彼此有暖意,且這暖意的存留非一時三刻。這么多年過去,博客早已不流行,小小的惦記依然讓彼此暖意猶存。 很煩“圈子文化”的說法,雖然我所處的行業被叫做“時尚圈”。圈子文化最要命之處是見人先見名片,title比人的品行、性情更重要;之后按照人的職業或者某一種活動能力,將人歸圈,你是這圈的,或不是這圈的,圈里人妄自沾沾自喜,對圈外人則品頭論足……憑什么啊? 中國人講究一個“緣”字。人和人之間的緣分是什么?是那么一種感覺吧——你們彼此并不知根知底,但有一種莫名的契合,可能因為聊起某個話題很投機,可能因為彼此看上去都順眼,總之沒有什么很具體的原因,你就是喜歡和這個人多說幾句話,轉過身還惦記著以后得找機會多見面、多說話。 這就夠了,朋友,就是這么一種感覺。 ![]() |
|
來自: 天天要數米 > 《ELLE曉雪的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