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幼慧出巧對2012-07-11 07:33:49 作者:李佑華 山東聊城 來源:中華楹聯報 瀏覽次數:422 網友評論 0 條熊廷弼看見路人提一籃竹筍走過,靈機一動,馬上對出了下聯: 這副對聯觸景生情,頗具巧思,難度極大。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陜西米脂人,十六歲那年夏天傍晚,雨過天晴,星月皎潔,他的老師乘興叫他來對句。老師出的上聯是: 李自成想了很久,尚未找到恰切的下聯。誰知天有不測風云,霎時狂風頓起,云遮月蔽,李自成即景生情,隨即對出了下聯: 清朝閔鄂元幼時隨父到毛尚書家。適逢那夜烏云遮月,毛尚書命家人張燈結彩,并擊鼓催花,又叫陪侍客人的幕僚出聯屬對,以助雅興。幕僚出對云: 原來那天正好是驚蟄節。閔即景作對,可算佳作。 清朝陶澍十三歲時,他家鄉興建了一座榨油場。榨油場開張時,老板請來幾位秀才,為榨油場慶典作對聯。幾個秀才搜腸刮肚,沉吟半天,想不出什么好對聯。小陶澍見此情景,微微一笑,提起筆來,一揮而就: 眾人看罷,一齊叫好,覺得這副聯即嵌入榨油二字又寫得驚天動地,上下通明,特別生色。 清末政治家林則徐童年時,一天放學回家,路見一群鄉人,對著池塘里游來游去的鴨子,正在作對為戲,有人擬一聯曰: 上聯有了,可是沒有人能對出下聯。林則徐在一旁思索了一會,即對曰: 眾人聽了,都覺他對得好,贊聲不止。 清末洋務派首領張之洞,年幼讀書時,館師為了考考他的文才,即景出一上聯: 張之洞立即對道: 大家都覺得張之洞對得好,連連稱贊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