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春拍呈現三多行情![]() 特約記者 方翔 6月8日下午,北京保利2014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八天60個專場的拍賣結束,成功落下帷幕,此次拍賣總成交額27.8億元,連續第12次在國內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中列成交額榜首。而之前落槌的北京匡時春拍中,總成交額達到了17.5億元。 結合已結束的香港藝術品拍賣市場來看,今年春拍呈現出意外天價多、精品流拍多、重復上拍多的特點。 意外天價多 在中國嘉德春拍之后,許多藏家對于古代書畫市場遭遇滑鐵盧一片失望,認為其今年肯定將淪為市場的“配角”,然而在接下來北京保利和匡時的春拍中,一系列古代書畫意外天價的出現,使得古代書畫再次成為了眾多藏家關注的焦點。 蘇軾再次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只不過這次不是《功甫帖》,而是其題、文同繪的《墨竹圖》,這件作品從200萬起拍之后,經過數十輪爭奪,其中甚至有一買家從700萬元,直接喊至1500萬元,最終的成交價達到了4255萬元,成為了古代書畫拍賣的最高價。 保利拍賣副總經理李雪松表示:“這件作品從宋末到晚清的端方有十八位名家的題跋,且環環相扣,非常清晰。而且僅元代就有九段題跋,其中如柯九思等人的題跋能見到但非常罕見,還有很多人的書法僅有一件存世甚至未見,尤其是明代大學士王世貞的題跋更是非常難得,甚至還非常隆重地加蓋官印。類似這樣的做法,我們只見過臺北故宮的一件作品和北京故宮的宋徽宗《雪江歸棹》兩件作品。” 八大山人《草書七絕詩》以400萬元起拍,3450萬元成交。據介紹,這件作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尚收藏于蘇州博物館,后因落實國家政策而退還給藏家并保存至今。但最令市場意外的還是伊秉綬在1815年創作的《遂性草堂》橫批,從50萬元起拍,2000萬元落槌,加傭金2300萬元,創伊秉綬書法作品成交最高紀錄,據悉買家為北京藏家。 不僅是古代書畫,在近現代書畫市場也有許多意外高價,在北京匤時2014年春季拍賣會上,一件張大千《荷屏仕女》鏡心,只有0.6平尺,從55萬元起拍之后,以380萬元落槌,加傭金最終以437萬元成交。北京保利推出的豐子愷作品《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一平尺左右,從6萬起拍,125萬元落槌,加傭金143.75萬元成交。這對于藏家來說,無異于已經拋棄了原有以平方尺來計算價格的方法。 在瓷器工藝品部分中,像北京保利春拍古董珍玩夜場中,推出的山中商會舊藏乾隆御題天青釉笠式碗,以160萬元起拍,最終的成交價達到1242萬元。 精品流拍多 雖然春拍市場上出現了許多令人意外的天價,但在這些門類中同樣有許多精品遭遇了流拍,其中最讓北京保利感到遺憾的是拍賣前被高度關注的陳洪綬《四時花鳥冊頁》卻意外流拍,這件10年前曾經創下了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紀錄的佳作,竟然無人接手,10年前主拍此件拍品的劉新惠感慨無比:“這是民間可以買到的最好的陳老蓮啊!” 而事先被看好的拍品流標的情況也出現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在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板塊,估價最高的拍品中,一對清雍正年間的銅胎畫琺瑯觚流拍。其估價約5000萬至6000萬港元,最終以競拍價低于預估價流拍。 自從趙孟頫的書法作品在中國嘉德春拍中流拍之后,精品流拍就成為了今年春拍的一大關鍵詞。其實,之所以會發生精品頻頻流拍的情況,說到底,就是因為這些精品的性價比不高。從今年的春拍行情來看,像雞缸杯等稀世珍品的出現,使得藏家的眼光越來越挑剔,因為許多流拍的精品價格,本身也要幾千萬元,買兩件基本上就等于一件億元拍品了,而且流拍就像是“瘟疫”一樣也會被傳染,對于資深藏家來說,看到流拍的現象越來越多,肯定會打擊信心,因而也會出現精品大批無人問津的情況。 重復上拍多 在驚喜和失望之間,還有一類現象也是值得關注的,這就是拍賣市場的重復上拍情況,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在北京保利的拍賣會上,齊白石《花鳥四屏》以5577.5萬元高價成交。這四屏以四季花鳥的形象,分別描繪春之牡丹白頭翁、夏之荷花鴛鴦、秋之多子石榴纓帶鳥、冬之梅花翥雁,寓意吉祥。據了解,此件拍品三年前曾在拍場以9200萬元高價成交,此次以2500萬元起拍,開拍后即得到場內外買家競相舉牌,最終以4850萬元落槌,由葉茂中競得。 乍看上去,對于藏家來說,一來一去就損失了4000萬元,但據業內人士爆料,當初的買家不僅沒有損失4000萬元,反而賺了4000萬元。據這位業內人士透露,這件作品最早是一位天津的買家以200多萬的價格購得,隨后在2011年進行拍賣,當年以9200萬元成交之后,買家并沒有付款,這直接導致了藏家在今年再次拿出這件藝術品進行拍賣,而從最終的情況來看,是賺了4000多萬元。 相比時隔三年再次拿出拍賣,現在一些拍品的市場重復出現的頻率已經頻繁到令人咋舌的程度。像今年春拍出現的一件黃賓虹在1921年創作的《浙東山水》以322萬元成交,而在上一次出現在拍賣市場上是在2013年的春拍中,當時的成交價為253萬元。 不僅是近現代書畫部分,在當代書畫部分,這樣的情況也可以看到很多。像在今年蘇富比北京春拍再次出現在拍場之上的毛焰作品《女人體》以250萬元起拍,最終由上海收藏家王薇以成交價430.7萬元競拍成功。其上一次出現在拍賣市場上是在2011年,當時的成交價為345萬元。 造成藝術品頻繁上拍的原因非常多,但總結起來看,無外乎兩大因素,首先就是拍后不付款。雖然拍賣會上屢屢曝出天價拍品,但一些高價的藝術品在拍賣會上一槌成交后,拍賣行和委托方(即拍品賣出方)卻遲遲收不到貨款。雖然可以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索賠,但是對于藏家來說,與其等長時間的訴訟,還不如交給其他拍賣行進行拍賣。另外一個引發頻繁上拍的因素就是市場投機,一些人僅僅將藝術品看做是股票,買回來之后就想如何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去,根本不會考慮藝術品自身的特點。 總體來說,今年春拍市場并沒有特別靚麗的表現,市場對于藝術品的追逐呈現較為保守的態度,觀望之風濃厚。(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