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文:步恩撒
幾年前去過一次柬埔寨,那神秘的微笑常常出現在我的夢中.時隔太久,已不能回憶起所有的片斷,但那微笑依然清晰,不管是在夢里還是在照片中……
未去之前吳哥與我像隔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那是一種唾手不可得的距離,當我帶著相機去到那陌生的國度尋找神秘,捕捉微笑,在神秘中尋找神秘時,她卻遠離了我,回來后才發覺,那神秘已在我的身體里蔓延.因為每當我靜靜回憶起那段旅程,總有淡淡的微笑掛在我的嘴角——那夢中神秘的微笑……
看著同行朋友已經早早寫好的游記,在那里拼命尋找.希望能填補我記憶中那失去的空缺.讓我再次貼近我那夢中神秘的微笑......
行程:
1.上海……金邊
2.金邊……暹粒
3.暹粒
4.暹粒
5.暹粒
6.暹粒…金邊
7.金邊
8.金邊……上海
2005年10月4日
北京時間13:55,我們乘坐的飛機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前往此次旅行的目的地--柬埔寨金邊,飛行時間是四個小時,時差一小時。
提起柬埔寨,你會想到什么?是沒完沒了的戰火、地雷和“紅色高棉”滅絕人性的屠殺,還是高棉人那特有的一抹神秘微笑? 是《古墓麗影》里盤桓的老樹根,還是《花樣年華》里那一個個古樹洞?“為什么要去亞洲最落后之一的國家呢?”,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那么,去一個地方,同樣不需要任何理由。
柬埔寨時間17:00(北京時間18:00),我們的飛機降落在柬埔寨金邊國際機場。那是個小小的機場,感覺還不如杭州機場來得大,但服務廳內布置得還是蠻溫馨、樸實的,基本上是由紅和黃色調組成。早就聽說海關官員會對入境游客索要小費,同行的一人因為入境單填寫不準確,被索取2美元。走出機場,一股悶熱和潮濕撲面而來,雖說氣溫只有28度,可還是有種讓人說不出來的難受。
本來準備住在CAPTIAL GUEST HOUSE,但看到CGH外面又臟又破,還夾雜著一種腥臭味道,我們決定換HOTEL,等到安頓下來,已經是柬埔寨時間22:00(北京時間23:00),也許是旅途的疲憊,我很快地入睡了。
=
不過在去吃飯的路上還是拍了幾張.街頭抱小孩的婦女

街頭的三輪車工
2005年10月5日
早早醒來,推開窗向外望,整個城市被籠罩在晨藹中顯得格外的寧靜,偶而會傳來幾聲狗叫。天色漸漸亮了起來,匆匆告別金邊,我們坐上了MEKONG EXPRESS TOUR BUS,趕往本次旅行的重地--暹粒。
一路上,車內,巴士服務小姐甜美的微笑和抑揚頓挫的高棉語調,窗外,天藍草綠土紅牛白,看著這些,聽著這些,心情也不由自主地開朗起來。只是在中途巴士休息處嗡嗡作響的蒼蠅和乞討人渴求的眼神,仍在不斷地提醒我們這個國家和人民曾經遭受的苦難和創傷。
一下車,一堆tuktuk和的士司機紛擁著圍上來,我們要了輛面包車,免費給送到POPULAR GUEST HOUSE。在PGH簡單吃完中餐,定好這幾天在暹粒吳哥游玩的車子,我們去吳哥景區購買門票和觀看巴肯山的日落。
吳哥票價分三種:一天票20美元,三天票40美元,七天票60美元。我們選擇了三天票。門票感覺還比較精致,在購票處免費拍攝游客的照片并且塑封在印有吳可窟五座蓮花塔的門票上,是個不錯的紀念。
巴肯山(PHNOM BAKHENG)位于吳哥窟西北不遠處,距離大吳哥城南面400米處,是一座高約100米的小山丘,是觀賞日出、日落的寶地之一。當黃昏將近時,我們和大量的游客一起趕到了山頂。山上的巴肯廟早已破敗,只留下殘垣斷壁,見證了當時的輝煌。隨著夕陽西下,殘垣中陰影縱橫,留給人們無盡的想象。

出發前站在金邊的街頭

去暹粒的路上,看到都是這樣坐的滿滿的汽車.


一輛摩托車坐了5 個人,強,要合影

巴肯山的傍晚
2005年10月6日 游覽路線:吳哥窟日出-巴戎寺-巴方寺、癩王臺、大象臺-圣劍寺-龍蟠水池-東梅奔寺-塔布籠寺
當地時間五點鐘,天還是黑漆漆的一片,被昨晚設好的手機鈴聲吵醒,在睡眼朦朧中,我們驅車前往吳哥窟(ANGKOR WAT)觀賞吳哥日出(吳哥距暹粒約六公里)。
剛到吳哥窟的大門口,就看到許多人急急地往前趕,順著人流,我們也來到了觀看日出的最佳點,吳哥建筑前的一湖蓮池前。天越來越亮,可惜天不作美,天上飄來了烏云,下起了陣雨,等雨停了的時候,太陽早已懸掛在空中了,沒有看到吳哥日出,心里有些許遺憾,世上畢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那就留下遺憾吧,也許會是重游吳哥的借口呢。

這次去吳哥最失敗,最遺憾的照片.
雖然吳哥日出的照片沒拍到,還是拍了些生活在吳哥里百姓的照片

水塘里撈睡蓮的老婦


吳哥城前勞作的婦女

還在旁邊的樹林里拍到個正在燒早飯的老漢
今天的計劃是玩吳哥大圈,吳哥窟就先不進去了,留到明天來。
拍完剛才的老頭和小孩,極大地彌補了我們沒有拍到日出的遺憾和失落,我們在吳哥外圍稍作拍攝,且戰且退。
走出吳哥窟,第二站就是巴戎寺(BAYON)。它就是著名的四面佛“吳哥微笑”的所在地。54座四面佛塔有著216張微笑的臉,每張笑臉乍看似乎一樣,仔細看著,卻各有差異,置身其中,不經意的抬頭間,就會看到巨型的有著闊寬的前額,厚實的嘴唇,略翹的嘴角的方正笑臉正俯視著你。八百多年來,一直就這么神秘地微笑著看著歷經滄桑的世人,平和而安詳,卻有著攝人心魄的力量



擁抱一下這迷人的微笑
走出巴戎寺,來到正在修葺的巴方寺(BAPHUON)。這是一座單獨的神山式圣塔,坐落在高的基座上,原先的中央建筑已經倒塌了。巴方寺旁是癩王臺(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和大象臺(TERRACE OF ELEPHANTS)。癩王臺據考古學家勘察推斷為當時的“皇家火葬場”,而有著350米長的大象臺則是皇家舉行大型公眾典禮和檢閱儀式的場所。經過歲月的洗禮,石頭上都布滿了青苔,可是站在此地還是想象得出當時熱鬧的場面
巴方寺旁是癩王臺(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和大象臺(TERRACE OF ELEPHANTS)。癩王臺據考古學家勘察推斷為當時的“皇家火葬場”,而有著350米長的大象臺則是皇家舉行大型公眾典禮和檢閱儀式的場所。經過歲月的洗禮,石頭上都布滿了青苔,可是站在此地還是想象得出當時熱鬧的場面。
大吳哥城占地近9平方公里,是國王Jayavarman Ⅶ所建的國都,也是吳哥文明光輝時代結束前的最后國都。據元朝歷史記載,13世紀末的大吳哥城到處是繁華熱鬧的景象,建筑金碧輝煌,和當時元朝的城市比較也毫不遜色。
順著一條林蔭土路往里走,是塔布籠寺(TA PROHM)隱秘所在。一路上伴著當地人琴聲絲絲裊裊,我們來到了它的面前。
塔布籠寺有著一種詭秘的韻味,“樹和塔是兩名互相抓著對方的摔跤手,只是這場比賽不是用分鐘而是用世紀來計時的。”盤根錯節的千年樹根、巨蟒般大樹蜿蜒著的斑駁廟墻,就這樣歷經著數百年的糾纏,締造了這個奇跡中的奇跡。 隱藏在樹林中的寺廟北門,據說這里才是真正《古墓麗影》的取景地,不易被發覺,而我也錯過了,只是因為累了--眼睛累了,腿腳累了,而心也累了。




途中遇到一位帶著貍貓的小女孩

寺廟的臺階都十分的陡峭,拍照也得趴著.

來張所有成員的合影

2005年10月7日
昨天的游覽大家都很疲倦,而今天的任務也不輕,所以大部隊決定稍睡懶覺八點半才出發,昨天的日出沒拍到,我心里老不甘心,建議去拍些人文的東西,我和另一位色友老許一大早就強打精神出發,坐了托托車,讓司機把我們帶道當地的一個菜場。

拍得差不多了,回酒店和大部隊集合。
再出來,我們向吳哥進發,今天的線路是小圈
也就是本次旅行的重點之重點--吳哥窟。
吳哥窟(ANGKOR WAT),是所有吳哥遺跡中最引人注目且廣為人知道的,它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古跡之一。五座寶塔的雄偉英姿和精美絕倫的浮雕都讓人感到目不睱接。


這個位子看看不高,站在上面拍照還是有些怕怕的


吳哥窟里可愛的小姑娘

吳哥的日落比日出好像美些

遇到一位正在喂奶的母親,看到我們拍照,羞澀的把臉躲在紗后.

公園的管理員帶著他的孩子一起在上班.吳哥城內管理員非常的多,也管理的非常的好.
2005年10月8日
今天的游程是女王宮等比較遠的地方,但時間很松。我和zjspa照例一大早起來去拍片,這次到了較遠的河邊。其實就是第二天上船的地方。水上人家的居住和衛生條件惡劣。


這里的小孩倒是個個都長的可愛.

瞧這位,有點 哈里貝芮的味道把

完了,一到吃飯就變了樣了,看來是真的餓了.

像不像周迅?

拍完后回到酒店和大部隊集合,前往較遠的女王宮。
女王宮(BANTEAY SREI)離吳哥城東南約25公里。走進女王宮,滿眼都是紅色的精致浮雕。女王宮并非顧名思義,只是因為它的建筑的精致,相傳是女性工匠所為,才被稱為“女王宮”的。站在女王宮前,不由得被它那精美嫻熟的雕刻完全傾倒。壁龕里梳著辮子、身穿簡單而寬松的長裙的仙女們以及手持長矛、蓮花的男性守護神栩栩如生,外墻、宮門和門楣上的花紋浮雕優美細膩,完美得令人嘆為觀止,被譽為“吳哥古跡的燦爛明珠”并不為過。


路上一所由國外教育基金會捐贈的小學吸引了我們。這是一所極小極小的學校,只有二間簡陋的平房作教室,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掛著佛像,而左右二邊是前國王西哈努克和王后的頭像。我們去的時候正是學生下課時間,他們中大多數人都光著腳,穿著看來并不怎么干凈的校服,玩著我們小時候玩過的游戲,跳繩、蕩秋千、滑滑梯-------到處是歡笑聲、嬉鬧聲,他們是未來這個國度的希望啊。


由于家庭貧困,柬埔寨全國超過10%的學齡兒童上不了學。在飯店、市場等公共設施里隨處可見寫有“DONATION”字樣的透明塑料箱,等著別人的救助,在吳哥景區里,在城鎮馬路上也到處可見衣衫襤褸、骨瘦如柴或缺胳膊少腿的乞丐向游人伸出雙手,二十幾年的戰爭使得這個原本東南亞最富足的國家面目全非。
2005年10月9日
終于到了要離開暹粒的時候了,三天半,吳哥已經長在心里揮之不去......
回金邊,我們決定走水路。可是,這并不是個十分明智的選擇,想在艙頂邊曬太陽邊欣賞洞里薩河的景色,可呆不到十分鐘就被毒辣的太陽趕回了悶熱的船艙內,真佩服那些老外,可以把自己當咸魚那樣曬上半天。
就這樣在高棉人的母親河的懷抱里搖晃了五個多小時,我們回到了金邊。

10月10日,去了骷髏塔,集中營等等時期留下的產物.不過我更感興趣的還是到處逛逛,看看那邊百姓的生活



在河邊玩跳水的小孩技術相當了得,吸引我在那邊拍了好久,


10月11日,起早,飯店門口的河邊晃悠.

在河邊給孩子洗澡

吃早飯呢,還是有名的金邊粉.


吃完早飯 玩的更開心 的

我們住的飯店,位置不錯,價格也便宜.20美金一晚

金邊的皇宮

路邊的僧侶

胖叔叔 呵呵
回家了,回家了.雖然時間短促,留了不少的遺憾.但我們帶回了高棉的微笑.那份神秘依舊會出現在我的夢里.
關于吳哥:
吳哥古跡(Angkor)位于暹粒省境內,距首都金邊約240公里。在公元9世紀至15世紀時,吳哥曾是柬埔寨的王都,最盛時人口達數十萬。
吳哥始建于公元802年,完成于1201年,前后歷時400年。在幾百年的建造過程中,吳哥三易中心。第一次王都中心建在巴肯寺(耶輸跋摩一世時代),第二次王都中心是在巴戎寺(羅因陀羅跋摩二世時代),第三次王朝中心又定在巴芳寺(烏答牙提耶跋摩二世時代)。吳哥曾先后兩次遭洗劫和破壞。第一次是在1177年占婆人侵入柬埔寨時,吳哥遭受了劫掠;第二次是1431年暹羅軍隊的入侵,攻陷了吳哥。吳哥遭到了嚴重破壞,王朝被迫遷都金邊。此后,吳哥被遺棄,逐漸淹沒在叢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紀60年代才被發現,據說是一個名叫亨利·穆奧的法國博物學家發現了吳哥古跡。
吳哥古跡現存600多處,分布在面積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大吳哥和小吳哥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有許多精美的佛塔以及眾多的石刻浮雕,蔚為壯觀。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有些石塊重達8噸以上。佛塔刻有各種形態的雕像,有的高達數米,生動逼真。吳哥寺中的五座蓮花蓓蕾似的佛塔高聳入云,是高棉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精湛建筑。除大吳哥、小吳哥及三個王都中心外,女王宮和空中宮殿也是吳哥古跡中著名的景點。空中宮殿是一座全石結構建筑,據說建于11世紀。宮殿建在一座高12米的高臺上,成金字塔形,分三層。臺中心建有一塔,塔上涂金,光芒四射。高臺四周有石砌回廊環繞。由于臺高,給人一種懸在空中的感覺,因而得名。
吳哥城東北約25公里處,原名濕婆宮,建成于吳哥王朝(門內加者)耶跋摩5世元年(公元968年)。它坐西朝東,長200米,寬約100米,中心為3座并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對稱的配殿。朱紅色的塔祠建在一個一米多高的臺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約10米。正中的神祠供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毗濕奴神。每座塔祠的東、南、北各有一門,門高僅1.2米,禮拜者須彎腰屈膝方能入內。每個門前均有守護神石雕一對,兩側墻上有手持長矛的武士,及仙女的浮雕。塔祠外圍3道圍塔,內外圍墻之間,有拱門,鏤花石柱和石碑等。整個塔祠群巍峨壯觀,建筑奇巧別致,雕刻細膩優美。每座塔祠上都刻有各種神鬼羅剎的雕像。塔基及其兩側的神龕和門樓上也是千姿百態的浮雕,內容多是記載古代高棉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抵御外族侵略的戰斗場面。1431年吳哥城被暹羅攻陷時,女王宮也遭到破壞。
吳哥的大部分建筑已倒塌成廢墟,但吳哥古跡規模之宏偉壯觀,其建筑藝術之璀璨奪目,依然令人驚嘆。考古學家把它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并稱為東方四大奇跡。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整個吳哥古跡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