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這種事呢,其實一開始是窮逼的事(人艱不拆)。 樓下有人說我這叫“往死里摳錢,再節省也不如會賺錢”……我居然,很同意。本文可能不小心更側重節流了(因為的確窮嘛),開源神馬的,我還需努力。 在工作初始階段,投資自己、提高收入是最好的投資,但與此同時(我是說同時,依舊提升本職工作專業技能為主,當然不能為了薅那么一點羊毛整天不務正業了。推薦一本書:羅伯特·帕利亞里尼的《另外8小時》),初始資金的積存、開源節流同樣重要,所以應該至少首先培養這個意識,主觀能動地掌控資金流向(雖然真的不多。。。)。不是摳與不摳,而是分清必要和非必要。暫時來說,節流比開源更摸得到,節流是短期規劃,開源長期目標,兩者缺一不可。如果節流一輩子,那一輩子還是窮逼,而且是摳逼(這應該作名詞還是作動賓短語呢。。。) 【背景介紹】我叫老大爺,今年7月從大學畢業,來到杭州入職,開始我的職業生涯。 大學期間,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生活費全部來自父母。偶爾跟同學一起參加一下兼職,比如給特步在馬拉松現場舉舉廣告牌亂入央視鏡頭,都是些蠅頭小利,圖新鮮圖體驗。 畢業后進入一家國企,工資不高但夠用,福利也算尚可,基本讓我擺脫了啃老模式。 【工具】先說一下我理財常用到的工具APP,排序不分先后。 ●有道云筆記●(橫跨PC和手機,主要用于記錄頻率不太高的定期資金流轉記錄,如每月資金定存,工資收入;各類理財知識文章收集等。之前一直用Evernote,有道云筆記上線后,功能慢慢完善,更接地氣,慢慢拋棄了Evernote。) ●隨手記-搭配卡牛信用卡管家 ● (手機端用于記錄更細節更頻繁的收支記錄,同時在電腦上可以把記賬記錄導出為EXCEL或導出到網盤,方便每月審視自己的收支情況。而卡牛管家可以在收到消費短信提示后,可以自動記賬并導入隨手記中。) ●掌上生活●(招行信用卡的手機客戶端,優惠信息、積分兌換、信用卡賬單實時手機端查詢必備。) 這些是使用頻率較高的,其它某些應用偶爾用到,看情況,就不在此列出了。 【理財途徑】●余某寶●(眾所周知的低風險高靈活以及相對存銀行更高的利息。) ●P2C網貸平臺●(與P2P不同的是,借款方是中小企業,借款用途據說被嚴格控制在企業發展上,有第三方擔保) ●勤薅羊毛、理智消費●(這個大有可為!開源節流是核心思想。) 【我是怎么做的】首先對每個月的支出有個大致的計劃,如果當月要買大件商品,就提前做個心理準備,這樣在日常的細小開支上,會思慮再三是否必要,再下手。 ①我給自己定的每月固定存款計劃為1000元,日常取現的銀行卡(即我的工資卡)上一般只留500元左右,用于偶爾從ATM機取現,其余閑散資金存入余額寶。為了控制自己不亂花余額寶里的錢,我將余額寶的錢又在自己的“概念里”分為兩部分,分別為“固定存款”和“流動資金”。余額寶沒有資金分類功能,因此就需要我自己在記事本上記錄下來。 舉例來說,我將余額寶里的錢記為“A+(B)”,A=固定存款,B=流動資金。比如截止到8月,余額寶的余額是5000+(2000)。到了9月初,定存1000,那么就變成6000+(2000)。但是存完這1000后,我還結余了1500在銀行卡上,怎么辦呢?這部分其中1000就變為流動資金,繼續存入余額寶,記為6000+(3000)。當然,查看余額寶時,顯示的是9000。但我只能在需要時花其中的3000,另外6000是固定存款,除非十分緊急的情況,否則絕不動用!(事實上,我也從不用余額寶來進行網購支付, 而是用信用卡,因為余額寶里的錢一取出,即使立馬存入補回,也要等到第三天才會結算收益。這點相信大家都明白。) 如圖: ②除了網購外,平時在能刷卡的地方,我也盡量先刷信用卡支付。這樣做有3個好處,一來增加了當月可支配財產(此為開源,雖是偽開源),二來可以攢積分(此為羊毛,后文詳述),三來保證余額寶的利息穩定(此為節流且開源)。前提是,必須理智地控制住自己的消費欲,絕不能因為信用卡給我無形中增加了財產就揮霍無度!說白了其實是借銀行的錢來用,但不用還利息,還能保證余額寶額外利息。(當然要保證在到期還款日全額還清) ③在十月份我開始涉足最近大火的P2P網貸,綜合比較后,我選擇了一家號稱P2C的平臺,其實本質上跟P2P沒區別,不過借款方是企業,而且有較大型的擔保公司。于是十月下旬我給自己只留3個月左右的應急生活資金,其余1萬元(最小額度是1W),懷著忐忑的心情試水了一個半年期的項目,號稱年化收益14%,利息按月支付,到期歸還本金。一個月后,我的確收到了第一筆利息,迅速提現到了我的銀行卡,這才開始對這個平臺稍微放心下來。投入1萬元,一個月利息有118.9元,將近是余額寶的3倍!但這種平臺自然伴隨著高風險,因此不能作為主力投資項目來進行。距項目結束還剩5個月,拭目以待中。 ④前文所述是對我來說比較大筆的資金支配方式,接下來說說薅羊毛二三事,蚊子再小也是肉啊。首先我非常贊同三公子的觀點:“理財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消費,而是給自己或者家人提供一定的物質前提,為他們想過相對自由愜意健康的生活提供保障”。理財不是為了消費,刷信用卡不是為了攢積分,積分只是平時消費的額外副產物,必須是“我確實‘必要’買它,‘因此’我刷了信用卡,‘順便’攢下了積分”這樣的節奏。 同樣,理財不是以薅羊毛為目的,但在無需大額外付出的情況下薅羊毛,的確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我用的是招行的信用卡,其活動力度還是比較大的,比如最近一直火熱的9積分兌換活動。截至目前,我用它兌換過2次哈根達斯單球冰淇淋、2次哈根達斯脆皮三明治、1次禾綠回轉壽司優惠套餐、1次麥當勞圣代、2個麥當勞派等等等等,都只要9積分。諸如哈根達斯這樣的高價店,以前作為一個窮屌絲看來,是屬于奢侈的,完全不會想到去消費它。這就是一種“我本來就買東西,那么我買其他必備品時恰好攢下了積分,恰好換取了令我感到好虛榮好幸福好滿足的商品。”——這么一種體驗感受。 其余還有很多超值的商品可兌換,但不能因為其超值,就在自己不需要的情況下也去兌換。 除了積分兌換,還有其它一些羊毛。 比如淘寶最近推出的點外賣應用(叫“淘點點”),在其推廣期推出了用手機叫外賣,50%免單率的活動。而實際使用中,免單率幾乎接近80%。那一周的晚飯我幾乎沒有自己付過錢,都是用其返還的紅包來支付。 雙11、雙12的紅包等活動,也是同理,今年雙11期間我買了4件商品只花了8塊錢,其余都是用搶到的紅包來支付,淘寶幫我付了將近150元。 我時刻謹記,只在不需自己大量付出時占便宜,絕不能因為有便宜可占而作不必要的交易。 ⑤每次支出和收入,無論多細微,我都盡量在隨手記上做好記錄。基本上每周會審視一下自己的收支情況,感覺消費超出預期的時候,就用網頁端導出EXCEL文件,在電腦上篩選出一些不必要的開支項目,提醒自己下月不能再沖動消費。 【支出分析】對我來說,最大頭的消費項目——房租,自不必提。 其次是交通,每兩周回家一次,每次來回坐動車200元,每月400元。女友在外地讀研,每月她來找我,或者我去找她,交通都是我包,來回一趟為562元。 再次就是伙食,雖然午餐單位包了,但平均每天早餐4.5+晚餐15,一個月下來600左右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此外每月大概有300用于交際消費(請小伙伴吃飯神馬的)。 以上都是必要開支。 每月自己也會手癢買買小玩意,偶爾幫女友的淘寶付付款(痛哭并快樂著T-T)。。。這些就,盡量控制吧。。。 【明年目標】1.繼續保持存錢和記賬習慣,爭取明年年底存款比今年翻番。 2.審慎觀望,有余力時輕微嘗試以P2P、比特幣等為代表的新生投資產品(或說投機產品也不為過)。 3.力所能及地為家人多添置些他們需要的東西,保持每半月回家一次的頻率,繼續適度包養還在讀研的女友,為我們以后的共同生活打好堅實的基礎。 4.希望股市能給點力,讓我被套牢的股票解脫出來! 5.愿世界和平,房價下跌。 |
|
來自: 羅浪潮 > 《金融,財經與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