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友語錄# 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帶走,除了腳印什么都不留下!每個剛背起背包,穿起徒步鞋的旅友,在你們剛踏進戶外天地時總會有老驢們會說這句話。初始你會心懷敬意他們怎么能說出來這么富有哲理的話語,等進山出山幾次,從旅友進化到了驢友的時候你就會明白,能做到這樣的驢,那才是一個合格的驢友。 #驢友語錄# 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春天戶外驢行注意事項要注意巖石有無風化。解凍季節盡量不去踩踏溪水湖河冰面。 #驢友語錄# 踏進了戶外圈,你就成了一個驢子了嗎?往往有時候可能跟隊進山過幾次之后我們才會判斷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樣的活動,另外自己的心理和身體狀態有沒有調成驢子狀態,看看下面這些你能做到幾條呢?1、團隊. 2、平等. 3、環保. 4、信賴與服從. 5、體諒. 6、忠誠. 7、進取. 8、寬容. 9、熱心. 10、適度. #戶外裝備# 之新驢選擇裝備篇原則:使用頻率高,距離身體近先買,反之則容后添置。根據參加活動的性質,如以一天的穿越、徒步為主的購置:登山鞋、、背包、登山杖、護膝、沖鋒衣褲、速干衣褲、手套、襪子等。如果兩天以上的穿越野營,就需要睡袋、防潮墊、頭燈、帳篷、爐頭和套鍋了。當然了,最重要別忘了你自己^^... #戶外裝備# 背包如何選擇 1.根據運動方式及背包用途選擇背包的類型,如登山還是攀巖?騎行還是徒步?2.根據外出時間及裝載物品的數量選擇背包的容積。走幾天,去哪里很重要 3.根據身體選用背負系統的尺碼. 4.戶外包的材料很重要。5. 戶外包包重要的是良好的結構和設計,這是背包性能優越的前提。 #戶外裝備# 登山杖,它在登山活動中不可或缺,能很好的為膝蓋減負,增加上坡時的力量,加強身體平衡性。 同時能將上下坡時作用在腿部的沖擊力分散部分到手臂上。有研究顯示下坡時膝蓋部分的受力在沒有使用登山杖的時候比使用登山杖的情形多出22%,大腿肌肉消耗的能量也多出21%。爬山很不錯,膝蓋很重要!一定要保護好。 #戶外裝備# 登山鞋,經常會有剛開始玩戶外的朋友問鞋子怎么買?介紹一下:戶外鞋根據參加活動的不同有很多分類,但一般戶外就是爬山、徒步和長途旅行居多,選購鞋子時需注意:1、鞋碼要比正常穿著鞋子大一碼,在下午或晚上腳部發脹的時候親自試穿;2、登山鞋或者徒步鞋需配厚實的純棉襪,吸汗更能防止腳部磨傷。 #戶外裝備# 護膝篇,吃貨最怕牙杯具,驢友最怕腿杯具!當一頭驢首先要了解的知識之一就是保護膝蓋:1、下山前綁好護膝,下山時腿稍彎,身體重心后移,減輕膝蓋壓力. 2、下山途中不要跑著跳著下山,腳踏實地要嚴格做到. 3、根據自己合理負重,不要逞強背的太多. 4、平時有意識加強腿部鍛煉。 #戶外裝備# 睡袋,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睡袋,要木乃伊式的還是要信封式的,該選棉的還是羽絨的,請參閱如何選擇睡袋 #戶外知識# 戶外旅行需要常備的小藥品: 1、創可貼,白藥氣霧劑、棉簽消毒棉等 2、如果高原旅行最好先服用紅景天防止高原反應,一定要帶防感冒如感冒沖劑,白加黑等 3、云南白藥、速效救心丸、黃連素等內服藥 4、另外如抗菌消炎,止痛類的藥物等。 小知識分享,旅途上的好心情需要有健康的體魄做后盾~! #戶外知識# 什么是徒步?應為為“HIKING”,是戶外運動的基本構成。 當“徒步”介入戶外的概念之后,它就演化為一種運動方式,和其他所有運動一樣,有專門的規則和竅門,可以說,徒步是步行、攀登、重量訓練和增氧健身的組合,可以包含一天幾公里的步行或用一周的時間攀登多山的地區。? #戶外知識# 女生注意,可能有些女孩子擔心參加戶外運動的時候會讓皮膚和頭發受損傷,這里就給大家推薦幾種戶外時必備的化妝品和趣味小裝備:保濕霜;根據季節帶不同SPF值15-30的防曬霜,;小罐牙膏刷牙也消炎;頭巾擺酷又呵護秀發;多功能小腰包;可組裝的筷子和勺子;戶外小小指北針...小零嘴口香糖之類的看個人愛好啦! 人生就是一場盛大的旅行,生活不是為了最后的終點,而是在于生命的每一刻!我心目中的驢友就是敢作敢當,有責任有品質的旅行者。ms比較美好的品質都可以在他們的身上泛出異樣的光芒!即使因為某些事情被誤會也可以大度的去寬容和理解,即使累也能發揮堅強的毅力去堅持...驢友敢愛敢恨,敢走敢停,有想法不盲目...希望你們不論在哪里都是幸福的行走在這人生路上!那你呢 驢子裝備用品知識普及: 一、 背包---登山包大小不同,適用的情況也不同哦,下面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1、 大背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背著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根據男女生身材和個人背負能力選擇即可,無須去攀比哦^^...)? 2、 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15-30L不等,一日游的基本選擇。) 3、 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帶可放水壺的那種,會比較方便。) 4、 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二、 野營---裝備選擇 1、 睡袋(有關睡袋的選擇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如何選擇睡袋?長途宜帶體積小的羽絨睡袋,節省空間;另外就是根據季節溫度的不同需要去帶。) 2、 睡袋內膽(長途旅行不露營的話,只要帶個防臟的抓絨或者棉睡袋內膽就可以。) 3、 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長途遠行建議帶體積小的輕便的帳篷) 4、 帳篷地席(保護你的帳篷底面,免受磨損;同時也是防潮第一層哦!) 5、 防潮墊(普通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沖氣墊讓你更舒服。) 6、 鋁膜地席(攜帶輕巧方便,必要是時可以作為攝影的反光板。) ? 三、 照明篇 1、 頭燈(可以讓雙手解放出來,看過井下煤礦工人安全帽上帶的燈嗎?這就是頭燈,很方便也很實用。) 2、 手電(作為夜間行走或光線不好時備用的照明用具,要選一些比較耐摔打耐用可靠型的。) 3、 營燈(一般作為夜間營地使用或睡前在帳篷內用,照明時間會比較長。) 4、 熒光棒(有一定的作用,就是不要亂扔,不環保。這個我倒是用的很少,不知道其他的驢友朋友們有沒有用的呢?) 5、 防風打火機(用處不小,應急時做照明不錯。男驢們有人有嗎?) 6、 防水火柴(也是應急之用,俺米有注意過啊,囧...) 四、 炊具篇 1、 爐頭(在野外可以吃到煮熟的飯菜,在山里露營必備。吃一口熱乎飯喝一口熱乎湯可是灰常重要的說,深有體會。) 2、 氣罐(現在氣罐長氣和扁氣都有,一管氣也能做好幾次飯,必須的。) 3、 套鍋(有灶臺了,沒鍋可不行,燒飯、燒湯、煮面、煎蛋都靠它了。) 4、 小鋼杯(環保用品,喝什么都可以,早上還可作為洗漱杯。有時也叫它“討飯杯”^^...這是調侃,驢子們出去可一定要首先保證帶夠自己的吃用才好!) 5、 燒烤爐(自駕車活動可以攜帶的腐化用品) 五、 水具篇 1、 戶外水壺(價格不等,質量也會有不同的區別。) 2、 軍用水壺(裝的水會比較多,但是目前見到的比較少。) 3、 水袋(野外穿越或自行車旅行時比較管用,不用卸包就可以喝到水。) 4、 保溫水壺(冬天出去,喝一口熱水是一種享受。所以,保溫很重要!) 5、 凈水器(比較專業,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的人士用。有點奢侈了咯~哈哈...) 6、 凈水藥片(攜帶方便,凈水效果一般,但可滿足要求) 六、 通訊篇 1、 手機(最常用的聯系方式、信號很關鍵、但在野外山里時經常因為沒有信號基本沒戲。) 2、 對講機(團隊活動中很管用的裝備,隊伍行進中互相聯絡很重要。可以防止走錯路或者人員掉隊時及時前后隊通知。) 3、 GPS(全球定位系統,專業的玩具,可以幫忙定位、定線路、防迷路) 4、 求生哨(看名字就知道它的用途了哈^^...攜帶方便,也可作聯系方法之一嘍。) 七、 其他篇 1、 登山杖(使用得好,可以節省很多體力,也加強平衡,驢子的極佳裝備。) 2、 洗漱包(用處不用在說了吧,哈哈!) 3、 個人衛生(牙刷,肥皂,毛巾,牙膏,手紙,爽足粉,耳塞,防曬霜,唇膏,發熱貼,指甲鉗,凈水器藥品,個人藥品,) 4、 背包雨罩(不僅可以防水防背包被劃....長途的話,更是防塵的理想工具。) 5、 背包捆扎帶(可用于背包外掛物件的固定,必要時可連接做保護繩) 6、 地圖(無論是長途還是短途,都用得著的工具) 7、 小快掛(方便在背包上隨便掛取小物件、毛巾、帽子、垃圾袋等) 8、 指南針(野外辨別方向、或迷路后尋找方向的有用工具) 9、 軍刀(小到削蘋果,大到走相對原始的地方時候,開路用很方便!) 10、 戶外手表(可以測海拔、氣溫、氣壓、帶電子羅盤、記時和鬧鐘等功能) 11、 頭巾(即可擦汗,又可做圍脖擺酷、御寒) 12、 防水袋(保護你的衣物,手機等等用品不會進水,方便背包內的整理) 13、 證件袋(貼身放重要的證件或錢財)? 14、 小型望遠鏡(增加視力所及范圍,可帶可不帶。根據個人愛好和所去的環境了。) 15、 針線包(萬一衣物壞了,縫縫補補總是要的) 16、 筆記本(記錄你旅行的心情或帳務的需要) 17、 備用電池及充電器(很多東西用得到電池) 18、 充氣枕(長途坐車或飛機時的理想伴侶) 19、 藥品(感冒藥、消炎藥、防曬霜、好得快、黃連素、止血繃帶、創可貼、維生素藥片、眼藥水、紅花油……根據個人的不同需要攜帶) 20、 備用食品(壓縮餅干、巧克力、牛肉干、葡萄干、能量棒……) ok,說了很多,其實原則就是實用最好,讓自己的裝備發揮最大性價比,不要盲目去攀比燒裝備!有時候溯溪時一雙解放鞋可能要比你的GORE-TEX的防水鞋要好多少,防滑不說還靈活哈^^...即使進水了也不會肉疼! 再PS一下:什么是驢圈三不借? 1.水不借。準備去戶外時一定要備好自己喝的水,水壺和水袋里帶的水需要及時補充,生命能量啊,你懂的! 2.光不借。戶外照明手電、頭燈、蠟燭、火柴等,都是消耗品,如果用完了黑燈瞎火想要充電或買可沒地啊! 3.睡袋不借。暴走一天鉆進睡袋就跟你睡覺的被窩,要是各樣氣味都有可不舒服。 感謝大家分享給你們的朋友,一次簡單的分享,就能拉近朋友之間的距離,感動于這份來自人與人之間美好的傳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