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慶:緊縮趨勢未變 等待三季度反彈![]()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文國慶 編者按:A股走弱固然與實體經濟基本面惡化有關,但最近兩個月的超級弱勢,主要與貨幣緊縮相關。今年前5個月,M1增速只有5.7%,1月份甚至達到1.2%,創十幾年來的新低。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文國慶在本文分析中認為,2010年以前,M1增速與M2 增速大體相近,目前則出現巨大剪刀差,2012年開始M1增速跌破8%達到6.5%,曾經導致了當年的大熊市,2013年M1上升才導致股市的反彈行情,2014年以后貨幣再度緊縮,股市沒有不跌的道理。 上周小結我們把這一輪行情定義為“微刺激,微反彈”,并認為2085點位置是個檢驗指標,只有超過這一指標,對反彈空間才會樂觀。本周看來,市場沒能有效突破這個壓力位。 2085點是個什么位置,不過是從2013年12月3日以來上證指數形成的下降壓力線在本周所處的位置,它表明2014年宏觀經濟形勢對于上證指數的制約作用,如果超越這條壓力線,表明投資者認為宏觀環境出現實質性好轉,如果無法突破,說明目前的經濟形勢還沒有得到投資者的認可。 宏觀經濟的形勢表現在很多方面,有實體經濟數據的變化,也有貨幣環境的擾動。一般來講,如果是由于實體經濟的疲弱,一般來說會出現A股和港股同步走弱,聯袂下跌;如果僅僅是境內貨幣環境的趨緊,則會出現A股和H股背離的走勢。今年3月下旬以來,受到全球股市上揚的帶動,香港國企指數震蕩上揚,累計上漲11%,而處于同一基本面的上證指數則原地踏步,一直掙扎在2000點一線,累計漲幅只有0.23%,如果不是市場外力量托盤,恐怕已經跌穿2000點了。由此,A股的估值水平由三月份與香港大致持平,到現在折價8%。A股今年的走弱固然與實體經濟基本面惡化有關,但是最近兩個月的超級弱勢,主要與貨幣緊縮相關。 在中國的貨幣供應量是否過多的問題上一直存在爭議,多數人認為中國貨幣過多,需要去杠桿,其理由是我們的M2增速5月份高達13.4%,絕對數達到118萬億,新一屆政府也這么認為。但是按照中國的國情分析,M2并不是可以流動的貨幣,其中只有30%左右是真實的流動性,其余70%都被長期投資束縛在鋼筋水泥上了,因而考察流動性是否充裕,主要看M1的多少,在圖1中我們可以看到M1與M2的巨大差異。 我們看到,2010年之后,我國M1增幅遠遠小于M2增幅,僅為后者的一半,這顯示我國經濟中流動性的極度缺乏。在2010年以前,我國M1增速與M2 增速大體相近,而目前則出現巨大剪刀差,2012年開始我國M1增速跌破8%達到6.5%,曾經導致了當年的大熊市,2013年M1上升才導致了股市的反彈行情,但是2014年以后貨幣再度緊縮,股市沒有不跌的道理。今年前5個月,M1增速只有5.7%,1月份甚至達到1.2%,創十幾年來的新低。從圖2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滬深300指數與M1增速的對應關系。 2006-2007年牛市和2009-2010年大反彈,固然有實體經濟的增長作為背景,但是如果沒有同期M1的高速增長,股市的上漲也不會成為現實。今年以來股市的下跌,不正是M1創下14年新低的結果嗎?所以緊縮政策不結束,股市沒有牛市,甚至連一輪像樣的反彈也不會有。那些鼓噪大行情大牛市的人,應該先把李總理的政策意圖搞清楚,然后再判斷行情! 那么判斷市場發生反彈的數量標準是什么?至少M1的增長要與名義GDP相匹配。譬如說,今年一季度我國名義GDP增速為7.8%,同期的M1增速大致應該在7%左右,但是我們實際的M1增速只有5.4%,結果導致了市場的下跌。目前,國務院的貨幣政策有所放松,但偏緊的基調并未改變,三、四、五這三個月的M1增速分別是5.4%、5.5%、5.7%,增速有所恢復,但是速度太慢,與7-8%的要求距離甚遠,所以股市不可能出現像樣的反彈。 我認為新政府試圖走一條新的發展路徑,但是理論儲備明顯不足,對貨幣的認識還有待商榷。從時間的角度看,新政府已經意識到政策可能出問題了,正在逐步調整,但是不會走的很快。按照目前的速度,6月份M1可能恢復到6%,7、8月份才可能達到7%,所以市場暫時不會啟動,但可以保持耐心,等待三季度出現反彈良機。(本文作者文國慶系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和訊評論特約專訪專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