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對聯創作入門(第一章)

     陋室書屋2 2014-06-25

    對聯創作入門(第一章)  

    2012-01-17 11:25:09|  分類: 對聯資料 |舉報 |字號 訂閱

    對聯創作入門(第一章) - 老高小生 - 王玉玨博客

     

    對聯創作入門
     

    第一章   對聯的特征

    對聯能以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占一席之于文苑,有與其它文學形式不同的形式特征。對聯一般都是由兩個相對的句子組成,上句叫上聯(或稱出句),下句叫下聯(或稱對句)。關于對聯的特征,有句順口溜云:對聯對聯,又“對”又“聯”。具體點說,“對”就是上下句對稱,這是從形式上說的;“聯”就是上下兩句渾然一體,這是從內容上說的。一副好的對聯,應該是:內容高度概括,文字高度精煉,形式對仗工整,音節鏗鏘和諧。下面,謹就其特征一一介紹。
    第一節  字數相等,示意完美
    “字數相等,示意完美”這是對聯的第一特征。也是對聯創作的最起碼的一個要求。如果上下聯字數不相等,就不能算作對聯。如“文化大革命”中,許多機關單位門口或牌坊兩邊,都張貼這么兩句話:
    大海航行靠舵手;
    干革命靠毛澤東思想。
    這兩句話盡管掛在大門兩邊或其它的大雅之堂,但因字數不相等,所以不能算作對聯,只能說是兩句口號而已。對聯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但字數多少沒有嚴格的限制,只要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如:
    一字聯:死;(意為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
            !
    二字聯:釣魚;
            打虎。
    ……
    在對聯史上,也曾出現過字數不相等的對聯。據說竊國大盜袁世凱死后,有人給他送了這樣一副對聯:
    袁世凱千古;
    中國人民萬歲!
    當時人們感到奇怪,便問撰聯人:“上聯的‘袁世凱’三字怎么對得起‘中國人民’四個字?”撰聯人說:“袁世凱本來就對不起中國人民嘛。”這副對聯字數不相等是作者匠心獨運,完全是為了造成一種特殊效果。這是對聯史上第一副字數不相等的奇聯,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的。
    第二節   結構相應,對仗工整
    “結構相應,對仗工整”這是對聯的第二個特征。對聯要求上下聯每個詞語都互相對仗,并力求工整妥貼,自然渾成。無論詞類、詞性,上下聯都必須彼此對仗。如果上下聯根本不對仗,盡管字數相等,也不能算對聯。
    對仗有三個基本要求:
    一是詞類相當。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一書中說“按照詩的對仗,詞可以分為九類,即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顏色詞、方位詞、副詞、虛詞和代詞。”古人屬對一般把字(詞)分為實字、虛字、助字和半虛半實字。其定義是:“無形可見為虛,有跡可指為實,體本乎靜為死,用發乎動為生;似有似無者,半虛半實。”簡單來說,屬對要求是“實對實,虛對虛,活對活,死對死。”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
    二是結構相應。是指上下聯的句型一致,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并列結構對并列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對聯的字數越多,結構的變化越大,因而要求越高。詞類相當和結構相應必須綜合運用。下面以明代解縉寫的一副對聯來分析: 墻  上  蘆  葦  頭  重  腳  輕   根   底  淺;
         山  間  竹  筍  嘴  尖  皮  厚   腹   中  空。                                                                  
          |    |           |    |    |   |    |     |    |
     名  方    名    名  形  名  形   名   方   形
      位              容      容        位   容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偏正結構        主謂結構 主謂結構 偏正結構
     
        偏正結構         聯合結構        主謂結構
           |                    聯 合 結 構
           |                         |
        主語部分                謂 語 部 分
    這幅對聯中無論是詞性還是句子結構,都對得非常工整。
    三是節奏相同。是指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如下面的對聯:
    風和/日麗;
    人杰/地靈。(二、二節奏)
    說/真心話;
        做/老實人。(一、三節奏)
    第三節    平仄相對,聲律和諧
    “平仄相對,聲律和諧”是對聯的第三個特征。簡單來說,就是“平仄和諧”,是指對聯的上下聯相對應的詞的平仄要相對,一聯之內要平仄交替。對聯是講究聲律的。“聲”就是聲調,也就是平仄;“律”指平仄分布的規律。凡會做律詩的人都很重視平仄。那么什么是平仄呢?平仄就是指字的平聲和仄聲。
    (一)古代的四聲:平,就是平聲字;仄,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字。釋真空有首《玉鑰匙歌訣》(《康熙字典》標《分四聲法》)對此解得比較精確:
    1、平——平聲平道莫低昂(如邊、天、飛、前、能)
    2、上——上聲高呼猛烈強(如古、老、小、掌、好)
    3、去——去聲分明哀遠道(如放、漢、送、舊、在)
    4、入——入聲短促急收藏(如吃、切、必、國、末)
    近代語言學家劉復作了補充說明:“平聲平去,曲折最少——平微調;上、去兩聲,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總之,非平衡調。入聲最短,促調。”
    (二)近(現)代的四聲:平,就是陰平、陽平;仄,包括上聲和去聲。有人作了一歌訣云:
    1、陰平——起音高高一路平(如媽m?)
    2、陽平——從低到高向上升(如麻m?)
    3、上聲——先降然后再揚起(如馬m?)
    4、去聲——高處降到最低層(如罵m?)
    (三)近(現)代四聲與古代四聲在對聯中的聯系與區別
    近(現)代四聲與古代四聲中的平仄大多數是相通的。但為什么現代的人讀古詩時會感到有點不押韻呢?因為近代聲律發生了變化,四聲的劃分與古代四聲有區別。如“節約”一詞,現代讀音為“jiе yuē…”,是平聲,而古聲律中讀仄聲。我們平時創作對聯時也應區分近代四聲與古代四聲、普通話與本地方言。一般來講,盡量用普通話中的平仄作對,鄉村也可采用本地方言。
    為什么對聯的上下聯相對應的詞要平仄相對,一聯之內要平仄交替呢?這是為了使聯語的節奏鮮明和諧、悅耳動聽。因為平聲和仄聲是相互對立的兩大類型,有意識地讓它們在聯語中交替出現,能使聲調有規則地多樣化,而不至于單調,造成回環起伏的旋律,收到好的藝術效果。如下聯:
    浪子回頭金不換;(仄仄平平平仄仄)
    真情到處石能開。(平平仄仄仄平平,“石”讀仄聲)
    因為此聯中字字講究平仄,讀來悅耳動聽。這里特別強調一點:一般情況下對聯的上聯末尾一字必須用仄聲字,下聯末尾一字必須用平聲字,即“仄起平收”。
    搞清了字的平仄,還必須掌握對聯平仄的排列規律。對聯的平仄規律是平仄相間或相反。相間是指同一上聯或下聯中每間隔二到三字就互相交換平仄,相反是指上聯和下聯相對應的位置的平仄是“平對仄,仄對平”。下面介紹一些對聯的平仄排列:
    四言聯: 平平仄仄;        如:    千山競秀;
             仄仄平平。                萬物爭榮。
             仄平平仄;        如:    水天一色;
             平仄仄平。                風月無邊。
    五言聯: 平平平仄仄;      如:    浮云游子意;
             仄仄仄平平。              落日故人情。
             仄平平仄仄 ;     如:    路遙知馬力;
             仄仄仄平平。              事久見人心。
    七言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    貧居鬧市無人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富在深山有遠親。
             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   流水下灘非有意;
             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云出岫本無心。
    在創作對聯時,要按照“奇位字(即1、3、5、7……)可活用,偶位字要分明”的原則自由運用,初學者亦可按格式套用。
    第四節   內容相關,語意連貫
    內容相關,語意連貫是對聯的又一特征。它是指上下聯的意思彼此相互關聯,也就是內容相同或相反,表達的語意要渾然一致。一幅對聯如果只作形式上的一致,不求內容上的統一,那是生拼硬湊,不是好對聯。如下面兩聯:
        反對侵略;                 電影院里看電影;
        學習下棋。                 圖書館里讀圖書。
    從文字對偶形式來看,詞性、句型對得不錯,亦合平仄,但其上下聯意思不相關聯,中間缺乏聯系,風馬牛不相及,所以不能算作對聯,只能算是對偶句。有人曾經為對聯作過生動比喻:上下聯好比雙峰對峙,或者二水分流,表面看來是互相隔離的,但實際上是兩峰之間有山脈相連,二水之間有暗泉相通。這個比喻很恰當。
    我們再來看這幅對聯:
    瑞雪片片兆豐年,家家恭喜致富;
    臘梅點點報新春,人人慶賀安康。
    此聯表面是上下聯各寫一個意思,但兩者內容又是互相補充的,統一在“大好形勢”這一意境里,表現了“人壽年豐”的主題。
    對聯的特征還有,如字不重復等。字不重復是指上下聯的用字不重復。因為對聯大多是比較短的,字數較少,如果上下聯重復使用相同的字,不利于表達豐富的內容,還容易造成同義。這是對聯創作中的忌諱。

       對聯的特征

    對聯能以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占一席之于文苑,有與其它文學形式不同的形式特征。對聯一般都是由兩個相對的句子組成,上句叫上聯(或稱出句),下句叫下聯(或稱對句)。關于對聯的特征,有句順口溜云:對聯對聯,又“對”又“聯”。具體點說,“對”就是上下句對稱,這是從形式上說的;“聯”就是上下兩句渾然一體,這是從內容上說的。一副好的對聯,應該是:內容高度概括,文字高度精煉,形式對仗工整,音節鏗鏘和諧。下面,謹就其特征一一介紹。
    第一節  字數相等,示意完美
    “字數相等,示意完美”這是對聯的第一特征。也是對聯創作的最起碼的一個要求。如果上下聯字數不相等,就不能算作對聯。如“文化大革命”中,許多機關單位門口或牌坊兩邊,都張貼這么兩句話:
    大海航行靠舵手;
    干革命靠毛澤東思想。
    這兩句話盡管掛在大門兩邊或其它的大雅之堂,但因字數不相等,所以不能算作對聯,只能說是兩句口號而已。對聯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但字數多少沒有嚴格的限制,只要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如:
    一字聯:死;(意為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
            !
    二字聯:釣魚;
            打虎。
    ……
    在對聯史上,也曾出現過字數不相等的對聯。據說竊國大盜袁世凱死后,有人給他送了這樣一副對聯:
    袁世凱千古;
    中國人民萬歲!
    當時人們感到奇怪,便問撰聯人:“上聯的‘袁世凱’三字怎么對得起‘中國人民’四個字?”撰聯人說:“袁世凱本來就對不起中國人民嘛。”這副對聯字數不相等是作者匠心獨運,完全是為了造成一種特殊效果。這是對聯史上第一副字數不相等的奇聯,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的。
    第二節   結構相應,對仗工整
    “結構相應,對仗工整”這是對聯的第二個特征。對聯要求上下聯每個詞語都互相對仗,并力求工整妥貼,自然渾成。無論詞類、詞性,上下聯都必須彼此對仗。如果上下聯根本不對仗,盡管字數相等,也不能算對聯。
    對仗有三個基本要求:
    一是詞類相當。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一書中說“按照詩的對仗,詞可以分為九類,即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顏色詞、方位詞、副詞、虛詞和代詞。”古人屬對一般把字(詞)分為實字、虛字、助字和半虛半實字。其定義是:“無形可見為虛,有跡可指為實,體本乎靜為死,用發乎動為生;似有似無者,半虛半實。”簡單來說,屬對要求是“實對實,虛對虛,活對活,死對死。”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
    二是結構相應。是指上下聯的句型一致,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并列結構對并列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對聯的字數越多,結構的變化越大,因而要求越高。詞類相當和結構相應必須綜合運用。下面以明代解縉寫的一副對聯來分析: 墻  上  蘆  葦  頭  重  腳  輕   根   底  淺;
         山  間  竹  筍  嘴  尖  皮  厚   腹   中  空。                                                                  
          |    |           |    |    |   |    |     |    |
     名  方    名    名  形  名  形   名   方   形
      位              容      容        位   容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偏正結構        主謂結構 主謂結構 偏正結構
     
        偏正結構         聯合結構        主謂結構
           |                    聯 合 結 構
           |                         |
        主語部分                謂 語 部 分
    這幅對聯中無論是詞性還是句子結構,都對得非常工整。
    三是節奏相同。是指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如下面的對聯:
    風和/日麗;
    人杰/地靈。(二、二節奏)
    說/真心話;
        做/老實人。(一、三節奏)
    第三節    平仄相對,聲律和諧
    “平仄相對,聲律和諧”是對聯的第三個特征。簡單來說,就是“平仄和諧”,是指對聯的上下聯相對應的詞的平仄要相對,一聯之內要平仄交替。對聯是講究聲律的。“聲”就是聲調,也就是平仄;“律”指平仄分布的規律。凡會做律詩的人都很重視平仄。那么什么是平仄呢?平仄就是指字的平聲和仄聲。
    (一)古代的四聲:平,就是平聲字;仄,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字。釋真空有首《玉鑰匙歌訣》(《康熙字典》標《分四聲法》)對此解得比較精確:
    1、平——平聲平道莫低昂(如邊、天、飛、前、能)
    2、上——上聲高呼猛烈強(如古、老、小、掌、好)
    3、去——去聲分明哀遠道(如放、漢、送、舊、在)
    4、入——入聲短促急收藏(如吃、切、必、國、末)
    近代語言學家劉復作了補充說明:“平聲平去,曲折最少——平微調;上、去兩聲,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總之,非平衡調。入聲最短,促調。”
    (二)近(現)代的四聲:平,就是陰平、陽平;仄,包括上聲和去聲。有人作了一歌訣云:
    1、陰平——起音高高一路平(如媽m?)
    2、陽平——從低到高向上升(如麻m?)
    3、上聲——先降然后再揚起(如馬m?)
    4、去聲——高處降到最低層(如罵m?)
    (三)近(現)代四聲與古代四聲在對聯中的聯系與區別
    近(現)代四聲與古代四聲中的平仄大多數是相通的。但為什么現代的人讀古詩時會感到有點不押韻呢?因為近代聲律發生了變化,四聲的劃分與古代四聲有區別。如“節約”一詞,現代讀音為“jiе yuē…”,是平聲,而古聲律中讀仄聲。我們平時創作對聯時也應區分近代四聲與古代四聲、普通話與本地方言。一般來講,盡量用普通話中的平仄作對,鄉村也可采用本地方言。
    為什么對聯的上下聯相對應的詞要平仄相對,一聯之內要平仄交替呢?這是為了使聯語的節奏鮮明和諧、悅耳動聽。因為平聲和仄聲是相互對立的兩大類型,有意識地讓它們在聯語中交替出現,能使聲調有規則地多樣化,而不至于單調,造成回環起伏的旋律,收到好的藝術效果。如下聯:
    浪子回頭金不換;(仄仄平平平仄仄)
    真情到處石能開。(平平仄仄仄平平,“石”讀仄聲)
    因為此聯中字字講究平仄,讀來悅耳動聽。這里特別強調一點:一般情況下對聯的上聯末尾一字必須用仄聲字,下聯末尾一字必須用平聲字,即“仄起平收”。
    搞清了字的平仄,還必須掌握對聯平仄的排列規律。對聯的平仄規律是平仄相間或相反。相間是指同一上聯或下聯中每間隔二到三字就互相交換平仄,相反是指上聯和下聯相對應的位置的平仄是“平對仄,仄對平”。下面介紹一些對聯的平仄排列:
    四言聯: 平平仄仄;        如:    千山競秀;
             仄仄平平。                萬物爭榮。
             仄平平仄;        如:    水天一色;
             平仄仄平。                風月無邊。
    五言聯: 平平平仄仄;      如:    浮云游子意;
             仄仄仄平平。              落日故人情。
             仄平平仄仄 ;     如:    路遙知馬力;
             仄仄仄平平。              事久見人心。
    七言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    貧居鬧市無人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富在深山有遠親。
             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   流水下灘非有意;
             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云出岫本無心。
    在創作對聯時,要按照“奇位字(即1、3、5、7……)可活用,偶位字要分明”的原則自由運用,初學者亦可按格式套用。
    第四節   內容相關,語意連貫
    內容相關,語意連貫是對聯的又一特征。它是指上下聯的意思彼此相互關聯,也就是內容相同或相反,表達的語意要渾然一致。一幅對聯如果只作形式上的一致,不求內容上的統一,那是生拼硬湊,不是好對聯。如下面兩聯:
        反對侵略;                 電影院里看電影;
        學習下棋。                 圖書館里讀圖書。
    從文字對偶形式來看,詞性、句型對得不錯,亦合平仄,但其上下聯意思不相關聯,中間缺乏聯系,風馬牛不相及,所以不能算作對聯,只能算是對偶句。有人曾經為對聯作過生動比喻:上下聯好比雙峰對峙,或者二水分流,表面看來是互相隔離的,但實際上是兩峰之間有山脈相連,二水之間有暗泉相通。這個比喻很恰當。
    我們再來看這幅對聯:
    瑞雪片片兆豐年,家家恭喜致富;
    臘梅點點報新春,人人慶賀安康。
    此聯表面是上下聯各寫一個意思,但兩者內容又是互相補充的,統一在“大好形勢”這一意境里,表現了“人壽年豐”的主題。
    對聯的特征還有,如字不重復等。字不重復是指上下聯的用字不重復。因為對聯大多是比較短的,字數較少,如果上下聯重復使用相同的字,不利于表達豐富的內容,還容易造成同義。這是對聯創作中的忌諱。

     

       對聯的特征

    對聯能以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占一席之于文苑,有與其它文學形式不同的形式特征。對聯一般都是由兩個相對的句子組成,上句叫上聯(或稱出句),下句叫下聯(或稱對句)。關于對聯的特征,有句順口溜云:對聯對聯,又“對”又“聯”。具體點說,“對”就是上下句對稱,這是從形式上說的;“聯”就是上下兩句渾然一體,這是從內容上說的。一副好的對聯,應該是:內容高度概括,文字高度精煉,形式對仗工整,音節鏗鏘和諧。下面,謹就其特征一一介紹。
    第一節  字數相等,示意完美
    “字數相等,示意完美”這是對聯的第一特征。也是對聯創作的最起碼的一個要求。如果上下聯字數不相等,就不能算作對聯。如“文化大革命”中,許多機關單位門口或牌坊兩邊,都張貼這么兩句話:
    大海航行靠舵手;
    干革命靠毛澤東思想。
    這兩句話盡管掛在大門兩邊或其它的大雅之堂,但因字數不相等,所以不能算作對聯,只能說是兩句口號而已。對聯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但字數多少沒有嚴格的限制,只要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如:
    一字聯:死;(意為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
            !
    二字聯:釣魚;
            打虎。
    ……
    在對聯史上,也曾出現過字數不相等的對聯。據說竊國大盜袁世凱死后,有人給他送了這樣一副對聯:
    袁世凱千古;
    中國人民萬歲!
    當時人們感到奇怪,便問撰聯人:“上聯的‘袁世凱’三字怎么對得起‘中國人民’四個字?”撰聯人說:“袁世凱本來就對不起中國人民嘛。”這副對聯字數不相等是作者匠心獨運,完全是為了造成一種特殊效果。這是對聯史上第一副字數不相等的奇聯,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的。
    第二節   結構相應,對仗工整
    “結構相應,對仗工整”這是對聯的第二個特征。對聯要求上下聯每個詞語都互相對仗,并力求工整妥貼,自然渾成。無論詞類、詞性,上下聯都必須彼此對仗。如果上下聯根本不對仗,盡管字數相等,也不能算對聯。
    對仗有三個基本要求:
    一是詞類相當。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一書中說“按照詩的對仗,詞可以分為九類,即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顏色詞、方位詞、副詞、虛詞和代詞。”古人屬對一般把字(詞)分為實字、虛字、助字和半虛半實字。其定義是:“無形可見為虛,有跡可指為實,體本乎靜為死,用發乎動為生;似有似無者,半虛半實。”簡單來說,屬對要求是“實對實,虛對虛,活對活,死對死。”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
    二是結構相應。是指上下聯的句型一致,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并列結構對并列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對聯的字數越多,結構的變化越大,因而要求越高。詞類相當和結構相應必須綜合運用。下面以明代解縉寫的一副對聯來分析: 墻  上  蘆  葦  頭  重  腳  輕   根   底  淺;
         山  間  竹  筍  嘴  尖  皮  厚   腹   中  空。                                                                  
          |    |           |    |    |   |    |     |    |
     名  方    名    名  形  名  形   名   方   形
      位              容      容        位   容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詞
     
      偏正結構        主謂結構 主謂結構 偏正結構
     
        偏正結構         聯合結構        主謂結構
           |                    聯 合 結 構
           |                         |
        主語部分                謂 語 部 分
    這幅對聯中無論是詞性還是句子結構,都對得非常工整。
    三是節奏相同。是指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如下面的對聯:
    風和/日麗;
    人杰/地靈。(二、二節奏)
    說/真心話;
        做/老實人。(一、三節奏)
    第三節    平仄相對,聲律和諧
    “平仄相對,聲律和諧”是對聯的第三個特征。簡單來說,就是“平仄和諧”,是指對聯的上下聯相對應的詞的平仄要相對,一聯之內要平仄交替。對聯是講究聲律的。“聲”就是聲調,也就是平仄;“律”指平仄分布的規律。凡會做律詩的人都很重視平仄。那么什么是平仄呢?平仄就是指字的平聲和仄聲。
    (一)古代的四聲:平,就是平聲字;仄,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字。釋真空有首《玉鑰匙歌訣》(《康熙字典》標《分四聲法》)對此解得比較精確:
    1、平——平聲平道莫低昂(如邊、天、飛、前、能)
    2、上——上聲高呼猛烈強(如古、老、小、掌、好)
    3、去——去聲分明哀遠道(如放、漢、送、舊、在)
    4、入——入聲短促急收藏(如吃、切、必、國、末)
    近代語言學家劉復作了補充說明:“平聲平去,曲折最少——平微調;上、去兩聲,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總之,非平衡調。入聲最短,促調。”
    (二)近(現)代的四聲:平,就是陰平、陽平;仄,包括上聲和去聲。有人作了一歌訣云:
    1、陰平——起音高高一路平(如媽m?)
    2、陽平——從低到高向上升(如麻m?)
    3、上聲——先降然后再揚起(如馬m?)
    4、去聲——高處降到最低層(如罵m?)
    (三)近(現)代四聲與古代四聲在對聯中的聯系與區別
    近(現)代四聲與古代四聲中的平仄大多數是相通的。但為什么現代的人讀古詩時會感到有點不押韻呢?因為近代聲律發生了變化,四聲的劃分與古代四聲有區別。如“節約”一詞,現代讀音為“jiе yuē…”,是平聲,而古聲律中讀仄聲。我們平時創作對聯時也應區分近代四聲與古代四聲、普通話與本地方言。一般來講,盡量用普通話中的平仄作對,鄉村也可采用本地方言。
    為什么對聯的上下聯相對應的詞要平仄相對,一聯之內要平仄交替呢?這是為了使聯語的節奏鮮明和諧、悅耳動聽。因為平聲和仄聲是相互對立的兩大類型,有意識地讓它們在聯語中交替出現,能使聲調有規則地多樣化,而不至于單調,造成回環起伏的旋律,收到好的藝術效果。如下聯:
    浪子回頭金不換;(仄仄平平平仄仄)
    真情到處石能開。(平平仄仄仄平平,“石”讀仄聲)
    因為此聯中字字講究平仄,讀來悅耳動聽。這里特別強調一點:一般情況下對聯的上聯末尾一字必須用仄聲字,下聯末尾一字必須用平聲字,即“仄起平收”。
    搞清了字的平仄,還必須掌握對聯平仄的排列規律。對聯的平仄規律是平仄相間或相反。相間是指同一上聯或下聯中每間隔二到三字就互相交換平仄,相反是指上聯和下聯相對應的位置的平仄是“平對仄,仄對平”。下面介紹一些對聯的平仄排列:
    四言聯: 平平仄仄;        如:    千山競秀;
             仄仄平平。                萬物爭榮。
             仄平平仄;        如:    水天一色;
             平仄仄平。                風月無邊。
    五言聯: 平平平仄仄;      如:    浮云游子意;
             仄仄仄平平。              落日故人情。
             仄平平仄仄 ;     如:    路遙知馬力;
             仄仄仄平平。              事久見人心。
    七言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    貧居鬧市無人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富在深山有遠親。
             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   流水下灘非有意;
             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云出岫本無心。
    在創作對聯時,要按照“奇位字(即1、3、5、7……)可活用,偶位字要分明”的原則自由運用,初學者亦可按格式套用。
    第四節   內容相關,語意連貫
    內容相關,語意連貫是對聯的又一特征。它是指上下聯的意思彼此相互關聯,也就是內容相同或相反,表達的語意要渾然一致。一幅對聯如果只作形式上的一致,不求內容上的統一,那是生拼硬湊,不是好對聯。如下面兩聯:
        反對侵略;                 電影院里看電影;
        學習下棋。                 圖書館里讀圖書。
    從文字對偶形式來看,詞性、句型對得不錯,亦合平仄,但其上下聯意思不相關聯,中間缺乏聯系,風馬牛不相及,所以不能算作對聯,只能算是對偶句。有人曾經為對聯作過生動比喻:上下聯好比雙峰對峙,或者二水分流,表面看來是互相隔離的,但實際上是兩峰之間有山脈相連,二水之間有暗泉相通。這個比喻很恰當。
    我們再來看這幅對聯:
    瑞雪片片兆豐年,家家恭喜致富;
    臘梅點點報新春,人人慶賀安康。
    此聯表面是上下聯各寫一個意思,但兩者內容又是互相補充的,統一在“大好形勢”這一意境里,表現了“人壽年豐”的主題。
    對聯的特征還有,如字不重復等。字不重復是指上下聯的用字不重復。因為對聯大多是比較短的,字數較少,如果上下聯重復使用相同的字,不利于表達豐富的內容,還容易造成同義。這是對聯創作中的忌諱。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午夜无码大尺度福利视频| 日本A级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日日摸夜夜添狠狠添欧美|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精品|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专线|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人成色99999在线观看| 丰满少妇高潮无套内谢| 第一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亚洲爆乳WWW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 国产男女性潮高清免费网站| 宝贝腿开大点我添添公视频免| 国产AV影片麻豆精品传媒| 少妇肉麻粗话对白视频| 美女爽到高潮嗷嗷嗷叫免费网站|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大地资源中文第二页日本| 乱码视频午夜在线观看| 清一区二区国产好的精华液| 美乳丰满人妻无码视频| 人妻在卧室被老板疯狂进入|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免费第一福利| 18禁裸体动漫美女无遮挡网站| 国产稚嫩高中生呻吟激情在线视频| 女人被黑人躁得好爽视频| 国产破外女出血视频| 国产A级作爱片无码|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对白老熟女正在播放| 99久久无码私人网站|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