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下美國孩子的家務清單: 9至24個月,自己扔尿布; 2至3歲,扔垃圾,整理玩具; 3至4歲,自己刷牙,澆花,喂寵物; 4至5歲,鋪床,擺餐具; 5至6歲,擦桌子,收拾房間; 6至7歲,洗碗盤,獨立打掃房間; 7至12歲,做簡單的飯,清理洗手間,使用洗衣機; 13歲以上,換燈泡,擦玻璃,清理冰箱、爐臺和烤箱,做飯,修理草坪…… 那么,對于咱們家里這些基本上從未做過家務的孩子,我們該如何教導呢? 1、根據(jù)孩子的年齡選擇合適的家務活。 孩子究竟該做哪些家務活更為合適呢?這要根據(jù)孩子年齡階段的能力進行安排。 5歲:給自己倒喝的飲料;把各種食物盛入碗中,擦干凈桌子;接電話,并能自己撥電話;倒垃圾。 6—8歲:給花木澆水;用微波爐熱食物或做簡單的食物;把自己的衣服掛在壁櫥里;清理自己的書桌。 9—11歲:換床單;會操作洗衣機;會做比較簡單的飯菜;支配一定數(shù)目的錢,去較近的超市,能獨自買東西;能招待客人;自己乘公共汽車。 11—12歲:路途近的事情可以自己出門去辦;幫父母打掃房間;清理廚房;幫家里人去辦些外面的事。 2、家長一開始陪孩子一起做家務。 孩子的房間要讓孩子自己收拾,開始時家長可以陪孩子打掃衛(wèi)生,讓孩子與自己一同拖地、掃除、擦桌子和墻壁做起。和孩子一起擇菜、洗菜、切菜;通過手幫手指導,教孩子學會淘米,煮飯,能烹飪簡單的家常菜。這樣有利于提高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家長洗衣服時把孩子帶著,并指導如何動手操作,可以教孩子先洗小件衣服,然后再洗大件衣服。和孩子一起買菜,讓孩子學會算賬,怎樣挑選蔬菜,怎樣討價還價。這樣做,能讓孩子學會正確花錢,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還能使他們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增長社會知識。家長可以一邊勞動一邊與孩子交流,交流時要盡可能把工作設計得簡單具體一些,“把玩具收到那個紅色盒子里”這種說法遠遠好過“把玩具收拾整潔”。陪是為了不陪,孩子開始做事,家長不能不陪,特別做廚房時家長不在旁邊是不安全的。而當孩子學會了做家務后,家長可以不再陪了,應讓他們獨立去完成家務。 3、家長要適時的示弱。 有的家長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為孩子服務,從不叫苦叫累,孩子習慣了家長的照顧,習慣了家長像“機器人”,培養(yǎng)出的孩子怎能不無情無義呢?我們不舒服,就告訴孩子:“媽媽累了,可以給媽媽倒一杯水嗎?”“媽媽腰疼,能幫媽媽擦一下地嗎?”孩子通常是不會拒絕的。家長的示弱,給了孩子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家長的示弱,給了孩子愛父母的機會;家長的示弱,讓孩子明白自己也有照顧父母的責任,何樂而不為呢?教育就是注重生活里的每一個細節(jié),不是面對面地說教才是教育。 4、使孩子了解怎樣做和為什么這樣做。 如讓孩子抹桌子,要教孩子挽起袖子,以免弄濕衣服;告訴孩子洗抹布時不要把水灑得滿地都是,以免滑倒;抹時應順著一個方向抹,整個桌面都要抹到;抹好后要將抹布洗凈掛好。這樣邊示范邊講解,讓孩子看清聽懂,他才會學著做,并逐步掌握這些技能。 5、讓孩子有實踐的機會。 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不能只限于口頭,而應該通過勞動實踐來進行,多給孩子勞動的機會。如果成人在平常沒有讓孩子參加具體的勞動,那么,孩子是不太可能愛好勞動的。其實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然而卻被許多成人給剝奪了。比如,當他們看到媽媽在洗衣服時,他也會要求洗;看到爸爸在修電器,他也會在一旁躍躍欲試。當遇到這種情況,成人一定不要拒絕孩子,這個時候正是成人教育引導的好機會,給予孩子適當?shù)目隙ú粌H可以保存孩子的勞動熱情、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出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 家長在教孩子做家務的同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的是指導說明應當簡潔明了。 最關鍵的要點就是選擇那些簡單而直接的工作。比如在教孩子整理衣服時,告訴孩子“紅色的放在一起”,“最大的衣服是爸爸的,放在一起”,用簡單的話說清楚,孩子也能很容易理解。 2、家長不要過多批評,千萬不要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當孩子開始嘗試獨立做某件事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如果家長總是在旁邊不停的批評、糾正,則會讓孩子覺得他或許就根本不該去做這件事。積極性也會受挫。家長可以幫孩子制定一項每天同一時間都要做的家務,這樣漸漸就會熟練、并養(yǎng)成習慣。讓孩子做家務的一大原因是幫助孩子鍛煉主動性,除此之外,工作成果的好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參與的過程,以及體驗到的責任感和自信。 3、在習慣的養(yǎng)成中一定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孩子剛開始做家務,往往做得很慢,有時甚至“闖禍”。家長不要因為教孩子做家務遠比自己做要難的多,收拾殘局也很麻煩,而此就不讓孩子動手,剝奪孩子勞動的權利。而是要給孩子示范正確的動作,耐心教他們怎樣做,鼓勵孩子堅持勞動。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長期堅持,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經提出,就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4、不要用錢物哄著孩子做家務,要使孩子做家務變成一種自覺自愿的行動。 用錢物哄著的辦法,可能一時奏效,但是不會長久的,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和正確的價值觀。對孩子的勞動,最好的報酬是當著別人的面給予表揚,抱一抱、親一親,或說聲謝謝。 父母從小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不但可以讓孩子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而且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這些受過勞動教育的孩子都會有一種自覺的心理和一種責任感,在做事情的時候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去監(jiān)督和督促。在勞動中可以培養(yǎng)孩子樂觀向上的性格,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勞動成果所帶來的喜悅和自豪,讓孩子在學習上也會感到輕松和簡單,這樣,孩子的成績當然就會進步的很快。所以,想讓孩子可以輕松地走過受教育階段的父母們趕快行動吧,讓您的孩子從小就成為一個勞動高手。 |
|
來自: HI茉莉草 > 《關于教育孩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