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歸經】苦、澀、微甘,平。入心、脾、胃、大腸經。 【功效】收斂止血,補虛止痢。 【功效特點】本品功專止血,廣泛用于治療身體各部位的出血,不論虛實寒熱,皆可應用,并有強壯作用,故尚可用于張力勞傷、閃挫損傷及腰痛等證。 【功效主治】 1.收斂止血:本品苦澀,收斂止血,性平,不涼不熱,甘而潤補,故不論寒熱虛實等各種性質的出血及身體各部的出血都能配用。 2.補虛止痢:本品苦澀微甘,苦能燥濕,微甘補虛,既能補氣,又能補血,故有補虛止痢作用,對久痢不愈者,可與炒白芍、焦白術、赤石脂、煨訶子、炒黃連、炮姜等補氣澀腸藥同用。 【鑒別應用】 1.白及、仙鶴草、紫珠,均為收斂止血藥,然白及性澀最強,止血效果最好,仙鶴草次之,紫珠又次之;其泄熱解毒作用,以紫珠為強,白及次之,仙鶴草又次之。 2.仙鶴草與旱蓮草,均為止血藥,但仙鶴草為收澀止血,旱蓮草則為涼血止血。 【配伍應用】 1.配阿膠:阿膠滋陰補血、止血,為血肉有情之品;仙鶴草收斂止血,升壓強心,調整心率,恢復疲勞。兩藥配伍,補斂兼施,補血強心,收斂止血。 2.配白茅根: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利尿,與仙鶴草合用,則清熱涼血止血,常用于治療尿血。
3.配海螵蛸:海螵蛸收斂固澀之功較強,并能和胃制酸;仙鶴草能收斂止血,能補虛,常用于胃潰瘍出血和崩漏下血。 4.配槐花:仙鶴草收斂止血,槐花涼血止血而清利濕熱,兩藥常相須為用,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大便出血。 5.配大棗:取仙鶴草補中益氣,大棗補脾益氣養血,相配入補益劑中可治體虛無力。 【應用注意事項】非出血多不止者不可應用。 【用法用量】內服:5~15克,大劑量30~60克,入煎劑,鮮品可絞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