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30 IT老兵 科技頭條 6月27日晚間,58同城與騰訊聯合宣布,騰訊將投資7.36億美元收購58同城完全稀釋后約19.9%的股份,這一劑突如其來的猛料頓時在互聯網圈炸開了鍋。
58同城CEO姚勁波自曝,此次合作從開始洽談到最終簽約,前后只花了10天時間。之所以選擇和騰訊“閃婚”,姚勁波表示,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流量,騰訊在移動端有巨大的流量,但并沒有有效轉化為現金流;二是社交關系,58本身是一家沒有社交基因的網站,通過騰訊的社交關系能提高信息的真實性。
宣布合作后,58將獲取來自騰訊QQ、微信、QQ.com和QQ瀏覽器等各種渠道的流量,尤其是微信和手Q。此番聯姻騰訊,58移動戰略能否“神奇”?
58移動戰略:三位一體
今年5月8日,姚勁波在58同城2014戰略溝通會上發布“三位一體”的移動戰略。姚勁波認為移動互聯網的本質是“Human to Human”,“三位一體”戰略是指58移動端將重點凸顯服務提供方和需求方背后的“人”。隨著用戶需求和行為習慣的改變,58同城將通過58幫幫、微信公眾號和58同城App,把發布信息的“人”與獲取信息的“人”緊密連接在云端,打通商戶、用戶和商業合作伙伴之間的通道,實現三位一體化的發展。
58移動戰略背后,有3重玄機。首先,為保證信息的真實性,58將引入信用評價體系。無論發布信息的“人”是商戶還是個體,用戶使用服務后,可以即時進行評價,信用值越高的人獲得推送的機會也就越高。也就是說,58將不把精力放在對信息的逐一審核上,而是從信息發布源開始抓起,提升進入門檻,通過信息評價體系使審核更為有效。
其次,從產品層面來提升用戶體驗。58通過LBS定位功能,直接把離用戶最近的服務內容提供“人”,第一時間推送給用戶,用戶可根據具體服務內容和信息評價體系進行匹配,即刻撥打電話找到所需服務,大大提升信息需求方和提供方之間的溝通效率。
最后,58正從分類信息網站向綜合化生活服務平臺轉型。姚勁波表示,傳統分類網站已死,58必須突破現有模式瓶頸,積極擁抱移動互聯網所帶來的新變化。58為商戶、用戶和合作伙伴提供了一個強大的云平臺,鏈接各方的信息傳遞,打通三者在云端的數據流動,形成一體化的閉環。
騰訊能帶來多少福利?
據姚勁波爆料,一開始與吳霄光并不是談58,而是談京東與騰訊的雙贏合作,他認為此類模式值得思考。事實上,從京東接入微信平臺后的6.18首秀來看,京東宣布微信“購物”一級入口單日成交額比“我的錢包”下二級入口翻8倍,移動端累計用戶數較上年同比增長4倍。
京東實物電商的屬性可能不具備說服力,與58同樣深耕O2O的大眾點評或許更有代表性。以手Q為例,當用戶來到異地,手Q將自動向其推送本地化的生活信息,同時導入手Q關系鏈,用戶登錄點評查看信息時將會首先看到“好友”發送的點評信息。
聯姻騰訊后,58移動戰略將獲得哪些突破?其中有一個前提,58不是站隊,仍將堅持獨立發展。姚勁波表示,騰訊作為機構投資方之一,不會干預58的戰略決策,58管理團隊仍握有超級投票權,未來將以開放的心態加強與BAT之間的合作。
58最新一季度財報顯示,月獨立用戶數超過2億,盡管PC端流量持續增長,但移動端流量已超過PC端,達51%。姚勁波表示,58將大力向移動進軍,繼續擴大市場份額。營收方面,第一季度58營業收入為4820萬美元,營收的高速增長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付費會員貢獻2750萬美元,二是在線推廣收入為2050萬美元。
無論微信還是手Q,都具備完整的賬號體系和天然的社交基因。與騰訊聯姻,不僅能拓寬58的本地用戶群,帶來持續穩定的流量。同時像搬家、代駕等服務需要一個能增加用戶溝通和黏性的社交工具,微信和手Q的社交屬性正是58所需的,使用戶體驗得到提升,從而加強58在分類信息的領先優勢。
另外,微信支付也是姚勁波極其倚重的。盡管付費會員貢獻超過一半的營收,但用戶滲透率只占500萬用戶的8.8%,而會員使用線上服務的滲透率也僅有21%。為提高在線會員的滲透率,58決定在華東等重點區域制定更具本地化的銷售策略和模式。同時姚勁波也曾透露,在58同城完成的閉環交易僅占到10%,作為本地生活服務廠商,58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支付作為完成O2O交易閉環的重要環節,微信支付的便捷和安全對交易量的提升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58今年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與微信理財通尚有合作想象的空間。此外,58仍與支付寶保持合作關系,再做一套類似的支付系統意義不是很大。
不可忽略的是,滴滴、京東通過在微信平臺發放紅包等營銷模式的創新也58值得借鑒。除了常規在百度投放廣告,戶外、地鐵等廣告形式只能覆蓋一線城市用戶,而基于社交平臺的傳播能覆蓋更多三四線城市用戶。
競爭對手的圍剿
騰訊注資58之后的一天,趕集網CEO楊浩涌的一封內部郵件曝光。他表示,“無論上市還是站隊,趕集一直的戰略是以為企業長遠發展最有利為前提”。楊浩涌直言站隊不會從來不會改變行業格局,但趕集很可能成為下一個千億美金公司從而改變大格局,并暗指58因盲目選擇而失去獨立性。
他用數據來佐證,過去半年時間,趕集的營收增速是58的兩倍以上,招聘流量優勢繼續擴大,整體流量與58持平,移動端的增長大大超出預期。
同樣的評價出現在58上市之后,當時楊浩涌對本地生活服務被資本市場所認可而倍受鼓舞,同時從公司長遠發展角度來看,不上市可以采取更靈活的擴張策略,并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做出更迅捷的應對。
巧合的是,在聯姻之前,58和趕集均發生人士變動。趕集網直銷副總裁劉揚離職,隨后加盟趕集的競爭對手58;原阿里巴巴B2B部門大區總經理王正洪加盟趕集,接替劉揚此前負責的業務。58挖來趕集高管與阿里老兵空降趕集對壘,兩家強銷售型的公司勢必會展開激烈競爭。
58不僅與老對手趕集糾纏不清,與百度的關系也很耐人尋味。58每年都要花幾千萬在百度上投放廣告,隨著58向生活服務平臺轉型,在某種程度上與百度發生摩擦。過去百度曾一度組建分類信息項目,心愿一直未完成。獲得騰訊充足流量補給的58,如果減少在百度投放廣告的預算,百度可能索性直接進軍分類信息市場,姚勁波不得不思考再三。
除了百度,阿里的動向也值得關注。阿里上市在即,為了給資本市場講一個內容充實的故事,馬云瘋狂并購的“毛病”可能再次發作。同時,阿里與騰訊的競爭也習慣以矩陣的形式呈現。阿里有美團、UC、高德,騰訊有大眾點評、搜狗、京東、58。相比騰訊,阿里獨缺本地生活O2O的有力布局,可能會對趕集或者百姓網展開激烈追逐。
盡管姚勁波一再強調58堅持獨立發展,背靠巨頭雖然能享受到豐富的資源,但也面臨成為巨頭手下棋子的可能。不可否認,58在移動端面臨比PC端更惡劣的競爭環境。
58自身的危機
盡管聯姻騰訊看起來是樁美事,但別忘了58自身也面臨危機。58信息的真實性到底如何?綜合本人(曾租房上當)及他人的使用經歷來看,遠不到樂觀的程度,尤其在租房和招聘兩大熱門領域。以租房為例,到處充斥著黑中介和虛假信息,嚴重影響了58在用戶心中的品牌形象。
盡管58推出信用評價體系和完善賠付制度,仍阻止不了58成功上央視“頭條”,央視曾曝光58存在大量虛假信息。另據58首席戰略官陳小華介紹,分類信息網站的特點是用戶黏性需要一個很長的培育周期,因為用戶在58做的都是重大決策,使用服務后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再來光顧,還會帶來口碑相傳。相反,如果用戶在58上受騙,那就不是很長時間再次使用那么簡單,而是索性不用,當周圍有朋友有類似需求,也會極力提醒不要使用。
有業內人士總結:分類信息的線下市場畸形,58也只好跟著擰巴,發布者和需求者兩頭都沒得著好處。發布者為了獲取更多利潤,發布虛假信息把需求者騙到線下,拉著一起承擔地面成本;58為了更多內容吸引用戶,對虛假信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分類信息的真實性是一大難題,但姚勁波也必須硬著頭皮去做。除了常規手段,能否運用技術創新更方便地給用戶推送真實信息?
與騰訊“閃婚”,58在移動端似乎能再現“神奇”。打鐵仍需自身硬,用戶不會為公司戰略買單,只會為產品解決痛點而買單。如果不解決用戶對真實信息的集中需求,再加上被巨頭綁架,最終58在移動之路上可能失去用戶這一支點。
來源:科技頭條 作者:IT老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