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整理 燃料電池有多種類型,但是它們都有相同的工作模式。它們主要由三個相鄰區段組成:陽極、電解質和陰極。兩個化學反應發生在三個不同區段的接口之間。兩種反應的凈結果是燃料的消耗、水或二氧化碳的產生,和電流的產生,可以直接用于電力設備。 燃料電池按燃料類型可分為直接型、間接型和再生型;按電解質種類又可分為堿性燃料電池(AFC)、磷酸鹽型燃料電池(PAFC)、熔融碳酸鹽型燃料電池(MCFC)、固體氧化物型燃料電池(SOFC)和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 20 多年來,燃料電池經歷了堿性、磷酸、熔融碳酸鹽和固體氧化物等幾種類型的發展階段,燃料電池的研究和應用正以極快的速度在發展。在所有燃料電池中,堿性燃料電池(AFC)發展速度最快,主要為空間任務,包括航天飛機提供動力和飲用水;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已廣泛作為交通動力和小型電源裝置來應用;磷酸燃料電池(PAFC)作為中型電源應用進入了商業化階段,是民用燃料電池的首選;熔融碳酸鹽型燃料電池(MCFC)也已完成工業試驗階段;起步較晚的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作為發電領域最有應用前景的燃料電池,是未來大規模清潔發電站的優選對象,100kW 管式SOFC 電站已經在荷蘭運行,Siemens 和三菱重工都進行了SOFC發電系統的試驗研究。相比之下,SOFC、MCFC和PEMFC 會是最有前景的技術路線。
氫燃料電池工作原理示意圖 ![]() 氫燃料電池,即使用氫氣作為燃料,利用電解水的逆反應產電的一種燃料電池,是目前發展最好的燃料電池。其工作原理即:將氫氣送到電池的陽極板,通過催化劑的作用,氫原子變成一個正電荷的氫離子和一個負電荷的電子,其中氫離子通過電解質到達陰極板,而電子不能通過電解質,而只能通過外部電路形成電流。電子到達陰極板后,與氧原子和氫離子重新結合為水。 氫燃料電池三大核心優勢 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氫燃料電池市場全景評估與未來前景研究報告》指出:氫燃料電池陰極板供給的氧可直接從空氣中獲得,因此僅需不斷給陽極板供應氫氣并及時把水帶走,氫燃料電池就可以不斷提供電能。相對于其他能源,氫燃料電池的發電過程無污染,能量轉換效率更高,且其燃料氫氣來源廣泛,可再生。 一、原料易得 氫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元素,氫及其同位素占到了太陽總質量的84%,宇宙質量的75%都是氫。氫分子在地球上不是以天然的氣體存在,大部分氫結合氧存在水中,可以說水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氫能的儲存量。 制氫的能源和燃料可以來自多種來源例如天然氣、核能、太陽能、風力、生物燃料、煤礦、其他化石燃油、地熱。目前氫氣主要是作為一種中間產品而生產的。主要是由化石能源天然氣(CH4)、原油(烴)或煤等原料,與水蒸汽在高溫下經蒸汽轉化法、部分氧化法、煤氣化法等工藝生成。 二、零污染 燃料電池屬于清潔能源的一部分,由于其反應過程就是無污染的水反應,反應過程不會產生污染物,其主要污染物來自于燃料,可能存在氮氧化物等污染。相對于普通火力發電的空氣污染以及傳統電池的重金屬污染而言,燃料電池對環境的污染程度遠遠降低。而氫燃料電池,其燃料為純凈無污染的氫氣,相對其他燃料而言,廢氣中也不存在污染物。可以說,氫燃料電池就是一個能真正實現零污染的環保能源。 燃料電池與火力發電的大氣污染比較
資料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整理 三、高效的能量轉換效率 燃料電池的發電效率也處于較高水平。在各種發電方式中,傳統火力發電效率在30%左右,遠低于燃料電池平均的40%-60%效率。而在汽車領域的應用中,燃料電池的效率可達60%,也高于目前汽車普遍使用的內燃機效率。總體而言,燃料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在其類似替代能源中都處于較高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