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個問題,不知大家遇到過沒有,假如自己的孩子問到這個問題,你會怎么回答呢?知識改變命運或是不上學就沒有飯吃等等,答案可能很多,孩子可能似懂非懂,但下面父子對話的案例,會對大家有很好的啟發。 有一個小孩上學不久,對學習沒什么興趣,于是問了爸爸一個問題,“為什么要上學呢”? 爸爸并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沉思了一會才說道:兒子,你知道大樹和小樹的區別嗎?兒子想了想回答說不知道。 爸爸說:記得開學前我曾經帶你回老家,村里有很多樹木,有大樹也有小樹,房子還是老房子,有椽子、檁條、柱子…院子用籬笆圍著,孩子回答說看到了。 好,那我就給你說一說要上學的道理。 一顆小樹長一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 十年的樹可以做蓋房的檁條。 二十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你說那個用處大呢? 如果一個小孩子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別的。 如果上6年學,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 如果上9年學,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學,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梁了,而且他也會買得起蘋果手機這樣的商品。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孩子。為什么上學知道了嗎?” 兒子:知道了。 爸爸又問:如果不上學,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 兒子:丟人。 爸爸更正說:兒子,他們不丟人。因為他們不偷不搶,干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 爸爸接著說,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 兒子:我明白了,我要好好讀書。 若干年后,由于孩子表現優秀,被選派到國外留學,兒子出國前告訴爸爸說,那次談話他印象深刻,也一直激勵著自己努力學習,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結果。 啟示:現在的家庭一般都是一個孩子,大家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學習的好壞成為了衡量好孩子與壞孩子的唯一標準,而忽視了做人的教育,其實,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誘,只要方法得當,孩子會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傳道授業解惑做好了,榜樣樹立了,孩子也一定會得到健康成長。學生的教育與此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