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后兒童開始害羞了,他們的一些活動會避開父母,形成自己的小秘密,私密感的需要在青春期發展到極致。私密空間的發展也是兒童分離—個體化的必經之路。有些家長以為了孩子安全做借口,多侵入孩子的私密空間,不允許孩子有秘密,這樣的孩子心理發展多有分離—個體化問題,在親密關系方面也多有障礙,情感上不是極其害羞(恥辱感,對兒童私密空間的侵入就是外在客體對自體的貶低與攻擊)便是對親密關系的麻木與恐懼。
其實,我們會發現越是有些害羞的男孩與女孩更是能對異性有吸引力。特別是女孩子,如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的暇思。為何害羞的異性對自己更有吸引力呢?這其間除了有“處女情結”原因外,還有與在客體面前的心理優劣感有關。人們有時害羞,并不是別人真的能洞穿自己的內心世界,而是來源于一種對未來的恐懼——害怕被別人洞穿心思。在比自己弱小的人面前,羞恥感往往會小一些,因為自己比別人有心理優勢,比如別人在你面前害羞了,他(她)處于劣勢,你就有心理優勢了,你會表現的更自然些;如果你與對方對視,對方表現的非常自信無任何不自然,你會感覺到對方在你面前是有優勢的,你會更容易害羞些。再如戀愛中的男女,如果男方暗戀女方,女方會在男方心中有理想化的傾向,這讓女方在男方面前無形中更具有優勢,這時男方容易有害羞不安感,他內心很懼怕被自己所戀的女方拒絕的(這種拒絕就是貶低與攻擊),反之女方在男方面前亦然。所以,在心理上有優勢能克服部分對外在客體的貶低與攻擊恐懼,能克服一些害羞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