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孟僯,字德崇,一字廣成。他是江夏黃香的第十六代孫。生于唐高宗儀風丙子年(676年)2月15日。原籍江夏安陸(今湖北武昌一帶)。唐玄宗天寶丙戌年(746年),黃孟僯以70歲的高齡中進士,官任西臺御史。不久,他奉命南巡江南臨汝府。在巡視途中病于盱江,后就近安葬。夫人李氏故世后,合葬于此,即盱江麻姑山。黃孟僯的子孫為了守護祖先墳陵,沒有再回江夏故地,而是留居落籍于盱江,后來形成了有名的盱江黃氏。他們將自己的族姓郡望定在安陸,故后世凡以“安陸”為郡名的黃姓,都共宗黃孟僯為始祖。 盱江黃氏發展到第四代也即黃孟僯的曾孫輩黃省諭兄弟三人時,各有功名,家族大昌。這時,宗族也開始分枝。 黃翰長子黃省諭,字保仁,唐憲宗年間(806—820年)進士,官御史大夫。夫人吳氏,生五子:羽衣、裘、表、裹、衰。兄弟5人,支分數派。黃衰、黃裘兄弟二人,徙居茅山。黃表一支,家族最旺。他排行老二。居盱江。黃表的后裔,極為興旺,散布于江西全省各地。他成為后世官溪黃氏和撫州、金溪等派黃氏的共同始祖。黃表長子黃琬,后遷居福建邵武,成為福建邵武黃氏的一支。次子黃琰,徙居金溪(今江西金溪縣)楓林鄉大柘村。據《湖南黃氏世譜》記載,僅黃琰這一盱江分支,就裂變出今天的烏石、火源、常豐、桂田、新田、新莊、田步、東鄉、牛頭嶺、五里岡、五鳳、寶峰、貴溪、安仁、團山、峽山、巖背、路口、藍田、瑞州、饒山、砂源、沂陽等不同黃氏支派。 黃翰的次子黃省和,字保義,又字仁甫。生于公元796年。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官任秀州崇德縣令,后升節度使,封萬戶侯。生子黃榮。五代時期,為避戰亂,這支家族便從盱江遷居至浙江金華府(今金華市),構成金華黃氏的一支。 黃翰第三子黃省居,字保信。唐憲宗期間(806—819年)官任淮南轉運判官。生二子:寶、賈。長子黃寶,初任仆射之職,后官至銀青光祿大夫。他的后裔,又分居饒州府安仁縣(今江西余江縣),成為今日江西安仁黃氏始祖。次子黃賈,也官至銀青光祿大夫。黃賈生三子:老大黃實,與妻張氏攜三個兒子黃伯、黃住、黃任一起遷往福建邵武靈槎故城開基立業,是盱江黃氏入閩的又一個重要分支。老二黃陳,其后裔遷居河南陳州(今河南淮陽縣)。老三黃陵,徙江西廣信府(今江西上饒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