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需肥特點 (1)需肥量大。 葡萄生長旺盛,結果量大,因此對土壤養分的需求也明顯較多,研究表明,在一個生長季中,當每公頃葡萄園生產20噸葡萄時(約相當于每666.7平方米產1350千克),每年從土壤中吸收的養分為氮170千克、磷60千克、鉀220千克、鎂60千克、硫30千克。 (2) 需鉀量大。 葡萄也稱鉀質果樹,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鉀的需求和吸收顯著超過其他各種果樹,在一般生產條件下,其對氮、磷、鉀需求的比例為1:0.5:1.2,若為了提高產量和增進品質,對磷、鉀肥的需求比例還會增大,生產上必需重視葡萄這一需肥特點,始終保持鉀的充分供應。除鉀元素外,葡萄對鈣、鐵、鋅、錳等元素的需求也明顯高于其他果樹。 (3) 需肥種類的階段性變化。 在一年之中,隨著葡萄植株生長發育階段的不同,對不同營養元素的需求種類和數量有明顯的不同,一般在萌芽至開花需要大量的氮素營養,開花期需要硼肥的充足供應,漿果發育、產量品質形成、花芽分化需要大量的磷、鉀、鋅元素,果實成熟時需要鈣素營養,而采收后還需要補充一定的氮素營養。 充分了解葡萄的需肥特點,合理、及時、充分的保障植株營養的供給,是保證葡萄生長健壯、優質、穩產的重要前提條件。 1.施肥原則 確定主次: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根部施肥為主,根外施肥為輔。 看樹施肥:大樹多施,小樹少施;弱樹多施,壯樹少施,當年產量高的多施,當年產量低的少施。看地施肥:沙、薄地多施、肥沃地少施。綠肥、保水差的純沙地應少量勤施。 看產量施肥:根據預計產量多少施肥,高產多施,低產少施。 2.施基肥 基肥宜在果實采收后至新梢充分成熟的9月底10月初進行。基肥以遲效肥料如腐熟的人糞尿或廄肥、禽糞、綠肥與磷肥(過磷酸鈣)混合施用,用量5 000千克/667平方米,同時加入過磷酸鈣50千克。施肥方法可在距植株約1米處挖環狀溝施入,基肥深度約40厘米,對樹盤外遠距離的根系可采用放射狀溝施肥法作補充施肥,溝寬30厘米,深30-50厘米,長度據施肥量而定,逐年倒溝輪換施肥。 3.追肥 追肥一般生長前期施速效性氮肥和腐植酸有機肥等,7月以后以鉀肥為主,如高鉀肥等。 (1)根部追肥。 多以施入速效性肥料為主,按植株大小,在根端附近開深30-40厘米、寬30厘米(一鍬寬的溝),將化肥混土埋入溝中,然后灌水。根部追肥可以提高產量和品質,但不同種類肥料其作用也各異,如追施成熟后的人糞尿效果較好,因其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營養物質,不但能迅速地被植物吸收,促進枝時、果實的生長發育,而且還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如果長期單一施用化肥,會使漿果增產效果差,品質變劣,土壤逐漸變板結,透氣、保水性能降低。 (2)根外追肥(葉面追肥)。 在水肥易流失的沙土地,應用此法效果較好。方法是將化肥溶解在水中,按一定地濃度度,均勻地噴灑于植株上。一般結合噴微酸性農藥混加速效肥料,這種肥藥混合用法省工、省力,還有增效作用。在生產中也有利用農家肥料(如草木灰、家禽糞、腐熟人糞尿等)經浸泡、稀釋、過濾后再行噴施的。這類肥料在農村肥源廣,利用方便,同時含有多種營養元素,使用安全,肥效較長。 葉面追肥在生長前期以氮肥為主,坐果后至漿果成熟前以磷、鉀肥為主。一般噴施的尿素0.3%-0.5%、磷酸二氫鉀0.2%-0.3%。萌芽前噴施3%的硫酸鋅,花前、幼果期和漿果成熟期噴1%-3%的過磷酸鈣溶液,有增加產量和提高品質之效;花前噴0.05%-0.1%的硼酸溶液,能提高坐果率;坐果期與果實生長期噴0.02%的鉀鹽溶液,或3%草木灰浸出液(噴施前一天浸泡),能提高漿果含糖量和產量。宜在上午10時前、下午4時后噴施。根外噴施肥料,如遇干旱,要適當降低濃度,以免發生燒葉;在沒有施用過的地區,宜先少量試用,取得經驗再逐步推廣。 (3)追肥時期。 成齡葡萄樹,一般分為追施健芽肥、催花肥、催果生長肥、催果實成熟和枝條充實肥。在早春出土后至萌芽前后,追施1次氮肥,稱催芽肥。對促進幼芽萌發、花序繼續分化和加快枝條生長有較好效果。為了保證開花、接粉、受精和花序分化正常進行,在開花前7天左右,追施氮肥或氮磷復合肥,可增產10%-15%,稱催花肥。如果再在花前5-7天葉面噴施0.3%的硼砂,可提高坐果率20%左右,尤其是對巨峰群品種效果更為顯著。在漿果長到黃豆粒大小時,追施磷、鉀肥,對果實膨大、種子正常生長發育、增強葉片光合作用、促進枝條充實、提高產量和品質效果明顯,此稱催果生長肥。秋季為了促進果實成熟早、著色好,枝條充實,要追施和噴施催熟肥,主要以磷鉀復合肥為主。 |
|
來自: 昵稱15460329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