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盡責就是失職 無作為就是過錯來源: 發表時間:2010-01-05 星期二
伴隨著新年的鐘聲,我們走進了2010年。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年要有新氣象。廣大干部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為有的精神狀態,不甘落后、不甘平庸,敢于爭先、勇于拼搏,這是我們各項事業不斷進步的不竭源泉,是寧夏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希望所在。 干部、干部,要義在“干”。黨的干部,干事創業是第一位的。回顧過去,我們每項事業的進步,每次發展的跨越,無不凝聚著回漢各族人民艱苦奮斗的辛勤汗水,也是廣大干部開拓奮進、干事創業的結果。特別是近年來,我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各項事業突飛猛進,各級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有了可喜變化,信心足了,自加壓力、敢于后來居上、突破前人的多了,涌現出了一大批思想作風過硬、學習作風踏實、工作作風扎實、生活作風正派的黨員干部。不少地方、部門和單位,都形成了想干事、敢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濃厚氛圍。在這些干部的帶領下,廣大群眾煥發出了空前的干勁和熱情,許多過去不敢想的事情,干成了,許多看來是難以逾越的困難,都被踩在了腳下。 然而,面對日益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干部隊伍中,卻有那么一些人,只當官、不做事,只要權、不負責,只求守攤、不思進取,懶散疲沓,得過且過。群眾說他們,“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領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仕而不勤,人必受弊。由于一些干部不作為、不負責,燒眉毛的事情被耽擱,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被漠視,寶貴的發展機遇被喪失。對懶和庸所造成的危害,決不可低估。 一些地方和單位懶和庸久治不絕,除了放松要求、疏于管理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個是用人導向有問題,一個是責任制不健全。從用人導向來說,那些懶散、平庸的干部既沒有受到應有的懲戒,更不會因此失去位子,個別的甚至照樣提拔不誤,而那些勤勤懇懇干事的干部沒有得到應有的褒揚和合理的使用。一些干部覺得,既然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工作是否努力就無所謂了。從責任機制看,崗位責任制不明確,執行問責不嚴格,干部失職失責行為沒有受到相應的追究,讓那些混日子的干部能夠混得下去。一些干部之所以敢于懶、甘于庸,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在他們看來,懶散一點、平庸一點算不上啥毛病,只要沒有“把柄”和“硬傷”,組織上就不會拿他們怎么樣。所謂“不做事情,不擔風險”“啥都不干,難找缺陷”。 加大治懶治庸力度,是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對整治干部作風提出的新要求,對我區這樣一個欠發達地區來說,更有著特殊的意義。我們依然處于爬坡追趕階段。奮力推進跨越式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神圣責任。任務光榮而又艱巨。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廣大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把一切心思凝聚到干事業上來,把全部本領用到促發展上來,在拼搏中進取,在奮斗中自強。拼搏創造的是成就和輝煌,奮斗孕育著的是發展和希望。 不盡責就是失職,無作為就是過錯。各級黨委和有關部門對干部的管理必須真正嚴起來,從端正用人導向、落實工作責任入手,強化激勵約束,讓治懶治庸利劍直指他們的“鐵飯碗”“烏紗帽”。一方面,要樹立崇尚實干的用人導向,大力提拔重用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給他們以機會和舞臺;對那些渾渾噩噩混日子的干部,該調整的調整,該“下課”的“下課”,從而激發干部勤勉工作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崗位責任制度,對每個崗位應當干什么、干多少、干得怎樣作出規定,使每個干部都有明確的責任。同時,嚴格問責,對不作為、不負責的干部加以懲戒,造成重大損失和影響的嚴肅處理,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失責必追究,讓干部不敢懈怠、不敢失責。只要把用人導向搞正,把責任機制搞嚴,再加上嚴格管理、嚴肅整治,那些濫竽充數、尸位素餐的干部就難以再混下去了。 夙興夜寐、殫精竭慮地干事創業,這是當代共產黨人應有的精神境界,也是共產黨人應有的追求。廣大干部都要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始終“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子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在奮進中創造佳績,在拼搏中創造輝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