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新聞里,有這樣一段話: 中國和委內瑞拉元首在坦誠友好的氣氛中就中委關系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一致決定將中委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在更寬領域加強兩國合作。 時政新聞總是有這種本事,一大段話講出來,每個字都聽得懂,但你又覺得他什么都沒說。這個新聞里最核心的點就是:全面戰略合作伙伴。 好了,我們終于逮住這個槽點了: 到底什么叫“全面戰略合作伙伴”?它跟“合作伙伴”有什么區別?它跟“戰略伙伴”又是什么關系?還有那個“戰略合作伙伴”你又怎么解釋? 先別暈,我們今天一定要講清楚。 大國外交……伙伴多 從1996年起,中國開始給建交國家分檔次,起步檔是“單純建交”,然后是“睦鄰友好”,再其次是“伙伴”,更高級是“傳統友好合作”。 我們要談的各種伙伴就在第三檔里。 為了讓大家有個更直白的印象,先給個列表,看看中國的各種伙伴都有哪些國家。 建設性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美國 戰略互惠關系:日本 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俄羅斯 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巴基斯坦 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越南、巴基斯坦、法國、巴西 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英國、意大利、西班牙、丹麥、馬來西亞、非盟、葡萄牙、南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委內瑞拉 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 德國 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韓國、埃及、印度、土耳其、斯里蘭卡 戰略伙伴關系: 波蘭、哈薩克斯坦、東盟、墨西哥、歐盟、尼日利亞、加拿大 全面合作伙伴關系: 克羅地亞、孟加拉國、秘魯、智利、羅馬尼亞、荷蘭 可信賴的合作伙伴關系: 埃塞俄比亞 合作伙伴關系: 烏茲別克斯坦、匈牙利、波蘭 伙伴關系: 阿爾巴尼亞、蒙古國 先別暈,等我講完。 伙伴和伙伴是不一樣的 中國之所以有這么多伙伴,還分這么多等級,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奉行的是“不結盟”的外交政策,所以中國沒有盟友,但沒有盟友不代表來者不拒,也不代表一視同仁。 這就好比你奉行“不結婚”的人生政策,但你也會有“最愛的那個女朋友”,“一般喜歡的女朋友”,“將將夠用的女朋友”,“想起來就后悔的女朋友”,一樣的道理。 那么,具體地講,這些伙伴之間的區別是什么呢? 我們逐一解釋各個名詞。 首先,什么叫“伙伴”。在中國的外交詞典里,“伙伴”是指可以互相信任,遵守“求同存異”原則,翻譯一下就是,你愛怎樣是你的事,我愛怎樣也是我的事,我保證不在背后搞你,也相信你不會在背后陰我,要搞咱就在明面上公開地搞。上面那個列表里,跟中國連伙伴都不是的國家只有一個——日本。 其次,什么是“合作”。一般來說,單獨出現的合作專指經濟方面的合作,也就是在商言商,咱們之間,只談生意,你想看航母?自己造去。合作前面的詞綴越多,說明展開合作的經濟領域越廣,比如“全面合作”、“深層次合作”,都只是個范圍問題。 最后,什么是“戰略”。戰略是一個國家如何看待當前這個世界,并分配經濟、軍事、安全方面的利益,說白了就是利益分配。 好了,現在我們可以解釋上面那一堆“伙伴”了。 中國的伙伴檔次 伙伴關系:我相信你不會陰我,你也相信我不會陰你,別的沒了。 合作伙伴關系:我們不會互相陰,我們還要互相賺對方一些錢。 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我們不會互相陰,我們還要互相賺對方很多很多的錢。 戰略伙伴關系:我們不會互相陰,我們來一起分配利益吧。 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我們不會互相陰,我們來一起分配利益吧,分配的時候都為對方著想一下。 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只有一個巴基斯坦):大哥,風里來,雨里去,就跟定你了。 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只有一個俄羅斯):協同進退,步調一致,你棄權我也棄權,你投反對票我也投反對票。 建設性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只有一個美國):本來我們是敵對陣營的,要互相搞死,但我們建設性一下,還是可以商量商量的。 戰略互惠關系(只有一個日本):你的利益分配對我有好處?是嗎?真的嗎?我不信,你肯定要陰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