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證: 痹證:
1、 風寒濕痹:
1)行痹:防風湯加減,出自金 劉完素 宣明論》, 藥物組成:防風、麻黃、桂枝、杏仁、葛根、當歸、赤茯苓、 秦艽、 黃芩、甘草。 功用: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歌訣:防風湯用葛根歸,麻黃湯秦艽茯芩 風濕痹痛姜棗施。 2)痛痹:烏頭湯加減,出自《金匱要略》,
藥物組成:制川烏、麻黃、芍藥、甘草、黃芪。
功用:散寒通絡,祛風除濕。 歌訣: 寒濕痹證烏頭湯,芍藥甘草麻黃芪 益氣蠲痹通關節,專除少氣寒濕僵。 3)著痹:薏苡仁湯加減,出自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方藥物組成:薏苡仁、麻黃、桂枝、羌活、獨活、當歸、生姜、 川芎 、防風、白術、制川烏、制草烏。
功用:除濕通絡,祛風散寒。 歌訣:薏苡仁湯用當歸,獨活羌活與桂枝; 川芎防風白術配,川烏草烏麻黃姜。 2、風濕熱痹:白虎加桂枝湯加減,出自《金匱要略》, 藥物組成:知母、甘草、石膏、粳米、桂枝。 功用: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歌訣:金匱白虎桂枝湯,膏桂知母粳草幫; 清熱通絡又止痛,溫瘧熱痹服之康。 3、痰瘀痹阻: 痰瘀痹阻:雙合湯加減,出自《回春》,
藥物組成:當歸、川芎、生地、赤芍、桃仁、紅花、白芥子、 茯苓、法夏、陳皮、竹茹、甘草。
功用:化痰行瘀,蠲痹通絡。 歌訣: 痰瘀痹阻用雙合,桃紅四物與二陳; 白芥竹瀝方中加,化痰行瘀此方佳。 4、肝腎兩虛:、
肝腎兩虛:補血榮筋丸加減,出自《杏苑生春》, 藥物組成:肉蓯蓉、牛膝、天麻、木瓜、鹿茸、熟地黃、菟 絲子、五味子。 功用:培補肝腎,舒筋止痛。 歌訣:補血榮筋肉蓯蓉,牛膝天麻與鹿茸; 木瓜熟地菟絲子, 五味培補筋骨舒 。 5、寒熱錯雜: 寒熱錯雜: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出自《金匱要略》, 藥物組成:桂枝、芍藥、甘草、麻黃、生姜、白術、知母、 防風、炮附子。 功用:通陽行痹,祛風逐濕,和營止痛。 歌訣:桂枝芍藥知母湯,甘草生姜與麻黃; 白術防風炮附子,寒熱錯雜此法良。 狐惑: 甘草瀉心湯:出自《傷寒論》,
藥物組成:甘草、黃芩、干姜、半夏、大棗、黃連、人參。 功用:清熱解毒,瀉火培中。 歌訣:甘草瀉心用芩連,干姜半夏參棗全; 心下痞硬下利甚, 更治狐惑心熱煩 2.狐惑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
藥物組成:黃連、熏草。 功用:清熱解毒。 3.五皮飲:五皮飲: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藥物組成:生姜皮、桑白皮、陳橘皮、大腹皮、茯苓皮。 功用:利水消腫,行氣祛濕。 歌訣:五皮飲用五般皮,陳茯姜桑大腹奇; 皮水苔白心腹滿,水停氣滯最相宜。 4.藿樸夏苓湯:出自《感證輯要》,
藥物組成:藿香、半夏、赤茯苓、杏仁、生苡仁、白蔻仁、 通草、豬苓、淡豆豉、澤瀉、厚樸。 通草、豬苓、淡豆豉、澤瀉、厚樸。 功用:濕溫初起挾表證。 歌訣:藿樸夏苓湯杏仁,豬苓苡仁白蔻仁; 再加澤瀉淡豆豉,芳香化濁滲濕靈。 5.黃連溫膽湯:出自《六因條辨》,
藥物組成:黃連、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甘草、茯苓。 功用:清熱燥濕,理氣化痰,和胃利膽。 歌訣:黃連溫膽苓夏草,枳竹陳皮加姜棗; 虛煩不眠舌苔膩,此系膽虛痰熱擾。 6.萆薢分清飲:出自《丹溪心法》,
藥物組成:益智、川萆薢、石菖蒲、烏藥。 功用:溫暖下元,分清化濁。 歌訣:萆薢分清石菖蒲,萆薢烏藥益智俱; 或益茯苓鹽水服,通心固腎濁精驅。 7.沙參麥冬湯:出自《溫病條辨》, 沙參麥冬湯 藥物組成:沙參、玉竹、生甘草、冬桑葉、麥冬、生扁豆、 天花粉。 天花粉。 功用:清養肺胃,生津潤燥。 歌訣:沙參麥冬扁甘桑,竹粉甘寒救燥傷; 。 證或熱兮定或咳,脈然無汗嗽痰涼。 痿證: 痿證: 1.虎潛丸:出自《丹溪心法》,
藥物組成:黃柏,龜板,知母,熟地黃,陳皮,白芍,鎖陽, 虎骨,干姜。 功用:滋陰降火,強壯筋骨。 歌訣:虎潛足痿是妙方,虎骨陳皮并鎖陽; 龜板干姜知母方 再加柏地作丸嘗。 2.補陽還五湯:出自《醫林改錯》, 補陽還五湯
藥物組成:黃芪,當歸,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 功用:補氣,活血, 歌訣:補陽還五芪歸芎,桃紅赤芍加地龍; 半身不遂中風證,益氣活血經絡通。 3.小活絡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藥物組成:川烏,草烏,地龍,天南星,乳香,沒藥。 功用: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 歌訣:小活絡丹用膽星,二烏乳沒地龍并; 中風手足皆麻木,風痰瘀血閉在經。 4.清燥救肺湯:出自《醫門法律》,
藥物組成:冬桑葉,石膏,人參,甘草,胡麻仁,阿膠,麥 冬,杏仁,枇杷葉。 功用:清燥潤肺。 歌訣:清燥救肺參草杷,石膏膠杏麥胡麻; 經霜收下冬桑葉,清燥潤肺效可嘉。 5.參苓白術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藥物組成: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 人參,甘草,白術,山藥。 人參,甘草,白術,山藥。 功用: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歌訣:參苓白術扁豆陳,蓮草山藥砂苡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骨痹: 右歸丸:出自《景岳全書》,
藥物組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枸杞,鹿角膠,菟絲子, 杜仲,當歸,肉桂,附子。 用:溫補腎陽,填精補血。 歌訣:右歸丸內陸附桂,山藥山萸菟絲歸; 杜仲鹿膠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腰痛 1.甘姜苓術湯《金匱要略》
功用:暖土勝濕 方歌:甘姜苓朮主腎著,身痛腰冷又何慮。 組成:甘草、干姜、茯苓、 組成:甘草、干姜、茯苓、白術 2.四妙丸《成方便讀》 功用:清熱利濕
方歌:二妙散中蒼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 痿痹足疾堪多服,濕熱得消病自蠲。 再加苡仁名四妙,滲濕健脾功更全。 組成:蒼術、黃柏、牛膝、薏仁 3.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 功用:活血行氣、祛瘀通絡、 方歌:身痛逐瘀桃歸芎,脂艽附羌與地龍; 牛膝紅花沒藥草,通絡止痛力量雄。 組成:秦艽、川芎、桃仁、紅花、甘草、羌活、沒藥、香附、 五靈脂、牛膝、地龍、 五靈脂、牛膝、地龍、當歸 4.左歸丸《景岳全書》 左歸丸 功用:滋陰補腎 方歌:左歸丸內山藥地,萸肉枸杞與牛膝; 菟絲龜鹿二膠合,壯水之主第一方。 組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菟絲子、枸杞子、川牛膝、 鹿角膠、 鹿角膠、龜板膠 5.右歸丸《景岳全書》 右歸丸 功用:溫補腎陽,填精補血 歌:右歸丸中地附桂,山藥茱萸菟絲歸; 杜仲鹿膠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組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絲子、附 子、肉桂、當歸、鹿角膠 肉桂、當歸、 6.獨活寄生湯 功用: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 功用: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 方歌:獨活寄生艽防辛,歸芩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參草,冷風頑痹屈能伸。 組成:獨活、寄生、秦艽、防風、細辛、當歸、芍藥、川芎、 干地黃、杜仲、牛膝、人參、茯苓、甘草、 干地黃、杜仲、牛膝、人參、茯苓、甘草、桂心 痛風 白虎加桂枝湯、桂芍知母湯見痹證, 四妙丸見腰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