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雯《牧羊女》
畫家的該幅《牧羊女》,在冷冷清清的青色環(huán)境下,一位少女蜷膝正坐,將頭輕輕側向左邊遼闊的遠方,一只小羊安靜站立在少女右側。畫家將一張高雅凝神、美麗莊重的女人的面孔烘托得突出而感人。沒有深深的愛是不可能畫出如此動情完美的女人的。畫家用細膩的筆觸,卻能表現(xiàn)極微妙的色調層次與不同質感,渲染出淡淡優(yōu)雅典雅的氣氛。仿若熏衣草般的清香給人寧靜,帶來深深的思索。
![]() ![]() ![]() ![]() 油畫家:唐雯作品〖朋友〗編輯/雨濃
基本局限于生活在小酒館——白夜以及后來的彌渡酒吧這樣一條直線上,唐雯的新作《呵,朋友》系列,證明這一單調貧乏的活動路線,仍然可以憑借觀察和創(chuàng)造使之充滿活力和富于想像,使之點線成面,進而擴大到更遠。這樣一條路線上出現(xiàn)的人物也可以多姿多彩,就像路旁的樹林或風景,可供他隨意瀏覽和隨手拈來,以作創(chuàng)作資源。
從去年開始,唐雯開始畫一些小頭像,在此之前他也一直在畫人物肖像。唐雯作畫動機及題材都是隨意而生發(fā)的,出自一種自然,比如我問到為什么會選擇畫小頭像這樣的形式,唐雯非常質樸地、像一個初學畫的人一樣回答,“當時因為手邊正好有許多小畫框,就開始畫,越畫越覺得有意思”。一個人活到一定年齡尚有學畫之初的情懷,是非常要緊的。就像莊子所說:“刀刃若新發(fā)于硎”,用了多年的刀仍像新磨的刀一樣,那便是一種品德。藝無止境,兜兜轉轉,最終還是回到初心,才是保持藝術真誠的緊要之處。唐雯多年來一直保持這種初學畫畫時所執(zhí)信念,幾十年未改。他作畫不求發(fā)達,不圖功名,純粹自娛。從這個意義上講,他是一個傳統(tǒng)的古典的油畫家,他也自詡如此。在辦個展時,唐雯提出不辦學術討論會,不提學術。他很不在意地說“因為,我并不學術”。這是我第一次聽見一個藝術家對當前人人趨之若鶩的“學術”二字的拒絕。舉目四望,“并不學術”的藝術作品比比皆是,但只要找上一兩個批評家,輔以西方學術概念中唬人的一些理論名詞、大詞,就可以變得“學術”起來,這是當今浮躁的中國當代藝術圈的大病。但顯然唐雯并不認同這樣的潮流,而更愿意保持自已最真實的感覺。在習慣了以批評家的闡釋來讀畫的時代,一個畫家不以“學術”為主題,而僅以“朋友”、朋友聚會的方式來辦展覽,必得要藝術家自已就有“平常心”的心態(tài),“平常心”三字常被人提起,但藝術家作起來就格外難。除了“淡泊”“無爭”的天性之外,還得有對自已作品獨有的珍愛和真情。現(xiàn)在已然鮮有如唐雯這樣“不談學術”,只談興趣的藝術家,或許這是因為唐雯畫畫的起點是正統(tǒng)的油畫方法,他拘泥于這套方法,從正統(tǒng)方法中汲取營養(yǎng)和價值,不破不立,不追求活力也不追求暴力,而是追求一種讓內心平衡的方法,以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藝術小世界。
唐雯是四川美院七八屆的畢業(yè)生,這一屆畢業(yè)的油畫家許多都成為了當代中國藝術的中堅力量。唐雯曾與何多苓、張曉剛、周春芽、葉永青等人同過學,并在同一個成都藝術圈子來往。這些藝術家既是他的同學,又是他的朋友,在其妹唐蕾開的小酒館里,他們廝混得非常諗熟。但唐雯與這些著名藝術家走的是不同的一條路,他嗜酒如命、愛唱老歌,為人親和,與世無爭。四川美院畢業(yè)后,他開公司,搞軟件開發(fā),但從未停止畫畫。后來終于辭掉工作,回到老本行上。繪畫對于唐雯來說,是有幾十年扎實的油畫基礎訓練,或稱有“童子功”的。可以說,是他那一屆同學中基本功最好的之一(何多苓語)。
對唐雯來說,藝術既不是野心,也不是功名,既不是謀生之道,也不是工匠之藝。藝術是他生活的附加品,是他表達人生態(tài)度的材料。友誼是唐雯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份,可以說,他大部份時間生活在朋友當中。所以,對友誼,對朋友的描述也變成他藝術的主要內容。他的油畫系列畫的都是他身邊的朋友、親人、同學。他像塑造群像一樣,塑造他身邊的朋友。這些人中有重要的藝術家、作家、音樂人、電視主持人、演員,也有普通的朋友,公務員,其職業(yè)紛繁雜陳。這些人是聚居在玉林小區(qū),游走于白夜和小酒館兩個文化酒吧之間的常客。在近期,位于荷塘月色的藍頂藝術中心,也成為他的描述對象。這些群像代表了成都這個城市的某一個橫切面,也參與了成都三十年的滄桑變化。
成都生活便利,生活成本相對其他城市低廉,是一個詩人和藝術家理想的寄居地。我曾在《白夜譚》中寫到我在開白夜初期:“目睹著玉林西路從只有三個酒吧發(fā)展到十幾家個性不一的酒吧一條街,也看著這條街從入夜后黑燈瞎火變?yōu)槟藓玳W亮,鬢影搖動,活色生香。當夜幕低垂,玉林西路就燃起了它高燒的顏色,威士忌和哥倫比亞咖啡香飄洋過海進駐玉林,藝術家和美女們都晝伏夜出,留著長發(fā)和寸頭的藝術家或一些藝術混混在各個酒吧進進出出,——波德來爾的惡之花散發(fā)著頹廢的香味,像萬花筒式的給我們旋出了一個玉林的海市蜃樓,這是因為,我們需要更多的:卡普其諾,酒精,上升的煙,混合著勾引推拒和自由的性愛,而不是更少的”。在玉林生活了十幾年,促使唐雯用畫筆畫下了在這個區(qū)域內,他所結識的朋友。就像劉家琨曾用他的工作、用玉林為案例,對自已生活的城市生活載體做了一個成功的剖析一樣,唐雯的《呵,朋友》系列就是油畫人物版的《玉林頌》。他觀察和剖析并描述了他最熟悉的一批人:成都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批人,才有了這個城市的文化風貌。唐雯畫下了這批人,同時也保留了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風貌。這些畫,就像一幅二十年的人物長卷,紀錄和見證了成都區(qū)域性的當代生活史。
這次展覽以一幅3米左右的兩聯(lián)畫以及50多幅小頭像構成。大畫與小畫從主題到構成,從人物到內在精神,都互相呼應,互相補充,互相作伴,大有成都文化藝術圈眾生相一覽圖之感。兩聯(lián)畫以成都藝術圈架上繪畫老中青三代同堂的長卷方式,囊括了以朱成、何多苓以及何工、王龍生,直至中生代,年青一代80、90后的年輕畫家,構圖輕松隨意,無等級之分,畫家們以平行的正面形象出現(xiàn),直視觀眾,神態(tài)放松,活潑自然,呈現(xiàn)出藝術家們日常生活隨意的一面。他們姿態(tài)的放松表明唐雯內心重視這一構圖大家庭式的親密建構關系,傳達出他對藝術圈美好無爭的祝愿:和諧友愛,寧靜歡樂。而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公共領域的畫家們,也從他們的作品后面站出來,表現(xiàn)出其私人空間中的外在形象。朋友作為一個母題,由此衍生出無數(shù)子題,那就是50幅小頭像一一描繪的各色人等,唐雯的繪畫技巧受過嚴謹?shù)膶W院訓練,他也致力于在這些嚴謹?shù)膶W院派肖像畫中推進這些技巧,而不是否定。不避諱“唯美”和“學院”風格,使他具備了個人的風格。
總的來說,在中國,目前站在藝術最前沿的藝術家們,都傾向于表現(xiàn)宏大敘事的題材,既便是加入個人元素,也旨在表現(xiàn)整個社會的巨變與批判性的現(xiàn)實狀態(tài)。像唐雯這樣長期致力于傳統(tǒng)人物肖像畫的藝術家不多了。這樣的執(zhí)著一方面造成他的局限,另一方面卻也成為他的風格,他與整個當代藝術圈脫節(jié)之處也正是他的藝術自有其價值體系之處。最重要的是唐雯在紅塵滾滾的名利場旁邊,難得地保持著一顆藝術的赤子之心。這與他為人低調、樸實超然的性格有關。
不記得有多少次深夜了,在我開白夜的那些時候,尤其是那些生意清淡,準備提前打烊的時候,透過白夜的落地玻璃窗,我會看見唐雯從沙子堰東巷處,快步疾走向白夜。我知道,這是從小酒館到白夜的兩點一線,也是他今夜喝酒轉臺的最后一站。十年如一日,與他的繪畫一樣,他執(zhí)著于某種東西時,不求變化,遵循規(guī)律。這個世界上有兩類藝術家:標新立異,無畏不羈的藝術家讓我們?yōu)樗淖髌芳樱⑶易屛覀冹`魂頓悟;而關注平凡日常周遭事物的藝術家,讓我們對現(xiàn)實有一種新的認識和新的視角,并讓我們的心靈純凈和安寧。唐雯在藝術語言上并不追求創(chuàng)新,而是以自己的視覺體驗為依據(jù),力圖讓畫面作到微妙精細。作為四川美院繪畫系七八級畢業(yè)生,他有著與他的同屆同學一樣扎實穩(wěn)重的寫實基礎,固守這樣的基礎,使得他的創(chuàng)作變成工作的一部分。不是所有的藝術家都隨時在靈感高峰上跳躍,更多的時候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落實在每一筆觸上;就像小說家一樣(尤其是油畫家),依靠每一天的“碼字”,畫家則“碼筆”,循序漸進地把自己的情緒、體驗、覺悟、心血、概念一筆一筆地放進畫布中,堅韌而頗具規(guī)模,這就是唐雯這幾年所作的事,因此而有了眼前這個社會群像式的展覽。從畢業(yè)到現(xiàn)在,據(jù)說這是唐雯舉辦的第一個個展。我有幸為一個老朋友的首展,寫下關于朋友的文字,甚為幸焉。
唐雯部分作品:
![]() 集體群像:(左起:王承云,劉敏,徐丹,羅發(fā)輝,何多苓,曾妮,王龍生,羅敏,郭燕,邱光平,廉學銘,何工,付曦,東方騰弘,林海容,朱可染,朱成,廖海瑛,張蕾,華堤,鄭越,曾樸,吳江濤,何千里,大貓,唐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