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德恩醫院與金品三院長 1914年,在西方內陸會傳教士安獻令牽頭下,由美國人博德恩出資在蘭州建起了第一座西醫院。博德恩系美國一資本家的兒子,其高中畢業后周游世界,準備到中國甘肅,并許下諾言要給貧窮落后的蘭州捐獻一座醫院。博德恩在游歷中不幸因病在埃及去世。其父母遵照其遺言出資建造了這所醫院。醫院建成,當時安獻令邀請時任甘肅都督的張廣建參加竣工典禮。社會各界贈匾紀念。現存的書有“上帝愛人”的楷書大匾仍保存在醫院。醫院建在蘭州黃河以北近鄰黃河鐵橋,落址鳳林關王寶寶城以東,建有門診樓,設施完備有手術、化驗、檢查等。男病員住院部設80床位,女病員住院部設40床位,外國人居住院落,中國員工駐地以及麻風病院。時任院長金品三系著名傳教士金輔仁之子,金輔仁教士是內陸會最早期的成員之一,于1875年7月抵達中國,先后在甘肅、陜西和湖北各省工作。母親鄔貴貞則是1883年10月到達中國,分派往陜西省工作,與金教士相遇,于 在金品三擔任博德恩醫院院長中他邀請好友高金城來蘭州任醫院主治醫生。后高醫生去甘肅張掖市建立醫院,在1936年間救治了大批紅軍傷員。被國民黨殺害。解放后,追認為烈士。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博得恩醫院改名為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現在的醫院已經是一座大型的現代化醫療機構。深受蘭州各族人民喜愛。醫院仍然保留著100年前,博得恩醫院的門診樓,并在樓內建立了博得恩醫院紀念堂。懸掛了幾十幅歷經百年的珍貴照片,以及富有歷史研究價值的文字。并繪制了由醫院老人回憶的當年醫院全貌繪畫。極其生動。 我的岳父李生斌于上世紀70年代也曾擔任該院院長,我的妻子那時就居住在博得恩醫院門診舊樓的下面,對此舊樓留有深刻的印象以及難以割舍的情感。當我生病住在該院治療中,妻子多次帶我參觀醫院建立的博得恩百年紀念堂。我便萌發了寫點文字以示紀念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