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擬參芪健胃湯為主治療消化性潰瘍50例的臨床觀察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藥物治療效果良好,但復發率高。本研究采用自擬參芪健胃湯為主治療消化性潰瘍,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10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均選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的門診患者,均符合消化性潰瘍的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治療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34.6(16~60)歲:平均病程8.5(5.6~16)年,其中胃潰瘍18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24例、復合潰瘍8例;辨證屬虛寒型30例、實熱型15例、寒熱錯雜型8例。對照組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37.5(16~66)歲:平均病程8.0(5.3~17)年,其中胃潰瘍20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l8例、復合潰瘍l2例;辨證屬虛寒型24例、實熱型8例、寒熱錯雜型l7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潰瘍類型及辨證分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納入標準:①中醫診斷為胃脘痛,辨證屬脾虛胃熱證,且中醫癥狀積分>6分者;②符合消化性潰瘍的診斷和胃鏡診斷標準者;③年齡為l8~65歲者。 1.3病例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②過敏體質者;@合并心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者;④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1.4治療方法:對照組:口服阿莫西林膠囊0.5 g,次,3次,d;臭美拉唑膠囊20 mGg/次,2次/d;膠體果膠鉍顆粒ll0粒,次,4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參芪健胃湯(黃芪30 g,黨參25 g,茯苓209,白芍、海螵蛸各l59,延胡索、柴胡、枳殼、炙甘草各l59),虛寒型者加桂枝、烏藥各15 g,干姜10 g,飴糖209,大棗8枚;實熱者加黃連10g、蒲公英15 g、大黃9g;寒熱錯雜型者加黃芩15g、黃連l0g、半夏10g;胃脘脹滿者加厚樸、砂仁:口干、咽燥者加麥冬、生地。1劑/d,水煎早晚2次溫服。兩組均50d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忌食煙、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5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潰瘍面愈合;有效:臨床癥狀減輕,潰瘍面縮小、變淺:無效:病情元改善,潰瘍面無變化或擴大。 1.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l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士標準差(i±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治愈35例(70.O%)、有效12例(24.O%)、無效3(6.0%),總有效率為94.O%;對照組治愈20例(40.0%)、有效l6例(32.0%)、無效14(28.0%),總有效率為72.O%,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日=2.4417,P=0.0154)。 2.2隨訪情況比較:隨訪2年,治療組15例中復發1例(6.7%)。對照組隨訪12例中復發5例(41.7%)。 3.結語 自擬參芪健胃湯中黃芪、黨參、茯奠健脾益氣、生肌斂瘡:白芍、枳殼養陰柔肝^理氣和中;延胡索、白芍、甘草活血化瘀、緩急止痛;桂枝、干姜溫胃散寒;黃芩、黃連、蒲公英清利濕熱。藥理研究表明,黨參、白術、茯苓有加強胃黏膜一碳酸氫鈉屏障,改善黏膜血流等作用;黃芪通過促進血中前列腺素的合成,進而起到抑制胃酸分泌和保護胃黏膜的雙重作用,且能夠促進潰瘍面的愈合:延胡索有改善實驗性胃潰瘍的作用;延胡索乙素可明顯抑制幽門結扎或阿斯匹林誘發的胃潰瘍,對饑餓誘發的動物胃潰瘍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干姜、枳殼對胃腸平滑肌有雙相調節作用,既能興奮胃腸使蠕動增強,又有降低平滑肌張力和解痙的作用;黃連、大黃、桂枝、自芍、黃芪還能抑制幽門螺桿菌;海螵蛸含碳酸鈣、磷酸鈣,能中和胃酸,有收斂止血的作用。上述藥物合用既削弱了損傷因素又加強了保護因素,中西藥結合取長補短,整體調整和局部治療互相協同,收到滿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