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宮扇 又叫紈扇、團扇、羅扇,它出現(xiàn)于羽扇之后、摺扇以前。古代的絹宮扇大多制作精細,裝飾華美。近世士民通用,素絹兩面繃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圓、腰圓、六角之形,皆請名人書畫其上。 折扇 又名“撒扇”、“紙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疊扇”、“聚頭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風(fēng)扇”。是一種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韌紙或綾絹做扇面的能折疊的扇子;用時須撒開,成半規(guī)形,聚頭散尾。 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是當前可查關(guān)于折扇最古老的文字記錄,其中記述了折扇的起源國家是日本。折扇竹木做扇骨,韌紙做扇面,扇面上還要題詩作畫。折扇表現(xiàn)出了中華柔情氳氤的詩畫美境。 |
|
來自: 真友書屋 > 《傳統(tǒng)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