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甲骨文字“家”
文/黃守愚
“家”字的本義應為男女交媾。許慎認為“家”字是居處之所,《說文》:“居也,從宀,豭省聲。”“家”字在甲文中,為屋下一公豬形象。“家”字得聲于“豭”字,上古音在見母魚部。種豬稱作“豭”,表示牝牡交媾。也可見,“家”字本義當為***。“嘉”字上古音在見母歌部,與“家”字可互訓。而“嘉”的本義就是兩***媾,古人還稱婚禮為嘉禮。 “家”字派生義不能當作其原始本義。“家”的原始初義應是“中”,即神圣的兩***媾之巫術,由此衍而乳之,又以“家”字指代其它,譬如稱其神圣的集體交媾之地作“家”,視生殖宗祖神之神廟為“家”,命人的居住之處為“家”。
據商承祚先生《說文中之古文考》的考證,在毛公鼎的金文中,“家”寫作“圂”,取象于豬繁殖旺盛之意。據文獻記載,古肅慎人廁、豬圈、家不分,“家”的中央是豬圈,兼作廁所,人們環繞豬圈而居住,這很可能是遠古時代先民家居的真實狀況。《史記·夏本紀》《正義》引《括地志》說:
靺鞨國,古肅慎也,在京東北萬里已下,東及北各抵大海。其國南有白山,鳥獸草木皆白。其人處山林間,土氣極寒,常為穴居,以深為貴,至接九梯。養豕,食肉,衣其皮,冬以豬膏涂身,厚數分,以御風寒。貴臭穢不絜,作廁于中,圜之而居。多勇力,善射。弓長四尺,如弩,矢用楛,長一尺八寸,青石為鏃。葬則交木作槨,殺豬積槨上,富者至數百,貧者數十,以為死人之糧。以土上覆之,以繩系于槨,頭出土上,以酒灌酹,繩腐而止,無四時祭祀也。
在我們看來,古肅慎人廁、豬圈位居“中”(中央),特別表達出了“中”(家)的原始本義,即神圣的兩***媾之巫術。
據前人的研究,“家”可以指代宗廟的正室或宗廟。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說:
《爾雅·釋宮》:“牖戶之間謂之扆,其內謂之家。”家指門以內之居室。卜辭“某某家”當指先王廟中正室以內。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家”字可指涉宗廟的正室,譬如《合》一三五八一:“報于上甲家。”報,祭名。《合》三零三四五:“父庚父甲家。”
唐蘭先生認為,早在莒縣陵陽河和諸城前寨大汶口文化陶文中的已有“家”字,它的結構與甲骨文中的“家”字一致。王明閣先生還結合大汶口墓葬中隨葬豬頭的情況,認為“家”在卜辭中亦為祭祀祖先的宗廟。
“家”字為宗廟之義,在《詩經》中也其有記載。《詩·大雅·綿》: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 自土沮漆,古公亶父。 陶復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 率西水滸,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 爰始爰謀,爰契我龜。 曰止曰時,筑室于茲。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 迺疆迺理,迺宣迺畝。 自西徂東,周爰執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 俾立室家。其繩則直, 縮版以筑,作廟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 筑之登登,削屢馮馮。 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迺立皋門,皋門有伉。 迺立應門,應門將將。 迺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 柞棫拔矣,行道兌矣。 混夷駾矣,維其喙矣。 虞芮質厥成,文王蹶蹶生。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揚之水論及《詩·大雅·綿》中的“家”字,援引《考古》1962年第9期劉克甫《西周金文“家”字辨義》的研究成果,說: “家”字的初義,可以推原到甲骨卜辭。據卜辭得知,殷人祭祀祖先的場所稱“家”,即家的本義為宗廟,亦即宗族團體共同祭祀的場所。至春秋時代,猶有借此義以家指代廟者。這里的“家室”之家,自然也有這樣的意思。 從文獻記載看來,在商周之際,“家”字可以指代宗廟,因而又能引申為朝廷、國家、都城等義。《書·酒誥》:“永不忘在王家。”文中的“王家”即朝廷。《書·洪范》:“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文中的“家”指的是國家。《周禮·春官·典命》:“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鄭玄注釋說:“國家,國之所居也,謂城方也。”文中的“國家”指的是國都。 據古代文獻記載,古代夫妻相互稱作“家”。這種特殊的稱呼當是根源于“家”為“中”——神圣的兩***媾之原始本義。丈夫稱妻子為“家”。《楚辭·離騷》:“浞又貪夫厥家。”王逸注釋說:“婦謂之家。”妻子稱丈夫也作“家”。《國語·齊語》韋昭注釋說:“夫稱家也。”《字匯·宀部》:“家,婦謂夫為家。” 于是乎,“家”演變為男子娶妻成家。《易·蒙》:“子克家。”“子克家”就是“子”能娶妻或能兩***媾而行禮樂了。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說:“‘子克家’猶言子能娶矣。”《楚辭·離騷》:“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王逸注釋說,“未家”是沒有娶妻的意思,少康逃奔到有虞氏,有虞氏把兩個女兒嫁給了少康。《淮南子·齊俗》:“待西施、毛嬙而為配,則終生不家矣。”“終生不家”是指“終生不娶”。在禮樂文化看來,只有成“家”才能“家”,即兩***媾的合“禮”性當以婚姻為本。以上證據也能表明,“家”字的原始本義為“中”——神圣的兩***媾。“家”訓釋為“中”,可參考拙作《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