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補腎壯陽,潤腸通便。 【功效特點】本品甘溫質(zhì)潤,具有補陽而不燥、滋潤而不膩的特點,既能溫通腎陽補腎虛,又能潤腸通腑治便秘,補而不峻,其力和緩,故有蓯蓉之稱。 【功效作用】 1.補腎助陽:用于腎虛陽痿、腰膝冷痛及婦女不孕等證,可與補骨脂、菟絲子、蛇床子、巴戟天、沙苑子、山萸肉等同用。若治療神經(jīng)衰弱,見有精神不振、體倦腰酸、健忘耳聾等腎虛癥狀者,可與五味子、枸杞子、黃精、玉竹等同用;若治療滑精早泄,可與鎖陽、山萸肉、鹿茸等同用;若治療小便頻數(shù)、夜尿多,可與覆盆子、桑螵蛸、金櫻子等同用。 2.潤腸通便:用于老年人體虛腸燥便秘者,可與火麻仁、黑芝麻、當歸、熟地配用。 【鑒別應用】肉蓯蓉與鎖陽,二藥均為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品。肉蓯蓉甘溫質(zhì)潤,滋益精血作用較為顯著,可用于女子不孕、帶下血崩;鎖陽補腎潤燥,養(yǎng)筋起痿作用較為突出,對筋骨痿弱癥多用之。 【配伍應用】 1.配油當歸:油當歸質(zhì)潤多油,養(yǎng)血潤燥,滑腸通便;肉蓯蓉溫而不燥,補而不峻,偏于溫潤,滋腎潤燥,潤腸通便。二藥伍用,相互促進,養(yǎng)血潤燥,增水行舟,通便力強。因二者均較滑潤,入腸胃一過不留,僅作寓瀉于補用,故有降下無傷陽氣、溫潤不灼陰液之優(yōu)點,對于老人陽氣虛弱、精血不足之便秘證,用之最為適宜。 2.配巴戟天:肉蓯蓉及巴戟天同屬溫腎助陽之品。肉蓯蓉甘咸而溫,質(zhì)地滋膩,性柔而不燥,補腎壯陽之中還兼有潤燥益精之功;巴戟天辛甘而溫,性偏燥而不柔,溫陽助火力勝,兼有祛風除濕之力。二藥合用,相須配對,增強溫腎壯陽之力,且二者潤燥相宜,具有補火而無燥水之妙,對于腎陽虛衰、陽痿遺精、腰膝酸冷、筋骨痿弱等病證,較常選用。此外,本藥還具有扶陽通便的作用,用于年老氣衰、陽虛便秘之證時,可適當加大肉蓯蓉用量,常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3.配黃芪:肉蓯蓉能補腎陽,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益元氣,二藥伍用,肉蓯蓉可載黃芪補氣之力達于腎,共舉補腎氣助腎陽之效。 4。配懷牛膝:肉蓯蓉補腎助陽,可用于腎陽虛寒之腰膝冷痛、筋骨無力;懷牛膝專長補肝腎,性善下行,直走肝腎血分,具補肝腎、強筋骨之效。二藥配伍,相輔相成,相須配對,能增強溫腎壯陽之力,且牛膝善行走下,可引藥下行。 5.配羊肉:肉蓯蓉配羊肉,強陰,益精髓。羊肉味甘性溫,益氣補虛,蓋陽生則陰長,故能補益精血,滋陰益腎,肉蓯蓉甘咸,補腎壯陽,二藥一陽一陰,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具平補腎之陰陽之功。 【應用注意事項】陰虛火旺、大便泄瀉者忌用。腸胃有實熱之大便秘結(jié)者,亦不宜用。 【用法用量】內(nèi)服:6~12克,入煎劑,或入丸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