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4 來源: 老人報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全年最熱的“三伏天”期間了。這幾天廣州的氣溫最高溫度也有34℃~36℃左右,據預報過幾天還要上升。 和炎熱相關的疾病都在這時候不斷攀升。諸如中暑、皮炎、腸胃病、空調病,還有心腦血管疾病等。過三伏,要預防好這四類“高溫病”! 高溫環境謹防中暑 以前天氣熱時最容易發生的疾病是中暑,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提升,高溫環境下依然外出的人少了。不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詹紅教授還是鄭重提醒老年人,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 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出汗多易患濕疹皮炎 夏天容易出汗,汗水浸泡皮膚容易誘發皮膚病。 專家表示,夏季最常見的皮膚病有兩類:一是與太陽暴曬有關的,如患上日光性皮炎,或者原有慢性光敏性皮炎的,經暴曬會復發。二是與炎熱出汗有關的,如濕疹、皮炎;三是與衣服不透氣有關,如花斑蘚、痱子、毛囊炎、股癬等。 專家建議老年人出門要注意做好防曬措施,如戴帽子,打遮陽傘等;出了汗要及時擦除;貼身的衣服首選棉料,容易吸附汗液;勤洗澡,一天至少一次。 喜食冷飲腸胃受不了 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主任丁邦晗透露,最近氣溫較高,胃腸道疾病比平時增加了30%。丁邦晗分析,夏天腸道疾病高發,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氣溫高細菌滋生快,食品保管不慎容易變質,一旦誤食就可能壞肚子。二是天熱的時候人們大多喜歡冷飲,冷飲喝下去神清氣爽,但對脾胃的傷害也很明顯。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醫科主任石顯方推薦,居家可以嘗試用竹蔗、茅根、雪梨、紫蘇葉等做湯,有養陽去熱、生津潤燥、醒脾散寒等功效。
適度嘆空調莫忘通風 天熱了躲進空調房,無疑是城市人最便捷的避暑方式。但如果吹空調過久,或者溫度開得過低,就會出現鼻塞、頭昏、打噴嚏、耳鳴、乏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空調病”。 丁邦晗建議,空調最合適的溫度是26℃~28℃,老年人在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并且早晚天氣涼爽的時候要注意開窗通風,總是密閉的環境細菌滋生,容易誘發空調病。 (夏 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