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旅行,“小費”是一件必須面對的事情,給小費在國外是一件禮節性的事情,是對服務員服務的肯定。給小費看似事情小,其實講究多。怎么給,給多少,都有一定的講究。 小費的起源 源于18世紀英國倫敦,當時酒店的飯桌中間擺著寫有: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證服務迅速)的碗。顧客將零錢放入碗中,將會得到招待人員迅速而周到的服務。把上面幾個英文單詞的頭一個字母聯起來就成了tips,譯為小費。 為啥要付小費? 因國情不同,小費在許多國家是下層服務人員的一項重要收入。譬如在泰國,普通工薪階層的收入平均每月五六千泰銖,而飯店打掃房間的服務員,老板每月付給他們的工資卻只有一千泰銖左右。因而住店客人給的小費,就成了他們保持正常生活的重要收入。客人付小費本身,可以表達的涵義頗為豐富。它既能代表客人對服務人員為你付出的勞動的尊重,也可以表達客人對服務工作的一種肯定和感謝之情。從另一層面來說,也體現了客人本人的文化修養和文明禮貌。 小費要付給誰? 并不是所有的服務都要給小費。按照摜例,除了飯店不曾謀面的打掃房間的服務生一定要給小費外,對許多當面給客人提供特殊服務的人也要付小費。飯店的行李員如果笑盈盈幫你將行李提到了房間,那就絕不僅僅意味著熱情,你理所應當付小費給他。出租車的司機把你拉到目的地,你在計價器顯示數字基礎上要增加一點車費做小費。 坐船或火車時應給小費,但長途汽車和飛機則不必; 對搬運工應付小費,但存取行李時不必付服務員小費; 在旅館時,對幫你提行李或打掃房間的服務員應付小費,但對柜臺上的服務員則不必; 在餐館時,對上菜上飯的服務員應給小費,但對領班服務員則不必; 乘車時,對出租車司機應付小費,但對公共汽車司機則不必; 對理發師、美容師應付小費,但對售貨員、自助洗衣店的服務員則不必; 對警察、海關檢查員、大使館職員、政府機關職員等公務人員絕不可付小費; 小費付多少合適? 一種是按照一定比例付小費,例如: 在酒店,占消費總額10%~15%; 在餐廳,占消費總額5%~20%; 出租車,一般為15%; 在酒吧,占消費總額15%; 美容美發,按本人消費總額的10%~20%; 另外一種是按照各地約定俗成的小費額度來支付。例如: 在賓館,給門童應該在1美元左右; 給客房服務員的小費在1美元~2美元; 在機場、港口、火車站,按照行李件數給行李員小費,一般一件行李大體算0.5美元~1美元; 給存車者1美元左右; 觀看影劇時,給領位員與發放者的小費,應為0.5美元~1美元。 付小費的禮節 付小費通常用美金支付;不應張揚,在私下進行即可。所付小費有時放在菜盤、餐盤下;有時放在杯底下;有時放在房間床頭;有時放在寫字臺上;如果能在桌子上放小費的同時,留一張“THANK YOU”的紙條,會倍受服務生的歡迎和尊重。有時以不收找零作為小費付給服務員;有時也可直接交到服務人員手上。小費忌放在枕頭底下,那樣的話會被服務生認為是客人自己的東西忘了收藏。倘使當面要付小費給行李員,那最好是與他握手表示感謝的同時將小費暗暗給他。當面付小費時最忌付硬幣。 不需要付小費的國家 韓國、日本、新加坡都是完全不用給小費的,在新加坡小費更是被服務業明令禁止的。此外,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沒有給小費的習慣。 這些小細節雖然看似繁瑣,不過大家也不用太過擔心,一般跟團出行的,導游都會講解相關的禮節,會進行相關提示。出去多了,慢慢的這些東西也就熟了。
編輯:賴書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