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熟悉經絡穴位

膝內側 從箕門穴部位由上到下的順序推揉到 陰陵泉 部位 目的是 讓脾經在膝關節這里上下貫通 肝脾不調、夜晚沒有休息好,這里往往比較敏感。
貫通這里 就可以讓經絡與內臟貫通 從而調節內臟
 同樣的道理 膽經 也是一樣
幫助疏通表里上下
內外都按摩之后
這個時候
在膝蓋的中央 胃經絡氣就到達聚集了
 最后,只需要按摩這里
就可以感知到胃經絡氣到達腳的第二根腳趾
以上按摩引導的作用是什么?
就是 夏天脾胃呆滯 氣機郁
起居生活與天氣不一致,引起人體內部和天氣的不一致 先從脾經疏通上下 讓內外一致
太陰脾血的變化 自然引起 膽經外行氣 經過按摩脾經的鼓舞 膽經順勢得到下降 并貫通全經
胃經因此下行 與當時天氣一致 于是 人的疲倦 消除 人感到精神恢復
以上就是 和天氣的一個小原理 同時,在調節過程中,神庭也有反應,也是與天氣一致的緣故
當然,身體別的經絡內臟一樣也參與到這個調節過程中
問:脾經和膽經可不可以一起按摩 ?
沒有脾血的調節 不可能有膽經的鼓舞
沒有膽的分泌 不可能有胃氣的下行
沒有胃氣的下行 不可能與天氣相合
沒有胃氣溫煦
心包血液不可能通暢 肺的毛孔開合也不能正常
這個和早晨鍛煉的原理一樣——活動四肢,疏通關節,呼吸清新,開啟毛孔。
以上說的僅僅是對身體右側的脾、膽經絡進行的引導
問 :如果胃經陽明氣并不能順利下達,與外界陽明天地氣相合呢?
不能相合就是脾胃病。
可以引導胃經絡上下貫通。
胃經氣下行,完全依賴膽經氣鼓舞。
依次按摩胃經旁邊的膽經穴,可以逐步引導胃經氣下小腿到達腳背、腳趾。
具體方法如下: 
先是胃經從下引氣,到達足三里。如果足三里空虛,需要從上下引,但是不至。
這個時候就要從旁邊的膽經穴按摩,再到胃經絡的上面穴位去探尋,然后經絡氣到達。
這是一個方法。
當胃經氣上下貫通后,腳下涌泉穴自己就開放了,然后手掌中指心包經會行氣發癢,稍稍按摩引導,勞宮自然就開放了。
當然,胃的不調和還在于肝膽郁滯,隨膽經會上行反應到兩肋和肋下章門和京門穴。這是內臟的問題了。從經絡直達內臟。
總結起來,這里要說的是一個經絡特性,引導貫通經絡上下,作用內臟。
補充
只要能雙腿的胃經能下到第二和第三腳趾
就和了夏季陽明天氣 人就沒有什么問題 不能下達 多是肝膽郁滯 肝膽郁滯 多是右側肺氣不宣散
脾肺不和
具體位置在鎖骨下 乳房上方 四寸到鎖骨下的位置 
看這個圖 在這個位置有三個方向
分別可以融合 不同的經絡氣
如果 幾個方向都貫通了 那么右邊后腰的疲乏就消除了
肝的郁滯陰虛也因為補陰得到轉化 可以立刻嘗試 ——緩肝和胃的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