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劍的原著里面那些日本特種兵小說中說他們裝備的是德國的MP38沖鋒槍,但是電視里的是美國M3沖鋒槍,其實M3沖鋒槍是根本不可能的,這種武器1942年底開始才裝備美軍,1940年根本不存在。還有就是在熱播電視劇《雪豹》中,日本特戰隊裝備的也是美國M3沖鋒槍,在現實中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咱們中國的導演拍出來的作品大家也別太較真了,在他們的作品里面,士兵們很少能用對槍的,沒讓八路拿把AK47就算不錯了。 ![]() M3沖鋒槍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于二次大戰時期大量生產的廉價.45口徑沖鋒槍。于1942年12月12日開始服役,取代造價昂貴的湯普森沖鋒槍。由于外型像是替汽車打潤滑油(黃油)的潤滑油槍,也叫M3黃油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對沖鋒槍的需求,美軍對M1928A1湯姆森沖鋒槍進行了簡化改進,設計出了面向批量生產的M1湯姆森沖鋒槍,后來又對M1進一步簡化,設計出了M1A1湯姆森沖鋒槍。美軍雖然對湯姆森沖鋒槍反復的進行簡化改進,但在提高其生產性能方面并未能取得顯著的效果,這是因為湯姆森系列沖鋒槍很多零件的包括機匣在內都是通過復雜的切削加工來制成的。 ![]() 與湯姆森系列沖鋒槍的改進同步推進的是,美國陸軍在專門試驗美國陸軍武器的阿伯丁靶場進行了各種沖鋒槍的對比試驗。在這一對比實驗中,除了當時美國的沖鋒槍以外,還廣泛收集了歐洲各國生產的各種沖鋒槍,進行了性能、操作性、生產性等各方面的對比實驗。其中還有從德軍手中繳獲的沖鋒槍。 此次對比實驗得出了驚人的結果,實驗中得到最高評價的并不是湯姆森沖鋒槍二是用粗糙的金屬管和沖壓件焊接而成的英國司登沖鋒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司登沖鋒槍的結構設計的非常簡單,擁有湯姆森沖鋒槍無法比擬的出色的可打批量生產的性能。實驗結果也對斯登沖鋒槍的這一出色的生產性能給予了高度評價。美國的沖鋒槍中海德2沖鋒槍得到了美國槍中最好的評價。 迫切需要大量沖鋒槍的陸軍向海德公司下達了發展試制海德2沖鋒槍的指令。并將其命名為“M2沖鋒槍”。但是最終由于該槍在設計上存在的缺陷停止了生產,已經生產出的M2沖鋒槍只得當作廢鐵來處理。 ![]() 美國陸軍決定尋找新一種性能優于M2的沖鋒槍。1942年10月,美國陸軍技術部正式推進了新型沖鋒槍的開發計劃,由此開發出的新型沖鋒槍就成了后來的M3沖鋒槍。開發并不是只由個別技術人員負責的,而是以美國陸軍少校雷涅?R?斯達特拉為中心,由通用汽車公司國內部主任工程師弗雷特利克?W?圣普森領導的開發小組推進了設計,此外還有各方面的技術人員的協助。 拋殼窗上方安裝有防塵蓋。防塵蓋為手動式結構,防塵蓋內側的突起起著固定槍機的保險作用。 拋殼窗上的防塵蓋還兼起著固定槍機的保險作用。 M3的槍管是通過接套而固定在機匣前端的。按套外圓表面刻有防滑紋路,在沒有專用工具的情況下可直接用手轉動接套,從而卸下槍管。 拉機柄盒及其內部的特寫。拉機柄的強度不足,成了引起故障的原因之一。 新型沖鋒槍的最的目標是“具備最出色的生產性能”,也就是說,必須易于大批量生產。最初試制是在通用汽車公司內進行設計和試制的,在設計過程中最重視并作為參考的是英國的司登沖鋒槍。大量采用沖壓件和焊接工藝的英國司登沖鋒槍在當時是生產成本最低,便于大批量生產的沖鋒槍。 M3沖鋒槍的機匣是由沖壓成型的左右各半個機匣焊接成一體而成型的,復進簧、槍機等零部件全部是從機匣前方裝入的,扳機、阻鐵等零件也都是沖壓件。M3沖鋒槍廣泛采用沖壓件的結果,使該槍的生產性能超過了以往任何的沖鋒槍。 ![]() M3的槍右側在彈匣后方部位裝有操作槍擊向后運動用的拉機柄,拉機柄是旋轉式結構,向后轉動時,就會使拉機柄內的“L”型傳動桿推動槍擊后退。M3的后端裝有用粗鋼條彎成型的伸縮式槍托,設有橫穿槍后段的槍托固定銷,可在拉出和縮回兩個位置上固定主槍托。 M3實用的是30發容量的直彈匣。1943年秋季,美軍開始裝備M3沖鋒槍。剛開始,美軍士兵對M3的外觀表現出極不習慣。但是被士兵們恥笑為“注油槍”的M3沖鋒槍一投入實戰后,因射擊時易于控制,很快就得到了美軍士兵們的信賴。在第二此世界大戰中美軍共生產了605664支M3沖鋒槍,而這些槍全部是由通用汽車公司生產的。 M3沖鋒槍使生產性能出色的面向大量生產的沖鋒槍,并且M3的較慢的射速使之具備了在射擊中非常容易控制住槍的優點,這一點作為武器的性能也是很出色的,但是,在M3裝備部隊,投入到前線后,缺點開始逐漸暴露。1944年2月,從遙遠的英國向美國本土飛來了有關M3沖鋒槍缺點的報告。 對M3沖鋒槍進行眾多各種改進后而成的M3E1沖鋒槍在美國陸軍內部接受了實驗,1944年12月正式選定為美軍制式武器,得到了“M3A1沖鋒槍”的制式名稱。由此把以前的制式武器M3沖鋒槍降級,成了“限定制式武器”。 M3A1沖鋒槍問世,其加工成本更低,當時生產一支M3A1破沖鋒槍只需22美元。 M3A1在1945年出投入生產,并直接進入批量生產體制。但是,1945年5月德國宣布投降,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M3A1的生產也因此而停止。M3A1沖鋒槍的生產時間很短,生產數量也只有15469支,于M3沖鋒槍的605664支的數量相比有懸殊的差距。 在M3和M3A1沖鋒槍的生產數量急速增加,達到了充分滿足美軍需求后的1945年5月,美軍決定收回的一線部隊使用的湯姆森系列,M1928A1、M1、M1A1等沖鋒槍。但這一決定的貫徹并不徹底,湯姆森系列沖鋒槍于M3和M3A1沖鋒槍一起一直使用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 ![]() 性能數據 口徑----11.43mm(0.45in) 初速----280m/s 表尺射程----91.4m 槍口動能----568.7J 理論射速----450發/min 戰斗射速----120發/min 自動方式----自由槍機式 發射方式----連發 供彈方式----彈匣 容彈量----30發 全槍長---- 槍托拉出----757mm 槍托縮回----579mm 槍管長----203mm 膛線----4條,右旋,纏距----405mm 全槍質量----(不含彈匣) M3式----3.63kg M3A1式----3.47kg 30發實彈匣----質量940g 瞄準裝置---- 準星----片狀 照門----覘孔式 瞄準基線長----276mm 配用彈種----11.43mm柯爾特自動手槍彈 普通彈---- 全彈質量----21.2g 彈頭質量----14.9g ![]() M3射擊穩定性好,射擊精度較高。這主要是因為M3沖鋒槍槍管與槍機同軸,加上槍機與槍彈質量比大,槍機前沖量與槍彈后坐沖量幾近相等的緣故,以至射擊時極好控制,一點也不像有的電影中表現M3沖鋒槍射擊時那樣劇烈地抖動。事實上,M3沖鋒槍在100m以內,只要用覘孔照門同時套住準星和目標,快速射擊,命中概率是很高的。此外,由于理論射速不高,雖沒有快慢機,卻可以比較容易地用扣壓扳機的食指來控制打單發. 美國人從英國人的“司登”沖鋒槍那里得到啟示,照貓畫虎,確確實實畫得生動威猛,著實打造出了一支令人贊譽的好槍來。1942年,美軍在阿伯丁試驗場,在有其他國家沖鋒槍對比的條件下,對M3沖鋒槍進行了全面試驗。結果表明,M3沖鋒槍簡單牢固,攜行方便,故障少,質量小,威力大,包括可靠性和壽命等一系列指標均名列前茅,堪稱一支近距離作戰特別是城市居民地作戰的“利器”。 M-3生產投入部隊以后,由于二戰已接近尾聲,美國就把M-3作為富余物資運給國 民 黨助其打內戰。 ![]() 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期間,美國政府曾向國民黨軍隊提供了大量M3/M3A1沖鋒槍。國民黨沈陽兵工廠(后來在臺灣)也曾大量仿制M3A1沖鋒槍(定名為“三六式”,只是“克隆”得較為粗糙,故障較多,不及原裝的好)。當然,我軍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也繳獲了大量的M3/M3A1沖鋒槍和“三六式”沖鋒槍。說到這里,使我想起在一些表現抗日戰爭,甚至紅軍時期軍事歷史題材的影視片中,常常出現M3/M3A1沖鋒槍,這顯然是有悖史實的。 據資料介紹,當年國民黨軍隊的單兵武器中,美制槍械占七成以上,而美制武器中,僅M3A1的數量就達到了近200萬支。在我們繳獲的武器里,保留下來的槍械中,也屬M3A1的數量最多,因此,我們的影視劇導演們最容易借到的也是M3A1,所以他們讓跑到蘇聯大后方搞破壞的德軍也換上了M3A1,讓《亮劍》里的日本山地部隊士兵也端上了M3A1。 在二戰結束后的近半個世紀里,M3/M3A1沖鋒槍始終沒有退出美軍制式武器的序列。從20世紀60年代的越南戰爭到80年代美軍的歷次軍事行動,在美軍特別是特種部隊中處處可見“蓋德”的身影。直到現在,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的軍隊或準軍事組織仍在使用M3/M3A1沖鋒槍。 M3/M3A1沖鋒槍,體現了美國在輕武器研制方面的全新概念,在世界輕武器發展史中可算得上是標新立異的一頁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