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2014年上海高考本科志愿填報時間為5月上中旬,目前階段已進入高考志愿選擇的最后定奪關鍵期。根據教育部最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4年我國千余所具有本科招生資格的高校(含獨立學院)共招收92個專業類、506種專業。在高考中,專業的選擇可以說是填報志愿的一個核心,但面對數百種專業,家長常常會感到迷茫,不知道該遵循怎樣的原則幫孩子選擇專業。
上海高考本科志愿填報時間為5月中上旬
據了解,2014上海高考本科志愿(含軍事、公安類專科)填報時間為5月上中旬,高職(專科)志愿填報時間為7月下旬。市屬高校擬在滬招4.78萬人。上海考生報考外省市相應高校繼續加20分,16種情況可以加5分到20分。
在市教委發布的《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工作辦法》中指出,2014年零志愿(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提前批次(含軍事、公安專科院校)、一本批次、二本批次、高職(專科)的志愿填報方式將延續往年的方式進行填報。
其中,藝術類本科專業,社會體育、體育教育、休閑體育本科專業,仍將分為兩個批次:第一批次為教育部在本市獨立設置和參照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在本市有一本批次招生計劃的院校和具有市級藝術類、體育類重點專業的院校;其他院校被列為第二批次。外省市來滬招生院校參照此標準執行。
此外,藝術類專科專業,社會體育、體育教育、休閑體育專科專業按往年志愿填報方式進行填報。
第一次填報:考前填報——本科志愿(含軍事、公安類專科)填報時間為5月上中旬。
第二次填報:考后填報——高職(專科)志愿(除公安、軍事類專科外)填報時間為7月下旬(本科專業錄取工作結束后)。
選擇高考專業,注意五要點
原長寧區高招辦主任、《2014上海高考志愿填報手冊》主編王大東建議學生和家長,高考專業選擇有五個要點:第一,尊重考生的興趣愛好;第二,查閱《2011-201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各專業錄取人數及考分》,了解所選的專業近三年錄取分,根據自測定位,選擇與自己成績相匹配的學校專業;第三,了解高校專業錄取時的三種規則。如果選擇了第一種或第三種規則的高校專業,自測成績定位就顯得更為重要;第四,了解所選專業在那些高校中屬重點學科,名牌高校中有許多非重點學科的專業,非名牌高校中也有學科實力很強的專業;第五,適當了解所選專業四年后的就業狀況。
■很多高校按大類招生,選擇專業時無須“摳”得太細
近年來,不少高校按照專業類或學科大類招生。所謂大類招生,即高校將相近專業或學科門類
(通常是同院系的專業)合并,按一個大類招生。例如,考生報考教育學類,其中包含教育學、科學教育、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特殊教育等專業;又如金融學類,包含金融學、金融工程、保險學、投資學等專業。通過大類招生錄取的學生一般在本科階段先統一學習基礎課,一至兩年后再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校的專業設置情況,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最終確定所學專業。
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廈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很多院校都實行按大類招生。由此可見,大類招生給了考生更多專業選擇的機會。
基于大類招生的原則,家長在幫孩子選擇專業時用不著摳得太細。比如有些院校動物醫學、動物科學、獸醫表面看是三個不同的學科,實際上在本科期間學習的課程大部分是相同的,選哪一個都差不多。
再如力學和土木專業、機械和電子專業、生物和化學專業都有很多相通、相融合的課程,可以說彼此“不分家”,換句話說,將來就業的時候,并不是“一對一”的,一個專業對應的行業可能是一個范疇。
■根據未來五年上海緊缺專業預測判斷
通過高考進入大學以后,畢竟還有四年左右的時間在校學習。很多家長擔心學生選擇了當下的“熱點”專業,而四年后卻被社會淘汰了,因此,學生家長都很想知道哪些是未來會“火”的行業。因此學生一定要站在就業的角度,還可以從未來行業發展的視點參考填報高考志愿。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將對我國行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從“三中全會公報”可以看出未來五大行業的發展亮點:一是文化產業領域;二是生態產業將得到重視和發展,因此環境保護、資源合理開發的一些產業值得重點關注;三是從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個舉措可以判斷,軍工產業也會有一定的發展前景;最后從提升人口素質以及加強社會保障的角度來看,教育產業和醫療產業也將是未來重點發展的領域。
高考熱門專業≠就業緊缺專業
本科專業中的英語、法學、會計學與高職高專專業中的會計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這些都是畢業生“產量”較高的專業。社會需求、高校招生規模,以及考生和家長的偏好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可能是導致這些專業畢業生比例較高的原因。但高考熱門一定能成為就業熱門嗎?這些專業的畢業生是否能“適銷對路”?據此,麥可思調研了2013屆大學畢業生比例較高的前十位專業的就業狀況。
■十大本科就業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優勢明顯
從2013屆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來看,會計學和土木工程專業較高,分別為94.0%和93.9%;而法學和藝術設計專業處于相對弱勢,分別為86.3%和89.1%。
從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來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優勢明顯,為3931元;藝術設計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相對較低,分別為3236元和3303元。
從工作與專業相關度來看,土木工程專業從事相關工作的畢業生比例較高,為93%,其次是會計學(86%);而國際經濟與貿易和法學專業畢業生較難做到“學有所用”,分別只有56%和59%的畢業生從事的工作與專業相關。
各專業之間就業現狀滿意度的差距則不那么顯著。相對而言,會計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滿意度較高,為63%,其次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滿意度較低,為51%。
此外,2013屆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內離職率相對較低,為11%,其次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15%);而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高達33%,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離職率也較高,均為30%。
■十大高職高專專業: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優勢明顯
2013屆會計、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較高,分別為93.7%和93.2%;而護理專業就業率較低,僅為89.0%。
從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來看,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優勢明顯,分別為3226元和3219元;護理專業月收入相對較低,為2504元。
從工作與專業相關度來看,護理專業從事相關工作的畢業生比例較高,為94%,其次是建筑工程技術(84%);而數控技術專業、物流管理專業分別只有41%和47%的畢業生從事的工作與專業相關。
護理專業畢業生雖然收入較低,但就業現狀滿意度較高,為60%;機電一體化技術和數控技術專業畢業生雖然收入較高,但就業現狀滿意度較低,分別為46%和47%。此外,2013屆護理專業高職畢業生畢業半年內離職率相對較低,為16%;而物流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均高達49%。
要注意的是,如果專業的某些就業指標不理想,并不意味著所有高校的此類專業都不宜報考。表中數據是從全國層面來統計的。由于各地的勞動市場供需情況不同,每所學校的辦學條件和培養特色不同,表中數據不一定代表各省的該專業實際狀況,也不能代表某所高校該專業的實際情況。因此,各地應對本地區高等教育與勞動市場特有的供需情況進行監測、預警和調控。高校也應對本校各專業(包括新增專業)每年度的就業狀況進行跟蹤監測,作為專業調整的依據之一。
[提醒]
2014年一些專業名稱已作修改
據了解,對于2014屆考生家長來說,一些原來耳熟能詳、廣受追捧、社會流傳廣泛的專業,諸如對外漢語、廣播電視新聞學、城市規劃、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計算機軟件等,在新《專業目錄》中已經分別被漢語國際教育、廣播電視學、城鄉規劃、機械工程、軟件工程等新名稱所代替。這是因為,新《專業目錄》對舊目錄中的專業進行了整合、拆分和取消等調整,由修訂前的635種調減到506種,其中涉及名稱變化的專業有幾十個。如果考生家長只知道舊專業名稱又想報考,怎么辦呢?可以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中查詢,然后再對照本省下發的當年的《招生專業目錄》準確地查到想報考的專業。(冷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