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是通過各種調攝保養,可以增強人的體質,提高正氣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抗病能力,從而減少或避免疾病的發生;能使機體的生命活動過程處于陰陽協調、體用和諧、身心健康的最佳狀態,從而延緩人體衰老的進程。中醫講究治未病思想,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故養生宜著重于平時對機體的調養,以達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內經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養生宜按自然規律調養,遵循春夏秋冬四時氣候陰陽變換之理,適時改變其起居、飲食、活動。 春養生之道 春季是萬物生發的季節,利于人體化生精氣血津液,養生活動應注意養陽,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春應肝氣,情志不暢,則易肝氣郁結,精神調養可結合踏青等戶外活動使精神愉快,情志條暢;起居宜晚睡早起,春季初暖咋寒,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飲食宜選辛甘微溫之品,以助陽氣升發,春季要少食酸性食物,因肝屬木,酸味入肝,助長肝氣,木盛則克土,傷及脾胃。 夏養長之道 夏季為萬物繁榮季節,陽旺之時,人體陽氣最易外泄,養生活動應注意養陽。精神調養宜神清氣和,使人體氣機條暢,起居宜晚睡早起,飲食宜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忌貪涼飲冷太過,傷及陽氣;活動以安排在清晨或傍晚,避其暑熱,減少人體陽氣津液的消耗。 秋養收之道 秋季為萬物成熟季節,陽氣開始收斂,陰氣逐漸成長,養生活動宜注意收斂精氣,保津養陰。精神調養宜保持安寧的心境,使陽氣收斂;起居宜早睡早起;秋天燥氣當令,屬金,應肺氣,飲食要防燥護陰,忌辛辣燥熱之品,食之則發散瀉肺,可進酸味飲食,因酸主收澀,能收斂肺氣;此時應開始減少戶外活動。 冬養藏之道 冬季為萬物收藏的季節,陽氣閉藏,陰氣盛極,養生活動宜注意收斂陽氣,保護陰氣。精神調養應不使情志過激,防止擾動陽氣;起居宜早臥晚起,飲食宜熱食,以護陰斂陽,不宜過食辛辣燥熱之品,以免傷陰。 房事節制 養生尚需節欲惜精,性欲旺盛之時要節制,不可太過,以防腎精過耗,導致虧虛;性欲不旺時,不可強行入房,因此時腎中精氣未充盈,若使之強行外泄,勢必導致虧算,日久其腎必虛,生殖功能減退,且多早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