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寫實:[印象]--冉勁松作品 - 石墨閣畫廊 - 石墨閣](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1209/45191574_1.jpg)
![超越寫實:[印象]--冉勁松作品 - 石墨閣畫廊 - 石墨閣](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1209/45191574_2.jpg)
![超越寫實:[印象]--冉勁松作品 - 石墨閣畫廊 - 石墨閣](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1209/45191574_3.jpg)
![超越寫實:[印象]--冉勁松作品 - 石墨閣畫廊 - 石墨閣](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1209/45191574_4.jpg)
![超越寫實:[印象]--冉勁松作品 - 石墨閣畫廊 - 石墨閣](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1209/45191574_5.jpg)
![超越寫實:[印象]--冉勁松作品 - 石墨閣畫廊 - 石墨閣](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1209/45191574_6.jpg)
![超越寫實:[印象]--冉勁松作品 - 石墨閣畫廊 - 石墨閣](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1209/45191574_7.jpg)
超越寫實———冉勁松作品印象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長博導 張曉凌
在中國油畫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寫實主義一直居于主流地位,薪火相傳,蔚為大觀。在中國油畫所有的風格樣式中,只有寫實主義形成了自己的傳統。寫實主義的強大,不僅由于其來源的豐厚———法國古典寫實主義、俄蘇的寫實主義繪畫、西方超現實主義流派,以及超寫實繪畫等共同構成了其文化的資源。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反映社會生活、表述生存觀念的功能滿足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意識形態的需要。準確地說,寫實主義在20世紀的中國所獲得的歷史功能甚至超過了它本身的承載力,在世界藝術史中,這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文化現象。也許正因為這一點,中國新一代的藝術家對寫實主義風格仍有特殊的癡迷,冉勁松就是其中取得實績的一位。
在冉勁松的作品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既不是題材也不是技術,而是冉勁松對寫實主義罕見的好奇心———他幾乎游歷了所有的寫實主義風格:古典寫實、超現實、超級寫實,甚至包括許多畫家已不感興趣的蘇派寫實,冉勁松的作品也由此表現出令人驚奇的綜合性。
答案在其作品風格的背后,在冉勁松特殊的文化謀略中。冉勁松認為:繪畫的真正品質不僅在于風格、語言的創造,還在于它是否承擔了某種思考的功能,形式主義、唯美主義絕不是繪畫的最終價值。因而,從一開始,冉勁松的繪畫就是超越寫實風格的,隨意地使用各種寫實主義的語言資源,使作品不在風格上駐足而直接到達觀念層面才是冉勁松繪畫的主旨。人們在閱讀冉勁松的那些語言駁雜、風格多元的作品時,會不由自主地被帶到觀念層面的拷問中。可以說,以駁雜多元甚至互不相容的風格調動人們的思考的可能性,才是冉勁松最終所要達到的效果。
冉勁松,1963年生于貴州。大學4年是他形成獨立思考的時期,他大量攻讀哲學書籍,并在高等數學上也有較深的研究。從哲學的宏觀、數學的理性再到對藝術精神的探求,完成了一個巨大的跨越。對冉勁松而言,這個跨越的意義是多重的,它首先表現為冉勁松內心對科技理性從向往到絕望和對藝術拯救功能的重新認識與神往,在這一點上,他深受尼采、海德格爾和馬爾庫塞的影響。這些先哲們關于科學的批判理論以及對藝術的推崇,極大地促成了冉勁松對藝術的癡情與渴望,尼采宣稱的惟有藝術才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來的形而上活動”,海德格爾稱頌的“只有藝術才能使人詩意地棲居于大地”等理論幾乎成為冉勁松走向藝術領域重建人文關懷的宣言。同時,冉勁松童年的作品,也表現出了他的藝術天分。從童年時代起,他便經常在全國及省市美術展覽中獲獎,“成了在動亂時期家庭中惟一的欣慰”,后進入中央美院攻讀完成了自身藝術觀念重新架構的過程,他的藝術天分在人生的特定時期噴發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中央美院畢業留京后,冉勁松一直在沉默的狀態中進行語言和觀念的實驗。在他看來,煉金術士般的實驗狀態遠比在主流中尋找一個位置更誘人。面對新生代、晚生代藝術現象和五花八門前衛藝術群體的興起與衰落,冉勁松冷靜且固執地在邊緣地帶不為所動,進行著艱苦的藝術實踐。他的觀點是:只有邊緣性,才能保證藝術的實驗性和敏銳的思考性。
冉勁松的超現實境界既不來自于潛意識的夢境,也不來自于白日夢式的囈語,它更多地源于畫家對當代社會事件、人文環境的內在特殊體驗。在畫面上,這種體驗被賦予帶有理性意識的結構之后,便產生了一種令人不安的視覺效果,迫使觀者進入疑問和思考的情境中……
冉勁松還是一個熱愛古典詩意的藝術家,透過古典詩意的面紗,敵意地審視當代社會和人的行為,構成冉勁松作品的另一個視點。在古典寫實主義作品中,冉勁松試圖重構古典美的理想模式,為靜穆、勻凈、單純這些古典元素注入新的活力,力圖在現代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重建它們,以企建立審視和批判當代社會行為的審美標準。
對風格多元性的興趣,對觀念意義的追索,都表明冉勁松的藝術實驗處在充滿活力的狀態中。對于一個藝術家而言,這種狀態甚至比他眼下的成就還重要。相信冉勁松會持續地保持這種狀態,也深信這種狀態會使冉勁松攀升到更高的藝術境界之中。
尋找油畫語言中的民族情感———冉勁松的真實印象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 趙欣歌
顧愷之論畫“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反映了繪畫創作人物最難,其中原因就是人物畫創作需要遷想妙得,需要發揮畫家主觀能動性,表現出對象的精神氣質,反映時代和民族的精神面貌。在當代從事寫實油畫創作的畫家中,能夠熟練駕馭繪畫語言、能夠深刻理解民族情感,并能創造性地把這種精神因素糅合到畫面中的畫家并不多,在我接觸的油畫家中,冉勁松是具代表性的一位。
前幾日,受朋友之約,拜訪冉勁松。一見面,似曾相識;一聊起來,甚為投機。在他的畫室里轉了一圈后,從與他直率而樸實的談話中,直接感受到了當代油畫創作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如何處理油畫語言或技法之上的精神情感。冉勁松曾經受過扎實的油畫基本功訓練,再加上多年的不懈創作,其油畫寫生創作方式已具備一定功力。他的與眾不同之處,是努力在嫻熟的油畫語言中追求一種藝術品性,正如畫家所言:“我有更多的時間去感受心靈深處的孤獨,去尋找非我的我;做畫家很難,因為還有許多的責任。”這種責任或使命反映在他的繪畫中,就是人物孤獨憂郁情懷的顯現。這種淡淡的情思、平靜的哀怨、無聲的期望,是一個民族心理的昭示,也是一個時代精神情結的凝聚。
作為一個堅定的走寫實主義路子的畫家,冉勁松也有他的理想主義情懷。這些繪畫以寫實的筆法追求一種真實的唯美主義,這種美來源于生活,來源于人本主義的關懷。在中國古代畫論中有“四體妍媸,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古語眼睛)”的“傳神”之說,說明畫人物重在突出其眼睛的傳神能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最鮮明,也最能體現出人內心的微妙變化,能夠把眼睛畫好,也是畫家作品成敗的關鍵。俗話說,目有神、嘴有情,嘴也是能傳神的。在這里,冉勁松能夠把這些中國傳統的繪畫理念和創作追求應用于油畫語言的表現中,形成了一種超越于中西方材料工具的民族精神的傳達,尤其是對眼睛的刻畫,真實自然,畫中人物的表情使畫面靜中含動,無形中又使觀眾多了一層遐想和情思。這負載了藝術是人類精神追求物質化呈現的理念,孕育了藝術家個體生命感性與理性交織的產物,誕生了畫家關注人生命中值得贊美的性情、崇尚人類心靈深處至高至美的需求和醉心于大自然中各樣生命的完美和諧,體現出對繪畫藝術的至高追求。
除了人物畫,冉勁松對風景畫也下了很大功夫。為了提高創作水平,他曾多次前往德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西班牙、俄羅斯等地寫生觀摩,尤其是對世界各大藝術博物館他更是樂此不疲。從冉勁松的畫面中可以看到,他有意嘗試把中國畫的語言融入油畫的表現手法,實質上是為了沖破傳統繪畫的精神底線和油畫材質之間的隔膜,以尋找到以油畫語言來表現當代人情感所適合的手法和技巧。他通過對中國油畫本土精神的追求,力圖把他筆下的市井風景真實地再現出來,他的畫透出朝氣、洋溢著勃勃的生命力。為了保持筆觸的原生態,畫家在不犧牲畫面整體氣勢的前提下,盡可能地使筆法果斷純粹,從這里便可以看到,畫家力在追求對傳統筆墨語言的深入理解,并有意使之納入自己的表現范疇中。
畫風如人格,人格似畫風。在冉勁松的思維邏輯中,謙虛但不自卑、自信但不自負、尚美但不媚俗、感情洋溢但不沖動、理性推敲但不死板,這就是我所見到的冉勁松其人其畫。在這種看似矛盾的和諧對比中,冉勁松孜孜以求,繼續以自己最鐘情和熱愛的畫筆,實踐著自己的精神追索,開拓著當代寫實油畫的新天地。